張家山鎮:經濟林就是群眾的“搖錢樹”


張家山鎮:經濟林就是群眾的“搖錢樹”

近日,吳堡縣張家山鎮對200餘名村幹部、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及產業農戶,進行紅棗、花椒、核桃、蘋果等經濟林木栽植管護理論與實踐培訓,為全鎮產業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

為切實做好產業發展工作,張家山鎮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採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邀請富平縣農藝師霍海桂開展知識講座,併到已栽植的花椒地進行現場授課。據該鎮鎮長王娜介紹,“霍海桂技藝精湛,又是吳堡人,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讓群眾廣為接受。通過一年的試驗,霍海桂能確保栽植的所有經濟林木成活率達到93%以上。儘管他業務非常繁忙,但是我們還是憑藉各種關係把他請到了吳堡,為的就是讓張家山鎮的產業能夠長遠的發展,讓全鎮老百姓得到看得見的經濟效益。”

張家山鎮:經濟林就是群眾的“搖錢樹”


對於霍海桂來說,能為家鄉產業發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他所期盼的。為了能夠把這次行程安排妥當,他推掉了所有的外出授課與業務指導,一心撲在田間地頭,為群眾講解經濟林栽植技巧,日常管護注意事項,恨不得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在理論課上,他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櫻桃樹的栽植。他說,“老祖先曾說櫻桃好吃樹難栽,何況要在生態環境比較惡劣的陝北栽植。但是要吃到自己栽植的櫻桃也不是沒有可能,這就需要依靠科學,接下來就是我講的科學栽植方法……還有花椒樹……”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建社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了花椒栽植的每一個步驟,他生怕耽誤了老師講解的每一句話,總是伸著脖子,看著嘴型,將栽植要點記錄下來。他說,“栽植經濟林收益高,我也準備栽植一些花椒和櫻桃,這次鎮上組織栽植培訓,機會難得,儘管我59多歲了,記憶力又不好,所以把知識要點寫在筆記本上,為的就是自己日後管護時方便些。”

張家山鎮:經濟林就是群眾的“搖錢樹”


“群眾學習熱情高,老師教學又紮實,這次培訓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效果。大家為了實地學習果樹修剪,不少群眾步行5公里來到果園,傾聽霍海桂的講授。”張家山鎮人大主席弓宏偉說,“這幾年的脫貧成效,一改大家‘等、要、靠’的思想,大家在產業脫貧中看到了希望,都把栽植經濟林當作脫貧致富的‘搖錢樹’。”不僅如此,該鎮還組織村幹部和群眾到辛莊村種植合作社花椒基地進行觀摩學習,辛莊村主任霍棟徵對該村花椒產業發展進行了詳細講解,極大地解放了村幹部和群眾的思想,為全鎮掀起了群眾栽植花椒等經濟林的新熱潮。

張家山鎮:經濟林就是群眾的“搖錢樹”


今年來,張家山鎮為促進產業發展,激發老百姓自主致富內動力,堅持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為群眾致富的主攻方向,以黨支部和合作社為橋樑先後在各村推廣種植核桃、花椒、蘋果、櫻桃等多種模式經濟林8764畝,並以辛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代表的花椒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全鎮12個村。花椒試點培育成功後,按往年市場價格測算,畝均最低產值4000元,產業發展新特色成為群眾致富的新動能,為全鎮群眾今後的增收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