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時期的古代中國——明中葉

(一)土木堡禍機

明朝與其他朝代最不同的一點是,它建國僅僅半個世紀之後,遇到了前朝勢力的攻擊,並且讓開國半世紀後的這次危機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轉折點。其實明朝覆滅和土木堡沒有直接關係,但明朝的衰落還是要從土木堡說起。

土木堡危機的政治意義是重大的,它直接將二十萬大軍的戰鬥力清零,讓塞北至河北之間沒有能抵擋敵國大軍的強大武裝。而最荒唐,膾炙人口且可笑的事要數皇帝被當人質了。朱祁鎮和後來的朱翊鈞皇帝一樣,也是年幼繼位,但不一樣的是他有一個年齡差不多的弟弟朱祁鈺。

小冰河時期的古代中國——明中葉

後來他們兩個的故事實在是悲慘,大概說一下吧。在土木堡危機發生時,朝廷震驚了。自己的皇帝被別人搶走了,這也是一場對於儒家正統思想、忠君思想的一次倫理大考驗。有人認為應該重金不惜一切代價贖回皇帝。而有的人認為應當迎立藩王,先暫時穩定住形勢再說。最終還是選擇迎立藩王,不是因為沒錢贖皇帝,而是這個藩王在大家來看可以起到確確實實的作用,後來的歷史也印證了這個想法。

小冰河時期的古代中國——明中葉

藩王就是朱祁鈺。朱祁鈺進京後受太后命令即皇帝位。他有一個明君該有的樣子,即位之後便組織了赫赫有名的北京保衛戰。但這一場戰役之後,對方沒有歸還皇帝,明朝也不想要皇帝。因為朱祁鈺實在是一個和朱祁鎮差不多的好人,雖然不算明君,但也比後來的幾位末代皇帝高了一個檔次。但朱祁鎮還是在若干年後回來了。

他的舉措是搶奪朱祁鈺的位子,恢復自己原來的位子。朱祁鎮回來之後,被弟弟囚禁在了南宮一隅,終日不得見天日,不得見百官,處境實屬悽慘。朱祁鎮不甘示弱,他和弟弟一樣是機敏的人,尤其是有著原來忠於他渴望升遷的舊官員。仍有一個重要條件是,朱祁鈺快駕崩了,當時他已經在病床上躺了一個多月了。

於是開始了這次既血腥又平靜的變革。朱祁鎮在親信的官員的幫助下,逃出軟禁地,並撬開了阻擋他的一重重大門,最終趕在天明之前前往上朝的地方敲鐘召來百官。百官自然是驚愕不敢言語,朱祁鈺此時已奄奄一息,於是朱祁鎮正式合法地再一次成為了皇帝。

小冰河時期的古代中國——明中葉

朱祁鎮第二段同志要比第一段好一些。加強了經濟文化的發展,平定備受挫折的政治氛圍並安撫人心。彷彿一切都從土木堡的陣痛之中緩解了出來,一切都是嚴冬之後的春天。但他卻不知道這個春天過後就是冬天。

小冰河時期來了。

(二)小冰河時期

小冰河時期簡稱小冰期。顧名思義,那段時間裡特別冷,但究竟有多冷很多人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大約到了十七世紀時,杭州的西湖下雪了。之前太湖數次冰封,兩廣境內飄雪。這是一種短時間尺度上的氣候異常,卻是一種行星尺度上的正常變化。對於人來說,真的受不了。它直接影響了農業,造成了各種天災各種極端天氣,致使南嶺的部分水果全部被凍死,華北的糧食顆粒無收,連年大旱和河水決堤等屢見不鮮……明中葉真的太難了。

小冰河時期的古代中國——明中葉

小冰期對於明朝的衰落是有重要責任的。在農業上的摧殘首先損害了農民階級統治基礎,如果明政府積極賑災,或許還可以緩和,可是它在加稅。這是不得已的事,應該被理解。軍費開支過大,不交稅會打敗仗,被敵軍消滅。加了稅會有農民起義,但明政府應該是想安內比攘外要簡單,所以它選擇了加稅。等後面有了實力再去平定叛軍安撫災民。

它對於統治思想的地位是大傷害。早在西漢,董仲舒就已經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儒家玄學性質的獨特思想。經過了一千多年的加強和鞏固。人民至少在形式上深深的篤信董仲舒的概念。他們也不是沒有思想的人,《西遊記》種有"皇帝輪流做"的話語,說明當時的成年民眾是有理性思想的,和一眾政教合一的思想不一樣,這樣的模式有些自欺欺人的形式,是中國的傳統,也是中國的智慧。一方面篤信迷信思想,一方面保留靈活性。但是小冰期毀滅了這個平衡性。

小冰期所造成的氣候極端、天災連連,加上當時幾次大地震。徹底的給民眾一個懷疑皇帝的機會。他們認為是由於國運不濟,皇帝失德所致。於是掀起了一場新意義上的文化變革。

(三)明中葉文化

小冰期對於文化的發展不是向農業一樣摧殘,而是繁榮。

前文既講,由於天災人禍等等毀壞了皇帝的信用,所以平民階級爆發了思想革命。首先體現在平民階層、工商手工業者階層的覺醒。他們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皇帝沒有神性,一切都不是神,世界上只有人。他們加強了中國的無神論發展,使封建迷信雖然仍存在,但脫離了宗教和神明信仰,單純的變成了一種文化傳承。於是在文化領域爆發了反對宗教,反對君主,反對常理人倫和儒學的活動。《西遊記》應運而生,孫悟空打破天宮,就是一種反君的象徵,它似乎模糊的暗示,要市民放棄對於帝王的信仰,關心自己的強大發展。《水滸》也不甘示弱,它之中有個微妙的隱喻,宋徽宗趙佶被下層市民稱之為"官家""趙官家",可不是悄悄的稱呼,在大庭廣眾之下也可。甚至於還能看見一國皇帝去找歌姬喝酒作樂,這是何等的反對世俗文化,渴望人人平等。它的趙佶塑造的好,可以隨便拿紙筆寫赦書,然後署上道君皇帝的大名。

小冰河時期的古代中國——明中葉

在明朝中葉的氛圍也是不亞於此的。由於後來的嘉靖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信仰道教,更加給了民眾反儒學傳統的正當理由。民眾們那時的思想環境言語環境都是十分開放的,於是後來發生了赫赫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海瑞在奏摺裡將皇帝朱厚照罵的一無是處,還拿年號開玩笑,末了結合一下皇帝的祖宗父母。但也正是迫於輿論壓力,思想環境,朱厚照殺不了他。朱厚照是個陰陽怪氣的人,曾因為皇宮內發生宮廷刺殺未遂,於是他索性搬到皇城外面去住,至死也沒有回來。

小冰河時期的古代中國——明中葉

雖然《三國演義》成書最早,幾乎和明中葉沒有關係,但還是值得一提。它的言辭是最正常,最規矩的。按照三國志改變,有自己創造但不算多。它的思想最隱蔽,表面是魏蜀吳的勾心鬥角,晉朝一統。實際上在古代它是一出悲劇,古代的忠義精神很強,人民相信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而在這本書中沒有,正義的一方被打敗了,含冤而死。這是對儒的反對。而這僅僅是第二層,第三層是,究竟正義是不是正義。或者是究竟有沒有正義,因為劉備被認為是正義,曹阿瞞被認為是非正義,可究竟是這樣嗎?於是便有了後來李贄的"邪說",成為明文化的一顆明珠。

參考文獻

《明史》

《宋史》

《萬曆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