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入關後,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導致後世帝王紛紛效仿

項羽入關後,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導致後世帝王紛紛效仿

亡國之君往往不得善終,他們通常會受到新皇帝的猜忌,然後莫名其妙地死掉。比如北周靜帝宇文闡、唐哀帝李柷、南唐後主李煜,他們不僅均不得善終,連死因都是一樣——被新皇帝毒死,然後宣佈因病身亡。

但是,說中國歷史上所有亡國之君均不得善終,卻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事實上,亡國之君被開國之君猜忌的情況,發生在秦漢以後。在此之前,亡國之君不被猜忌、得以壽終的情況並不鮮見,誅殺亡國之君反而是不正常現象。

先秦時代,夏商周的亡國之君分別桀、紂、周赧王,他們的結局是:桀被商朝開國之君湯放逐,數年後死於南巢;紂不願投降,自焚而死(如果紂沒有自焚,投降周朝,從周紛紛紂之子武庚來看,紂也不會被害,最多像桀一樣被流放);周赧王做了59年君王,高壽而終。

項羽入關後,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導致後世帝王紛紛效仿

秦始皇滅六國,也沒有對六國末代君主大行殺戮。史書上明確被殺的,只有韓王安。韓國滅亡後,韓王安被俘,韓國貴族發動“叛亂”,秦始皇為打壓韓國反秦勢力,於是將韓王安處死。其他君主的結局史載不詳,但猜想秦始皇的處理方式可能是效仿商湯,對其以流放為主。比如趙王遷便被流放到房陵,在此度過餘生。

而且,六國君主也不算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他們只是諸侯王國的末代掌門人。

那麼,第一個被新君所殺的亡國之君是誰?又是誰做了誅殺亡國之君的壞榜樣?

據《史記》記載,劉邦攻入關中後,派人勸降秦王子嬰。子嬰見大勢已去,便和妻子、兒子們用繩子綁縛自己,攜帶皇帝御用的玉璽、兵符等物,從軹道親自到劉邦軍前投降(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劉邦欣然接受了子嬰的投降,但並沒有誅殺子嬰,因為不對亡國之君趕盡殺絕,是那個時代統治階層的共識。也正因如此,才傳出了劉邦想做關中王,任命子嬰為丞相的謠言。

項羽入關後,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導致後世帝王紛紛效仿

不過,子嬰並沒有得以善終。劉邦確實沒有殺子嬰,但劉邦也沒有如願以償地做關中王,後在項羽的軍事威逼下,還軍霸上,迎項羽入關。項羽入關後,楚軍耀武揚威,據《秦始皇本紀》記載,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

子嬰死於項羽的屠刀之下。可以說,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誅殺亡國之君的帝王。他破壞了不對亡國之君趕盡殺絕的共識,也讓後世之君紛紛效仿,形成了迫害亡國之君的惡性慣例。

不過,如果把迫害亡國之君惡性慣例的責任,算在項羽一個人頭上,也是十分不公道的。項羽殺子嬰,並不是出於猜忌,純粹是洩憤,洩楚國被滅之憤,洩項燕兵敗自殺之憤。也就是說,項羽殺子嬰,並沒有過於明顯的政治目的。他是光明正大地殺,而不是陰險毒辣地害。

單純地洩憤是不容易被人效仿的,所以項羽之後數百年,亡國之君不得善終的情況並不多見,如漢獻帝、陳留王曹奐、劉禪、孫皓,均是得以善終。當然,也有不得善終的帝王,如晉懷帝司馬熾和晉愍帝司馬鄴,被前趙皇帝劉聰所殺。

第一個出於政治目的陰險迫害亡國之君的帝王,是南朝宋的開國之君劉裕。劉裕出身寒門,在門第取人的東晉,付出比士族子弟多無數倍的努力,才爬上權力中央。因此,當他篡晉恭帝位稱帝后,頗有不安之感,擔心士族勢力擁立晉恭帝復辟,於是派人用棉被悶死將其活活悶死。

項羽入關後,做了一個很壞的榜樣,導致後世帝王紛紛效仿

劉裕的出手不可謂不毒辣,殺死晉恭帝司馬德文之前,劉裕還殺了一位皇帝,晉恭帝的哥哥晉安帝司馬德宗。要知道,司馬德宗可是個低能兒,史稱“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飢飽亦不能辨”,劉裕居然連一個低能兒也要猜忌。

誅殺晉恭帝和晉安帝兄弟,對後世造成的影響是極其惡劣的。自此,亡國之君多不得善終,也包括劉裕自己的後代末帝劉淮,被南齊開國之君蕭道成殺害,年僅十三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