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舌戰群儒碰到的幾位文人真實水平是怎樣的?

斯諾克男孩


演義

諸葛亮出使東吳,群英會上舌戰群儒。真正的有才者:如張昭,顧雍等很少發言,他們知道諸葛亮才華非比尋常,弄得不巧臉面掃地。真正發言起勁的都是二三等謀士他們也持有私利之爭,一旦鬥倒諸葛可以一舉成名,所以搶著辨論:有的二三句話被亮問得無言可答,更甚者只有一句話,被諸葛鬥倒,諸葛對他說:‘’你無資格立於廟堂,回去再讀三年書再來‘’這個人不知深淺地討沒趣。最後東是名士張昭與諸葛談及戰降的利害關係。張昭主降思想並沒有全部解決,張昭說了一句:國家大事需進一步商量探討。


老龔166916589


我是僵師,同你一起分析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說的是諸葛亮為了聯盟孫權共抗曹操而出使東吳,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的故事。這一次參與的東吳謀士共有二十餘人,在三國中有記載有10個人,分別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德樞、張溫、駱統,下面我們逐個分析一下。

1.張昭

張昭最先出場,一上來就說"我張昭乃是江東的小人物,早就聽說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新近聽說劉備劉豫州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因而欲想席捲荊襄。如今荊襄卻一下歸屬了曹操,不知你們是何用意啊?"張昭這個人孔明還是知道一些的,他是孫權手下的第一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服得了孫權?於是從容答道:"在我看來,我主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備謙卑仁義,不忍去奪同宗兄弟的基業,因此將荊州推讓掉了。劉琮是個小孩子,聽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圖,這可不是等閒之輩所能理解的。" 張昭道:"如果是這樣,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一統天下;樂毅扶持微弱的燕國,拿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 這兩個人,可都是濟世之才啊!然而劉備在未得先生之時,尚能夠縱橫天下,割據城地;如今得了先生,可為何曹兵一來,你們就丟盔卸甲,望風而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如此辜負了劉表遺願,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劉豫州自從有了先生,為何反倒不如當初了呢?管仲、樂毅難道就是這樣的嗎?"這話很明顯就是赤裸裸的諷刺諸葛亮了,但是孔明聽完,也沒有生氣,只是無聲地笑了笑,然後舉了很多的例子,巧妙的把自己洗白,看到張昭被噎的說不出話來,又來了一句:“那些誇誇其談、善於巧辯之徒,靠虛榮之氣壓人;儘管能夠坐著議論、站著高談,可是到了關鍵時刻應付各種形勢變化,卻什麼都不行了。 --這才真正是叫天下恥笑的呀!"張昭聽得出來,孔明這是在罵他,可也無可奈何。

2.虞翻

張昭敗陣之後,虞翻高聲問道:"如今曹公屯兵百萬,列將千名,虎視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認為該怎麼辦呢?" 孔明道:"曹操雖有百萬之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有何懼哉。" 虞翻一聽冷笑道:"你們在當陽被打敗,無計可施,現在來向別人求救,還說'不怕', 這可真是大言不慚啊!" 孔明道:"我主只靠幾千仁義之師,怎麼能抵抗百萬殘暴之眾的呢?退守夏口,只是為了等待更好的時機。而如今,你們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天險,有的人竟不顧天下人的恥笑,想要主公孫權屈膝投降曹賊。從這一點來看,劉備是真的不怕曹操的。"這一番話,說的虞翻啞口無言。

3.步騭

就在這時,座間又一人問曰:"你是想效仿先秦時期的張儀、蘇秦,遊說東吳嗎?"孔明看了一下,原來是步騭。張儀是先秦時期有名的辯士,不會打仗,靠的就是耍嘴皮子。這話很明顯是在說孔明是一個只會做口舌之爭的人。一聽這話,孔明在心中對張儀、蘇秦默哀了一下,然後說道:“步子山你就只看到張儀、蘇秦耍嘴皮子的功夫嗎,難道你沒有看到他二人不畏強權不怕死精神。他二人都是人中豪傑。現如今,你聽到曹操打來了,天天嚷嚷著投降,也好意思笑話張儀、蘇秦,難道不知世上還有羞恥二字嗎?”步騭被說的無言以對,默然不語。

4.薛綜

就在這時,薛綜不自量力的跳出來問諸葛亮:“你認為曹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孔明毫不猶豫的說道:“曹操不過是一個竊國賊而已。”薛綜嘲笑道:“你這話說的不合適,漢朝傳世到今天,氣數已盡,現曹操擁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人心都向著他,而劉備看不清楚時局,還想跟曹操鬥,這不是以卵擊石嗎?註定要大敗的。”孔明一聽怒了,厲聲說道:“你怎麼能說這種沒有君臣父子、沒有高低倫理的話呢。人生在天地間,就要以忠孝作為立身之本,而你作為漢臣,食君祿,卻懷著不臣之心。薛公說天下氣數歸向曹操,真的是無父無君,沒有綱常的人,我不想再跟你說話了,你也不要再多言了。”這一番話說的薛綜滿面羞愧,不敢接話。

5.陸績

薛綜敗陣之後,陸績於座上問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怎麼說也是相國曹參之後,劉備雖然自己說是中山靖王之後,可也沒有證據啊,他不過是一個編草蓆賣草鞋的俗夫而已,有什麼資格和曹操對抗呢?”這話一出,孔明就更不樂意了,你辱我也就算了,現在還要侮辱我的主公,孔明笑著說道:“依你所說,曹操是漢朝相國的後人,那就更是漢臣,應該為漢室的江山社稷著想,而他卻擁兵自重,手握王權,肆意橫行,欺君妄上,不僅目無君主,而且蔑視祖宗,不僅是漢室的亂臣,而且是曹氏的賊子。而劉備乃是堂堂正正的漢室之胄,當今皇帝依據世宗祖譜賜與他官爵,你憑什麼說'無可查考'呢?況且高祖就是從區區亭長開始建業起身的,織蓆賣鞋又有什麼可恥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孩子的見解,怎麼能和高士一起理論呢!"陸績敗下陣來,無言以對。

6.嚴畯

前方已有五人敗陣,但依然還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物出場,嚴畯就是其中之一。嚴畯在席上說道:“我聽孔明之言,都是一些強詞奪理的話,就不必再說了,我只想問,你有什麼經典的論詞嗎?”孔明說道:“尋章摘句,那都是迂腐之人,不懂變通的人乾的事情,怎麼能夠依靠這些讓國家興盛呢。古時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釣於渭水的姜子牙,還有張良、鄧禹等名士高人都沒有什麼經典論著。難道你只會學那些酸腐的書生,在筆墨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嗎?”這話真的一點面子都不給啊,說的嚴畯垂頭喪氣,很受打擊,無言以對。

7.程德樞

就在孔明訓完嚴畯之後,程德樞嘲笑諸葛亮只會說大話,其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要被天下文人學者恥笑。孔明聽後也不生氣,只是說道:“文人學者有君子和小人的區分,君子都是忠君愛國,堅守正義,努力為國家、為時代做出自己的貢獻將美名傳於後世;而小人只會鑽研雕蟲小技,用心於文墨,雖筆下有千言萬語,但胸中卻沒有一點實實在在的計策,就像楊雄一樣,雖然以文章著稱於世,卻屈身與強盜之手,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跳樓自殺。像這樣的人,即使每天吟詩上萬言,可又有什麼用呢?”聽到這話,程德樞也無言可對。

東吳謀士20餘人,真正跟諸葛亮舌戰的只有7人耳。在這7人之中,通過他們自己說的話,以及諸葛孔明對他們對他們的反駁之詞,我們不難看出,有真才實學也就只有張昭一人耳,其他人要麼是紙上談兵,要麼是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更有甚者,竟然公然嘲笑古人中的高人名士,真的是上不了什麼檯面的。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不當之處,歡迎大家留言指正和討論,謝謝。


僵師


古隆中在鄒灣漢襄陽城北50裡,與所有史書裡關於亮家描述的方向和距離都不符合,充分證明古隆中是明清以來襄陽說們造的假“故居”。劉表死後咋能下令把襄陽城遷到自己族墳地裡呢?都是後人在編瞎話。

2013考古成果顯

東漢襄陽在鄒灣

司馬懿章被發現

孔明寓居早不見。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城中埋,

對照錯址找孔明,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隱居黃山


  •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東吳文人的出場順序依次是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峻。那麼他們的真實水平如何呢?

  • 首先我們來啊看張昭,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東漢末年張昭來到江東,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掌管東吳的文武政事。 策臨亡,以弟權託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孫權被封為吳王后,拜其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 張昭每次上朝進見,辭氣壯厲,臉上透出一股正義,曾因直言違逆了旨意,宦官不讓他進見。後來蜀國使者來,稱揚蜀的美德,而吳國群臣沒人能屈服他,孫權嘆息道:“假使張公在坐,蜀使不屈服也會喪氣,哪能再自誇呢?”次日,派遣中使慰問,藉以請見張昭。張昭坐定,抬起頭來說道:“我想要竭盡臣節,來報答他們的厚恩,但是我的思慮淺薄,違逆了盛旨,我料想(定會)深深地沉淪,長久地被棄置一旁,沒想到又蒙引見,得以侍奉在帳下。但是臣愚鈍之心所以事奉國家的心志,在於忠誠益國,竭盡生命而已。如果要我竊取榮華,苟合取容,這是臣做不到的。”孫權向他辭讓道歉。 張昭可以算是東吳文臣第一人,孫權的左膀右臂,地位非常高。司馬光評價他:昭容貌矜嚴,有威風,吳主以下,舉邦憚之。

  • 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他本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後投奔孫策,自此仕於東吳。他既可日行三百 ,善使長矛 。經學也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又兼通醫術,可謂文武全才。孫權曾稱讚他“可與東方朔為比矣”。翻性疏直,數有酒失。權與張昭論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語神仙世豈有仙人邪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雖處罪放,而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虞翻對於易經的研究可以算的上東吳第一人,是江東易學集大成者。陳壽: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


  • 步騭是吳國重要將領,最大的功績是平定交州叛亂,建安十五年,轉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率軍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徵南中郎將。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孫權稱帝后,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代陸遜為丞相。陳壽:寬弘得眾,喜怒不形於聲色,步騭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步騭不僅僅是東吳的重要軍事將領,同時文采也頗有傳世,著作有《表言塞江》、《上疏請備蜀》、《上疏論典校》、《上疏獎勸太子登》等

  •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薛綜是當時名儒,著有詩賦難論數萬言,集為《私載》,並著有《五宗圖述》、《二京解》孫權賜給薛綜紫綬囊,薛綜陳辭謙讓說紫色不是他所能佩戴的,孫權說:“太子年少,涉道日淺,君當博之以文,約之以禮,茅土之封,非君而誰?”當時薛綜以名儒居師傅之位,仍然兼讓選舉,甚為優。三國志評價他:張紘文理意正,為世令器,孫策待之亞於張昭,誠有以也。嚴、程、闞生,一時儒林也。至畯辭榮濟舊,不亦長者乎!薛綜學識規納,為吳良臣。及瑩纂蹈,允有先風,然於暴酷之朝,屢登顯列,君子殆諸。

  • 陸績,字公紀,吳郡吳縣人,東漢末年大臣,廬江太守陸康之子。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曆法,星曆算數無不涉覽。孫權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見憚,出為鬱林太守,加偏將軍。雖在軍中,不廢著作,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太玄經注》。孫權掌管國事,徵召陸績為奏曹掾。他因說話直率而被人忌憚,故外任為鬱林太守,加授為偏將軍,授予兵員二千。陸績既有腿足毛病,又志在研究經典,故帶兵行陣並不是他的志向。雖說有軍事在身,但著述並不中斷,他製作《渾天圖》,註釋《周易》和《太玄》,都流傳於世。他預知到自己的死期,於是給自己作好了挽辭:“漢朝志士,吳郡陸績,幼愛《詩》、《書》,長習《禮》、《易》,受命南征,染病遭厄,壽命不長,痛與世隔!”又說:“自現在開始,計六十年後,車同軌、書同文,遺憾我不得見。”他三十二歲就去世。陸績長子陸宏,任會稽南部都尉;次子陸睿又,任長水校尉。

《三國志》記載,嚴峻彭城人,從小就喜歡儒學,對儒家的經典費昂瞭解,在天下大亂之時避亂江東,和諸葛瑾、步騭等人關係很好,是東吳文臣中的佼佼者。魯肅病逝,孫權親為舉辦喪事,在他稱帝登壇祭天時,他對公卿們說:“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魯肅遺腹子魯淑長大後,歷任昭武將軍、都亭侯、武昌督、假節、夏口督,他治軍嚴整,有才幹,由其子魯睦承襲爵位並統領兵馬。當時東吳上下都以為繼任都督非呂蒙莫屬,可是孫權卻下令,由從事中郎將嚴峻代替陸遜,擔任都督,率兵一萬鎮守陸口。可見嚴峻不僅僅是文臣而且對於軍事指揮能力也是頗有所長。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這一個情節,東吳派出的人士都是國內有名的文武兼備的人才,這一場辯論通過用吳國的名臣,將諸葛亮才華橫溢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以東吳的名士更能襯托出諸葛亮的論辯能力。諸葛亮面對的那些人士無論文治武功都和他不相上下。

陳郡忱某人


在“舌戰群儒”中,最先向諸葛亮發難的,是江東名士張昭。張昭開門見山地對諸葛亮嘲諷了一波,感嘆劉備得諸葛亮後反不如以前。諸葛亮先是辯駁一番,接著卻說出了“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的話語,張昭默然無語。

第二個開口爭辯之人是虞翻,他對諸葛亮以敗軍身份求人的態度感到不滿,並對諸葛亮的“窘迫境地”嘲弄了一番。諸葛亮答曰“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論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話裡話外充滿著對虞翻的不屑與輕視。

第三人是步騭,他對諸葛亮自比蘇秦張儀而感到可笑,認為諸葛亮大言不慚。諸葛亮對曰“君等聞曹操虛發詐偽之詞,便畏懼請降,敢笑蘇秦、張儀乎?”氣的步騭滿臉通紅,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第四人是薛綜,薛綜以曹操兵多將廣順天而行為由,想借此反駁諸葛亮。結果諸葛亮大怒,厲聲回懟曰“薛敬文安得出此無父無君之言乎!……公既為漢臣……今曹操祖宗叨食漢祿,不思報效,反懷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憤;公乃以天數歸之,真無父無君之人也!不足與語!請勿復言!”。薛綜被一頓臭罵,羞愧難當。

第五人是陸績,陸績以曹操為曹參之後為其洗白,企圖推翻諸葛亮論斷,諸葛亮只回了他一句“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在此之後,嚴峻、程德樞、張溫、駱統等人,也都被諸葛亮以“區區書生”、“小人之儒”、“皓首窮經”等字眼一一呵斥,無一再敢與諸葛亮辯論。

從以上描寫中,我們就能發現一件事,眾多儒士都以“天命”、“出身”、“功績”為論點辯論,而諸葛亮的回敬之語看似有力,卻無不夾雜著諸如“誇辯之徒”、“屈膝降賊”、“無君無父”等人身攻擊字眼。

諸葛亮絕對是一個君子,他的德性之高,在三國時代,實在難以找到與之比肩之人。這場舌戰群儒,諸葛亮的素質為何變得如此之低?其實這便是諸葛亮走的捷徑。在面對眾多辯士時,勢單力薄的諸葛亮必須表現得極為強硬,才能克敵制勝,若是與眾人“坐而論道”,諸葛亮恐怕即使不被累死,也會被身邊這群“嗡嗡叫的蒼蠅”煩死

由此看來,曹操貶諸葛亮是“山野村夫”並非妄言,畢竟諸葛亮在“舌戰群儒”中的表現,就是地地道道的“山野村罵”,罵的江東眾臣臉紅語塞,也罵出了赤壁火燒曹兵百萬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