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有的讀者在看到法國曆史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第一共和國和第二、第三、第四共和國這樣的詞彙相互交叉,此外,還有什麼法蘭西第一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繞的人眼花繚亂,雲裡霧裡

。所以就會感到奇怪了,為什麼法國曆史會這樣的凌亂呢?

本文將針對這個問題來為大家梳理一下——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曆史上的重要分水嶺,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是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就進入了共和國時代。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階級進行對抗的結果,它的起因是通貨膨脹導致資產階級的利益受損,而彼時統治法國的波旁王朝封建貴族階級又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而在思想方面,湧現了譬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這些思想家和哲學家,開始宣揚天賦人權,三權分立和民權等等自由思想。對於17~18世紀的法國來說,那是一個極為動盪的年代,有一股力量正在尋求改變,而且是開天闢地般的改變。狄更斯寫的《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中就有這樣的名言: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一個封建時代的代表倒下了,但是一個新的時代卻發出了它的聲音,《人權宣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世,此外還有一個強人也在這場大革命中被推上政治舞臺。

他就是,拿破崙——

波旁王朝被推翻以後,1792年9月22日,以資產階級為代表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就這樣誕生了。然而對於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共和國來說,它的內部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派系(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人、拿破崙派)。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由於各種矛盾導致的內訌讓拿破崙迅速通過法國大革命而崛起,1793年他還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少將,1795年時卻已經成為陸軍准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共和國內部的矛盾讓拿破崙意識到法國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統治政府,或者說領袖,於是他發動了“霧月政變”。

他以天才般的軍事才能擊敗了歐洲各國組成的“反法同盟”,樹立了他在歐洲和法國的權威,於是在1804年的時候,便順理成章的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造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加冕稱帝。不過這個法蘭西第一帝國並不是像波旁王朝那樣的封建王朝,實際上他更像是封建和共和政權的結合體。

拿破崙頒佈了保障人民的生活和資產權力的《拿破崙法典》,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地位,想必這也是拿破崙雖然廢除了共和制,重新豎起皇帝的旗幟卻依然得到群眾和資產階級支持的原因之所在。然而,由於雄心勃勃的拿破崙在擊敗歐洲各國成為和凱撒齊名的皇帝以後,卻錯誤的發動進攻俄國的戰爭,導致法國軍隊損失慘重。

歐洲各國趁機組建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沒能夠再繼續延續他的軍事神話,1814年法國戰敗,巴黎被佔領,拿破崙被迫退位,保留皇帝頭銜,被流放到地中海厄爾巴島。路易十八回到法國復辟波旁王朝,不過僅僅一年以後,在法國軍隊中近乎是信仰和神靈一般的拿破崙帶著700人回到法國。

路易十八不斷派遣軍隊前去圍剿拿破崙,然而面對昔日自己統率過的士兵,拿破崙再次以非凡的氣質征服了他們——士兵們,向我開槍!向你們的皇帝開槍!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他的這一聲怒吼讓士兵們回想昔日追隨在拿破崙身邊的榮耀,於是他們紛紛倒戈,當拿破崙回到巴黎的時候,他的身後已經擁有一支高達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的志願軍,這樣的劇情簡直比小說還要魔幻和熱血,由此可見拿破崙的領袖魅力。

於是法蘭西第一帝國再次建立,史稱“百日王朝”,因為第七次反法同盟再次席捲而來。說到這裡,試想當年山東六國要是齊心協力對抗秦國,恐怕也就不會有什麼秦朝了。這一次,拿破崙依然還是沒有延續他的輝煌,“兵敗滑鐵盧”成為結束拿破崙榮耀的最後一戰,“百日王朝”就此垮臺。

拿破崙拒絕了法國人民要求他專政的請求,他在法國人心中的威望太高了,以至於人民可以不去計較他的失敗。但是法國資產階級已經拋棄了拿破崙,沒有他們的支持,拿破崙知道專政的結果就是更加的混亂,法蘭西第一帝國就此滅亡。

取而代之的又是波旁王朝的短暫復辟,但他們倒行逆施,試圖毀滅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在資產階級的推動下,“七月革命”爆發,這個王朝從此永遠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隨之組建的是君主立憲制王朝“七月王朝”,這個王朝的利益集團代表是銀行家、交易所經紀人、鐵路、礦主、地主等資本階級

然而,資本寡頭執政的結果就是他們掠奪財富的貪婪和手段絲毫不亞於封建貴族,中下層人民生活的更加水深火熱,於是以工人為代表的群眾發動“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有趣的是,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卻當選為第二共和國的總統。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然而由於不滿議會和憲法對總統做出的諸多限制,封建專制思想的烏雲依然還籠罩在法國的上空,這位拿破崙的繼承人於是悍然發動政變推翻了第二共和國,建立起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為法國皇帝。第二帝國時代,德國內部也正在發生劇烈的動盪和改變。

以俾斯麥為首的德國政客致力於德國的統一,由此雙方之間產生了矛盾,1870年雙方爆發了普法戰爭。結果是法國戰敗,拿破崙三世投降,德國軍隊開進了巴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成為德意志德國的皇帝,德國宣佈統一,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

而以法國工人和群眾為代表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巴黎公社”,而共和派也重新組建了法蘭西第三帝國,巴黎公社遭到鎮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個政權,它從1870年成立,一直到二戰爆發,納粹德國1940年入侵法國,後者選擇投降之後才覆滅。

法國貝當元帥被德國人扶持成為傀儡,建立了維希政府,德國戰敗以後被推翻,法國恢復獨立以後。法國人在第三共和國的基礎上又重新組建了第四共和國政體,總體制度不變。然而這個新建立的共和國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在制定新的憲法上各方都產生了分歧。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正因為如此,當時的戴高樂反對繼續推行多黨制和議會制,要求加強總統的權力

,但是共和派堅持認為應該恢復第三共和國的議會制,在此情況下,戴高樂只能以辭職表示反對,並退隱政壇。但第四共和國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就是政黨之中的相互鬥爭,導致第四共和國在12年的時間裡換了22屆內閣。

這都是因為彼時的法國政黨們各自懷著意見,又相互不妥協,而且又沒有一個多數黨能夠維持一個長期的統治,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一個政黨上臺後,很快就因為遭到其他政黨的反對而匆匆下臺,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導致法國社會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

於是,迫切要求法國政治和憲法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戴高樂修改憲法的提議才得到支持。1958年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的爆發成為了一個契機,為了避免法國陷入更加動盪的混亂之中,戴高樂再次出山就任法國總理,後當選總統。

他的修改憲法提案得到議會的通過,總統職權得到擴大,戴高樂被全權授予領導政府的權力,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以戴高樂上臺為代表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法國

。但第四共和國的議會制度得到了保留,只是總統的權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法蘭西極簡史:為何法國會有五個共和國,兩個拿破崙帝國?

譬如新的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有權解散議會,一些重要的提案總統可以越過議會進行直接的公民投票,此外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全權領導政府的權力。這一制度一直被保留至今,從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開始,經過一百六十多年的不斷摸索和改革,經歷了各種政權復辟和奪權的戲劇表演之後,法國終於確定了它的政治制度,歷史開始趨於穩定。

綜上所述,這就是法國近代史上最混亂的一段時期的概述,另外說一下,像第一,第二,第三這些表述都是後來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別法國曆史上的不同政權和時期而劃分的,在歷史的現實情境中,並沒有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這樣的稱呼,它們的名字都統稱為法蘭西共和國。

歷史學家為了區別這段歷史的不同時期,所以就用數字來區別它們,所以,你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