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碰到的几位文人真实水平是怎样的?

斯诺克男孩


演义

诸葛亮出使东吴,群英会上舌战群儒。真正的有才者:如张昭,顾雍等很少发言,他们知道诸葛亮才华非比寻常,弄得不巧脸面扫地。真正发言起劲的都是二三等谋士他们也持有私利之争,一旦斗倒诸葛可以一举成名,所以抢着辨论:有的二三句话被亮问得无言可答,更甚者只有一句话,被诸葛斗倒,诸葛对他说:‘’你无资格立于庙堂,回去再读三年书再来‘’这个人不知深浅地讨没趣。最后东是名士张昭与诸葛谈及战降的利害关系。张昭主降思想并没有全部解决,张昭说了一句:国家大事需进一步商量探讨。


老龚166916589


我是僵师,同你一起分析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说的是诸葛亮为了联盟孙权共抗曹操而出使东吴,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的故事。这一次参与的东吴谋士共有二十余人,在三国中有记载有10个人,分别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张温、骆统,下面我们逐个分析一下。

1.张昭

张昭最先出场,一上来就说"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张昭这个人孔明还是知道一些的,他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于是从容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 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可为何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这话很明显就是赤裸裸的讽刺诸葛亮了,但是孔明听完,也没有生气,只是无声地笑了笑,然后举了很多的例子,巧妙的把自己洗白,看到张昭被噎的说不出话来,又来了一句:“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 --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张昭听得出来,孔明这是在骂他,可也无可奈何。

2.虞翻

张昭败阵之后,虞翻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 孔明道:"曹操虽有百万之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有何惧哉。"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在当阳被打败,无计可施,现在来向别人求救,还说'不怕', 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孔明道:"我主只靠几千仁义之师,怎么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呢?退守夏口,只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从这一点来看,刘备是真的不怕曹操的。"这一番话,说的虞翻哑口无言。

3.步骘

就在这时,座间又一人问曰:"你是想效仿先秦时期的张仪、苏秦,游说东吴吗?"孔明看了一下,原来是步骘。张仪是先秦时期有名的辩士,不会打仗,靠的就是耍嘴皮子。这话很明显是在说孔明是一个只会做口舌之争的人。一听这话,孔明在心中对张仪、苏秦默哀了一下,然后说道:“步子山你就只看到张仪、苏秦耍嘴皮子的功夫吗,难道你没有看到他二人不畏强权不怕死精神。他二人都是人中豪杰。现如今,你听到曹操打来了,天天嚷嚷着投降,也好意思笑话张仪、苏秦,难道不知世上还有羞耻二字吗?”步骘被说的无言以对,默然不语。

4.薛综

就在这时,薛综不自量力的跳出来问诸葛亮:“你认为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孔明毫不犹豫的说道:“曹操不过是一个窃国贼而已。”薛综嘲笑道:“你这话说的不合适,汉朝传世到今天,气数已尽,现曹操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人心都向着他,而刘备看不清楚时局,还想跟曹操斗,这不是以卵击石吗?注定要大败的。”孔明一听怒了,厉声说道:“你怎么能说这种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的话呢。人生在天地间,就要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而你作为汉臣,食君禄,却怀着不臣之心。薛公说天下气数归向曹操,真的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我不想再跟你说话了,你也不要再多言了。”这一番话说的薛综满面羞愧,不敢接话。

5.陆绩

薛综败阵之后,陆绩于座上问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怎么说也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虽然自己说是中山靖王之后,可也没有证据啊,他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而已,有什么资格和曹操对抗呢?”这话一出,孔明就更不乐意了,你辱我也就算了,现在还要侮辱我的主公,孔明笑着说道:“依你所说,曹操是汉朝相国的后人,那就更是汉臣,应该为汉室的江山社稷着想,而他却拥兵自重,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目无君主,而且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的乱臣,而且是曹氏的贼子。而刘备乃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耻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孩子的见解,怎么能和高士一起理论呢!"陆绩败下阵来,无言以对。

6.严畯

前方已有五人败阵,但依然还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物出场,严畯就是其中之一。严畯在席上说道:“我听孔明之言,都是一些强词夺理的话,就不必再说了,我只想问,你有什么经典的论词吗?”孔明说道:“寻章摘句,那都是迂腐之人,不懂变通的人干的事情,怎么能够依靠这些让国家兴盛呢。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你只会学那些酸腐的书生,在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吗?”这话真的一点面子都不给啊,说的严畯垂头丧气,很受打击,无言以对。

7.程德枢

就在孔明训完严畯之后,程德枢嘲笑诸葛亮只会说大话,其实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要被天下文人学者耻笑。孔明听后也不生气,只是说道:“文人学者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君子都是忠君爱国,坚守正义,努力为国家、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将美名传于后世;而小人只会钻研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虽笔下有千言万语,但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一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与强盗之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跳楼自杀。像这样的人,即使每天吟诗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听到这话,程德枢也无言可对。

东吴谋士20余人,真正跟诸葛亮舌战的只有7人耳。在这7人之中,通过他们自己说的话,以及诸葛孔明对他们对他们的反驳之词,我们不难看出,有真才实学也就只有张昭一人耳,其他人要么是纸上谈兵,要么是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更有甚者,竟然公然嘲笑古人中的高人名士,真的是上不了什么台面的。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不当之处,欢迎大家留言指正和讨论,谢谢。


僵师


古隆中在邹湾汉襄阳城北50里,与所有史书里关于亮家描述的方向和距离都不符合,充分证明古隆中是明清以来襄阳说们造的假“故居”。刘表死后咋能下令把襄阳城迁到自己族坟地里呢?都是后人在编瞎话。

2013考古成果显

东汉襄阳在邹湾

司马懿章被发现

孔明寓居早不见。

现襄阳城是阴宅,

刘表族坟城中埋,

对照错址找孔明,

亮家不在古隆中。





隐居黄山


  •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东吴文人的出场顺序依次是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那么他们的真实水平如何呢?

  • 首先我们来啊看张昭,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东汉末年张昭来到江东,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掌管东吴的文武政事。 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 张昭每次上朝进见,辞气壮厉,脸上透出一股正义,曾因直言违逆了旨意,宦官不让他进见。后来蜀国使者来,称扬蜀的美德,而吴国群臣没人能屈服他,孙权叹息道:“假使张公在坐,蜀使不屈服也会丧气,哪能再自夸呢?”次日,派遣中使慰问,借以请见张昭。张昭坐定,抬起头来说道:“我想要竭尽臣节,来报答他们的厚恩,但是我的思虑浅薄,违逆了盛旨,我料想(定会)深深地沉沦,长久地被弃置一旁,没想到又蒙引见,得以侍奉在帐下。但是臣愚钝之心所以事奉国家的心志,在于忠诚益国,竭尽生命而已。如果要我窃取荣华,苟合取容,这是臣做不到的。”孙权向他辞让道歉。 张昭可以算是东吴文臣第一人,孙权的左膀右臂,地位非常高。司马光评价他: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主以下,举邦惮之。

  •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既可日行三百 ,善使长矛 。经学也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又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孙权曾称赞他“可与东方朔为比矣”。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虞翻对于易经的研究可以算的上东吴第一人,是江东易学集大成者。陈寿: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


  • 步骘是吴国重要将领,最大的功绩是平定交州叛乱,建安十五年,转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率军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孙权称帝后,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又都督西陵。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陈寿:宽弘得众,喜怒不形於声色,步骘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步骘不仅仅是东吴的重要军事将领,同时文采也颇有传世,著作有《表言塞江》、《上疏请备蜀》、《上疏论典校》、《上疏奖劝太子登》等

  •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薛综是当时名儒,著有诗赋难论数万言,集为《私载》,并著有《五宗图述》、《二京解》孙权赐给薛综紫绶囊,薛综陈辞谦让说紫色不是他所能佩戴的,孙权说:“太子年少,涉道日浅,君当博之以文,约之以礼,茅土之封,非君而谁?”当时薛综以名儒居师傅之位,仍然兼让选举,甚为优。三国志评价他:张纮文理意正,为世令器,孙策待之亚於张昭,诚有以也。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至畯辞荣济旧,不亦长者乎!薛综学识规纳,为吴良臣。及莹纂蹈,允有先风,然於暴酷之朝,屡登显列,君子殆诸。

  •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虽在军中,不废著作,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孙权掌管国事,征召陆绩为奏曹掾。他因说话直率而被人忌惮,故外任为郁林太守,加授为偏将军,授予兵员二千。陆绩既有腿足毛病,又志在研究经典,故带兵行阵并不是他的志向。虽说有军事在身,但著述并不中断,他制作《浑天图》,注释《周易》和《太玄》,都流传于世。他预知到自己的死期,于是给自己作好了挽辞:“汉朝志士,吴郡陆绩,幼爱《诗》、《书》,长习《礼》、《易》,受命南征,染病遭厄,寿命不长,痛与世隔!”又说:“自现在开始,计六十年后,车同轨、书同文,遗憾我不得见。”他三十二岁就去世。陆绩长子陆宏,任会稽南部都尉;次子陆睿又,任长水校尉。

《三国志》记载,严峻彭城人,从小就喜欢儒学,对儒家的经典费昂了解,在天下大乱之时避乱江东,和诸葛瑾、步骘等人关系很好,是东吴文臣中的佼佼者。鲁肃病逝,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鲁肃遗腹子鲁淑长大后,历任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假节、夏口督,他治军严整,有才干,由其子鲁睦承袭爵位并统领兵马。当时东吴上下都以为继任都督非吕蒙莫属,可是孙权却下令,由从事中郎将严峻代替陆逊,担任都督,率兵一万镇守陆口。可见严峻不仅仅是文臣而且对于军事指挥能力也是颇有所长。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的这一个情节,东吴派出的人士都是国内有名的文武兼备的人才,这一场辩论通过用吴国的名臣,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以东吴的名士更能衬托出诸葛亮的论辩能力。诸葛亮面对的那些人士无论文治武功都和他不相上下。

陈郡忱某人


在“舌战群儒”中,最先向诸葛亮发难的,是江东名士张昭。张昭开门见山地对诸葛亮嘲讽了一波,感叹刘备得诸葛亮后反不如以前。诸葛亮先是辩驳一番,接着却说出了“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的话语,张昭默然无语。

第二个开口争辩之人是虞翻,他对诸葛亮以败军身份求人的态度感到不满,并对诸葛亮的“窘迫境地”嘲弄了一番。诸葛亮答曰“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话里话外充满着对虞翻的不屑与轻视。

第三人是步骘,他对诸葛亮自比苏秦张仪而感到可笑,认为诸葛亮大言不惭。诸葛亮对曰“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气的步骘满脸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第四人是薛综,薛综以曹操兵多将广顺天而行为由,想借此反驳诸葛亮。结果诸葛亮大怒,厉声回怼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公既为汉臣……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被一顿臭骂,羞愧难当。

第五人是陆绩,陆绩以曹操为曹参之后为其洗白,企图推翻诸葛亮论断,诸葛亮只回了他一句“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在此之后,严峻、程德枢、张温、骆统等人,也都被诸葛亮以“区区书生”、“小人之儒”、“皓首穷经”等字眼一一呵斥,无一再敢与诸葛亮辩论。

从以上描写中,我们就能发现一件事,众多儒士都以“天命”、“出身”、“功绩”为论点辩论,而诸葛亮的回敬之语看似有力,却无不夹杂着诸如“夸辩之徒”、“屈膝降贼”、“无君无父”等人身攻击字眼。

诸葛亮绝对是一个君子,他的德性之高,在三国时代,实在难以找到与之比肩之人。这场舌战群儒,诸葛亮的素质为何变得如此之低?其实这便是诸葛亮走的捷径。在面对众多辩士时,势单力薄的诸葛亮必须表现得极为强硬,才能克敌制胜,若是与众人“坐而论道”,诸葛亮恐怕即使不被累死,也会被身边这群“嗡嗡叫的苍蝇”烦死

由此看来,曹操贬诸葛亮是“山野村夫”并非妄言,毕竟诸葛亮在“舌战群儒”中的表现,就是地地道道的“山野村骂”,骂的江东众臣脸红语塞,也骂出了赤壁火烧曹兵百万的最终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