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岡市:“三代”“三送”盤活農業“半邊天”

湖南武岡市:“三代”“三送”盤活農業“半邊天”

農業生產春耕忙。

紅網時刻3月31日訊(通訊員 胡南春 熊小洋 羅建峰)又是一年春耕忙,犁了田地又播種。3月30日,武岡市灣頭橋鎮正南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社員下水田開展集中育秧。

春季以來,武岡市嚴格執行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總抓手,對標對點擬定糧食生產發展大計,以逐步落實土地流轉為導向,把農業運輸機械、生產及加工機械、農藥、種子、化肥、農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納入“代育、代耕、代種‘三代’”模式,以多戶連片、土地入股、農企聯姻、職業管理、家庭墾荒、規模經營為前提,全力打造農機、水稻、玉米、大豆等專業合作社集群發展,大膽探索了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成片化產業、品牌化效應、集約化經營、共享化收益等創新經驗。像這種現代農業繁榮走向,不但讓農民朋友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而且可以助力破解“稻田怎麼種、效益如何好、今後誰來種”等一系列難題。

鄧元泰鎮資建平安糧食專業合作社社員劉大滿,對“合作共贏”一事讚不絕口:“不僅改變了過去撒播種植模式,還可以幫助勞力不足、老弱病殘這兩類群體成功實施農業生產,咱們村由此發家致富的大有人在,比傳統方式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其實,像他這般受益“深刻”的農民不勝枚舉。

與此同時,武岡市全力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建立市團領導包鄉鎮、市直單位包重點村、鄉鎮幹部包片,落實面積、落實大戶、落實丘塊“三包三落實”工作機制,以派出299個工作組下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技術為契機,加大病蟲害防治宣傳力度,以“上門服務”“包攬式服務”“結對服務”等助農解困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面對面免費實行科技、服務、信息“三送”,採取提早調入一大批雜交水稻、玉米、大豆、農藥化肥採購、優良品種,在精準收集、分類、整理、傳輸、公佈相關農業信息基礎上,嚴格執行健全面積、大戶、丘塊“三落實”工作機制要求,切實破解“三農”棘手難題,進而保障春耕生產有序推進,有效發揮85名科技特派員、142名產業指導員“盤活”春耕生產關鍵性作用。說起“三代”“三送”,司馬衝鎮雙元村雙元種糧大戶許聲明更有發言權,他們採用十戶聯營模式,從水稻到蔬菜、大豆、玉米,由於集體購置農機設備齊全,每年不但節約100多個工時,而且比單戶種植多出年收益1700多元,特別是還帶動其它合作社走抱團發展之路,繪就了一幅幅“鬧春圖”,集成經驗全市推廣。

湖南武冈市:“三代”“三送”盘活农业“半边天”

春耕播種。

“水稻種植這一塊,在早稻集中育秧補貼60元/畝的基礎上,多措並舉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對連片30畝以上的雙季稻種植戶275元/畝、機插(拋)秧作業30元/畝、機防補貼25元/畝、測土配方施肥20元/畝,還爭取到本級財政補貼160元/畝。”武岡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年勝介紹道,全市所有種糧大戶通過集中育秧等社會化服務帶動普通農戶種植雙季稻,發展面積超過300畝的將給予額外獎勵,而且各項惠農補貼優先向雙季稻種植大戶傾斜,包括救災資金、優秀專業合作社評選、湘米工程項目實施等。

武岡市2020年目標任務是總產量逾45萬噸,涉及播種面積102萬畝,其中早稻26萬畝、中稻和一季晚稻29.4萬畝、晚稻27.6萬畝、玉米11.1萬畝、大豆6萬畝,其他糧食作物1.9萬畝,累計完成水稻集中育秧14萬畝,其中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4萬畝以上,示範片有萬畝2個、5000畝6個、3000畝5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