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鳥和鴕鳥有關係嗎?

力智倒屎


象鳥和鴕鳥關係很近,兩者都是大型走禽,都屬於平胸總目,也稱古顎下綱(平胸小綱),它們都不能飛,有胸骨但沒有龍骨突起。鶴鴕、鴯鶓、美洲鴕、幾維鳥、已滅絕的新西蘭恐鳥都屬於這一大類,與它倆的關係也很近。

鴕鳥是現存最大的鳥類,可以長到2.5米高,重155公斤,生活在非洲的沙漠和荒漠草原。而象鳥比鴕鳥更大,體重可以達到鴕鳥的3倍。

象鳥又稱隆鳥,是象鳥科的統稱,曾經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由於移民到馬達加斯加的人類對島上的森林大量開發,使得象鳥棲息地銳減,在17世紀之前就已滅絕,人們最後一次見到活著的象鳥是在1649年,但19世紀中期有人在馬達加斯加的森林的發現過象鳥蛋,估計那時候還有殘存的象鳥,但後來還是滅絕了。

▲象鳥、恐鳥、鴕鳥、人、家雞

象鳥體型巨大,曾被認為是最大的鳥類,身高可達3米,體重450公斤。新西蘭恐鳥比它更高,可達3.6米,但是體重只有300公斤。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以為象鳥和鴕鳥一樣,是晝行性動物,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發表的論文指出:象鳥可能是夜行性動物,而且視力可能很差。研究人員研究了兩種象鳥的頭骨,通過CT成像數據進行重建並和象鳥的現存親戚幾維鳥的頭骨進行對比,發現象鳥的視神經葉很小,有一種象鳥幾乎沒有,但它們的嗅覺非常靈敏。也就說明象鳥可能是巨型“瞎子”,在夜晚出來活動,依靠嗅覺尋找獵物。但象鳥的真正習性到底如何已無法準確知曉了。

不過,未來複活象鳥倒是有可能的。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團隊在2010年宣稱,他們從已滅絕的鳥類蛋殼化石中提取出了DNA,這些化石來自13個國家,包括象鳥、新西蘭恐鳥和1.9萬年前的鴯鶓。但也有人認為通過殘存的DNA復活滅絕動物是妄想,因為他們提取出的DNA不到原體基因組的1%,復活難度很大,不過在未來人類科技突破之後也許可以做到。


百科千尋君



5137chen


象鳥是遠古時期的鳥,在象鳥之前還有恐鳥,恐鳥比象鳥還要大因為恐鳥是恐龍時期的大型鳥類,後來恐鳥滅亡了但是恐鳥的演變退化才形成了象鳥,象鳥是劍齒虎和猛獁象時期的大型鳥類,它有4只腿,現在象鳥基本滅亡了,象鳥的退化才形成了現在的大型鳥類也就是鴕鳥,等於說是先有恐鳥,再有象鳥,最後才有鴕鳥,都是根據時間的變動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