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乌鞘岭民兵连创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极乐民兵自卫队,成立之初只有民兵12人,步枪8支,地理位置包括现在的极乐村、乌鞘岭村、兰泉村。自卫队组建后,曾协助武威专区武装工作队和人民解放军参加天祝境内的剿匪战斗,抓获散匪5名,参加大小战斗10余次。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1958年,自卫队改编为“清河民兵连”,民兵人数增加到123人。自兰新铁路建成通车后,民兵营与铁路的车站、养路工及解放军驻乌鞘岭守备分队结成了“军、路、民”联防队,担负起守桥护路的使命,素有“铁道卫士”的光荣称号。1962年,清河大队改为清河公社,清河大队民兵连扩编为清河民兵营,人数增加到320多人。1964年7月中共天祝县委、县人委授予该营武装基干连“先进武装基干连”称号。1965年11月,武威地委、行署和军分区在清河民兵营召开了民兵工作现场会议,并命名该营为“战备执勤标兵营”。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1968年,清河民兵营改为乌鞘岭民兵连。1972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乌鞘岭召开“民兵建设现场会”,全省各地州市200多人参加会议。会后,省军区为民兵营配备了四零火炮4门、六零火炮4门、56式半自动步枪40支、马鞍40副、重机枪4挺、战刀13把。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1978年7月,乌鞘岭大队民兵营改为民兵连,1981年,缩编为民兵排。1983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树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1年,恢复民兵连建制,人数94人,辖一个基干民兵排和两个普通民兵排。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1992年6月,在甘肃省军区组织的“庆祝毛泽东同志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发表三十周年”阅兵式上,乌鞘岭民兵连方队接受了兰州军区司令员、政委等领导的检阅。同年,又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于“民兵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993年,在敦煌会议上,乌鞘岭民兵连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于“民兵以劳养武先进单位。”2002年,乌鞘岭民兵连被武威市委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乌鞘岭民兵连是民兵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民兵连组建以来,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他们的典型事迹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神枪手”张国兰。张国兰17岁参加民兵,1962年,她代表女民兵参加了兰州军区组织的“军事比武”,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赢得了“神枪手”的美称。1966年,她作为民兵代表参加了国庆观礼,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民兵妈妈”宋奶奶。宋奶奶先后把两个儿子送到部队,二儿子在部队执行施工任务中牺牲了,大儿子从部队转业后,她又亲自送到民兵连,在带领战士投掷手榴弹时右手炸伤,两个儿子一死一伤后,宋奶奶没有消沉,一如继往的支持民兵工作,经常帮助民兵洗衣做饭。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铁道卫士展风采。1971年11月的一天,一辆下行轨道车驶至兰泉隧道时突然起火,两名工人跳车逃生,失去控制的机车像一条火龙喷射着滚滚烈焰冲向三沟台车站,100多名正在场院干活的民兵和村民从四面八方涌向车站,一边救人,一边扑火,民兵谢光辉等人毫不犹豫的冲入火海,切断了火源,刹住了机车,最终,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扑灭了熊熊大火,保护了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次战斗中有4名民兵负伤,1名民兵光荣牺牲。


历史的丰碑:乌鞘岭民兵连


军民共建育人才。乌鞘岭民兵连一直都很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1985年,民兵连组织全体民兵积极开荒,开垦出120亩荒地无偿交给村小学种植,每年春种、秋收,民兵连都自发组织参加义务劳动,使学校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