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真是个“银样镴枪头”吗?

lienlien


处于青春期的宝玉渐渐有了少年的困惑和烦恼,他的小厮茗烟为了给他解闷给他带来了一些很有趣的小人书,其中有一套《会真记》宝玉爱不释手就带来大观园中去看了。黛玉在葬花正好看到了宝玉在看书,所以两个人便一起看了辞藻和故事情节都很好的《会真记》。

两人看完书说笑间,黛玉对宝玉脱口而出:“‘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形容词,黛玉借着书中的话在笑话宝玉,说他中看不中用。“银样镴枪头”就是指用焊锡做成枪头,看上去像银质的,就事形容看起来很好可是本质却不中用的样子。但是这个词形容宝玉真的合适吗?

第一,这是黛玉的玩笑话,两个人在对《会真记》中

黛玉并不是真的在嫌弃宝玉,这话只是他们二人的玩笑话。看完了书,宝玉就说自己是“多愁多病”的身,黛玉是“倾城倾国”的貌,这话是形容其中的两个主人公的,可是这话对黛玉而言就是一种冒犯。

黛玉瞬间就生气了后来宝玉也反应过来他说话是太冒失了,于是他就各种道歉,黛玉知道他没有多余的意思,所以才没有生气。可是她也不自觉的说出了《会真记》中的一句话“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的话。黛玉只是借着书中的话调侃宝玉,并没有人任何对宝玉看不起的意思。

宝玉自然知道黛玉也只是喜欢这书才会用到其中的词语,而且他也觉得用到书中的词语很有趣,他一点都不介意黛玉用这话来形容他。两个人就是相互的调侃,黛玉的用词有春秋方法,用好玩的话在打趣人。

第二,贾宝玉却是中看不中用,长相俊美却没有任何的建树

不过细细想想黛玉用这个词“银样镴枪头”来形容贾宝玉,却也恰到好处,因为宝玉确实长相俊美但是却没有任何建树。正如贾琏的小厮兴儿所说贾府的少爷和老爷们都是积极读书出仕的,可是唯独宝玉不仅不喜欢读书,还对经济仕途一点兴趣都没有。

宝玉在外人眼里就是整天和女孩子待在一起玩,不学无术的样子。宝玉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就是给人这样的感受,虽然他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可是他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因为他的生活就是很优越,他不能选择也就适应这样的生活。

不知道他本质的人都是这样认为他的,再加上他“抓周”时抓到了钗环被贾政认为将来就是“酒色之徒”,所以大家就觉得宝玉就是中看不中的人。

第三,宝玉不觉得这是贬义词,富贵闲人的生活他也很潇洒

对于任何人来说“银样镴枪头”都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宝玉却不会这样觉得,因为他是贾府最得宠的少爷,他的生活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最好的,可是宝玉却一直都没有把什么事情做的特别好。

不过这很大一方面是他不想去做,有些事情他觉得没有意义,所以他不想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传统的世故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也不是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里生活。

大家起诗社,宝钗也曾经说国宝玉是“无事忙”,人间的富贵和清闲他都占全了,叫她“富贵闲人”正正好,可是这话宝玉也从来都没有介意过,因为他的生活就是这样,他不想辩解,他就是活得这般潇洒自在。这样的生活原本就没有什么,贾府里的少爷都是这样的,他就算这样也不为过,反正他不介意就怼了。



小说红楼


这句话最早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原文是“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其中“苗而不秀”意思是庄稼出了苗但却没有开花结果,“银样镴枪头”是指用焊锡做的枪头,虽然像银子一样明亮,但质地很软,根本不实用。这两个词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用来比喻人或事物中看不中用。结合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和所作所为,林黛玉说他“银样镴枪头”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胆小怕事

贾宝玉喜欢林黛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由于他长期生活在贾府的深宅大院里,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养成了胆小怕事性格特征。宝黛共读西厢时,贾宝玉刚开始还非常得意的拿张生与崔莺莺自比他和黛玉的关系,算是间接的表白。没想到被黛玉吓唬说要告诉贾政,就立马改口,又是道歉,又是变乌龟驮碑,脸变得比翻书还快,一点儿男子汉该有的胆量和气魄都没有。我们可以想像,以贾宝玉这样的性格,如果将来他和黛玉的婚事受到阻挠或者黛玉与自己父母发生矛盾时,想必他很难坚定地站在林黛玉这一边。

第二,言而无信

贾宝玉天生喜欢与女孩亲近,还宣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平时也与贾府中各位姐妹丫环关系融洽。但在平时的相处中,我们会发现贾宝玉经常信誓旦旦的承诺,要给哪个丫头什么待遇,却很少有兑现的。例如,贾宝玉曾当面许诺将金钏讨到自己房里,可当王夫人发现后,生气打了金钏,他却“一溜烟儿去了”,连个解释都没有。后来金钏因此事跳了井,也没见贾宝玉有任何实质上的反应,之前信誓旦旦的承诺被他抛得一干二净。

第三,性格懦弱

贾宝玉在大观园姐妹面前,可以自信满满、引经据典,大谈自己的理想抱负。但在父亲贾政面前,却仿佛换了一个人,吞吞吐吐、唯唯诺诺、犹犹豫豫,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之前所有的豪言壮语、原则立场全都不存在了,根本就不像一位名门之后该有的模样,充分展示出他性格上的懦弱无能。同样是面对贾政,贾兰就可以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对答如流。在这一点上,二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林黛玉不愧是最了解贾宝玉的人,一句“银样镴枪头”概括了贾宝玉最本质的一面。面对黛玉,他胆小怕事、不敢承认自己的感情;面对金钏,他言而无信,选择逃避;面对贾政,他唯唯诺诺、自信全无,这样的贾宝玉,还不是“银样镴枪头”吗?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三夢遊水


“银样腊抢头”是林黛玉回应贾宝玉略带调情意味的话语时,假装生气调侃宝玉说的一句玩笑话。意在回应宝玉的情意。在封建社会中讲的是男尊女卑,曹雪芹把贾宝玉塑造成女权主义者,他喜欢呵护女儿、欣赏赞美女儿、他对女儿有一颗崇敬之心,面对大观园众多的女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贾宝玉只专情于林黛玉一人。通篇明写的也只是和丫鬟袭人有过肌肤之情,即便是晴雯,也是尊重有加。“爱博而心劳”,在77回中,宝玉与晴雯在她生前的最后一次谈话,表现的是坐怀不乱,简直是柳下惠再世,灯姑娘可以作证。这和贾府众多纨绔子弟有天壤之别。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終成悲剧,但和所有的爱情一样,经历了温情脉脉,甜甜蜜蜜,她二人的交往已经超越了身体肌肤的层面,爱情本来应包涵了情与性,可在他二人爱情之中,一切都提升为了心灵,而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和谐统一。


东篱ZWH


细品《红楼梦》时,我们会读懂贾宝玉应该不是林黛玉闺中儿女戏言“银样镴枪头”(感情深厚的恋人、夫妻也常有此类语言),而是感情丰富、责任担当、仁爱厚德的男子汉,只是感性有文化的公子对爱情、亲人以及相处者抗争护佑表现的方式过于感性罢了,他也一直与命运抗争,但束缚的体制让他无奈而已。

首先,贾宝玉具有责任担当。

评价贾宝玉是否是“银样镴枪头”要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以及主人公贾宝玉在书中的核心主线作用。《红楼梦》以青埂峰下的“补天石”和“绛珠草”的前世之缘,演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示了一个家族、一个时代的兴衰历史,表现了人生的沧桑、人性的复杂和世事的多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主人公贾宝玉在茫茫无边的黑暗中也经过对爱情、家族、亲人的护佑关怀和努力,在个人无力抗争看不到希望之时,只能以无奈彷徨的心境将躯壳交与红尘,让思绪和梦幻魂飞天外,交织着一种苍凉的萧瑟和感慨。真的是“挨不明的更漏、睡不稳的纱窗黄昏后,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碧水悠悠”。

其次,贾宝玉感情丰富,也有仁爱厚德情怀,但对爱情专一。

说贾宝玉“银样镴枪头”也可以理解为林黛玉和贾宝玉闺中儿女感情深厚的戏言——如同很多恋人或者夫妻说对方“笨蛋,啥也干不了”一样,不可当真,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评价一个人。其实贾宝玉感情丰富、有思想、有爱心,对爱情忠贞不渝,率性而行中透露着他自然流露的不虚假的人性真实。也许有人会认为他是花花公子,这是不公允的。贾宝玉在遇到林黛玉之后,一种朦胧的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亲切,与林黛玉的爱情,贾宝玉至始至终在用最真挚的感情和真心去照顾、呵护、尊重、品读林黛玉,用情很专(至于暗恋秦可卿、与袭人初试云雨情则是青春期少年懵懵懂懂潜意识中的一种青春的萌动,对秦可卿是作为偶像来看待,对袭人是一种长期接触中的浓浓亲情)。同时,贾宝玉尊重女性,他曾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认为男人是肮脏之物,女人是纯净之物,做男人就应该尊重保护女人,事实上,他一直这样做,与各位丫鬟相处中没有架子,与各位表姐妹相处中处处关怀,他的表现看着很花,对谁都关心,其实他是把亲情、友情和爱情准确掌控,做到极致而且到位。纵然生活在众多女性中,表现得很“博爱”,但在他心中,真正珍藏于心,真正深爱的只是“林妹妹”。这与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中段誉的性格极为相似,都是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却宅心仁厚,看似风流,却很专一于爱情。尽管林黛玉语言尖刻、尽管林黛玉多疑敏感、尽管林黛玉给他找了许多麻烦和不是,一次次的使性子、闹别扭,他却始终用行动关怀着他深爱的“林妹妹”。

第三,贾宝玉至真至情,尽到人生责任,可谓好男子。

在与薛宝钗结婚之时,他因失玉(其实是失去与林黛玉相濡以沫的机会)而显疯癫,萎靡不振,当听说林黛玉吐血而亡,他则如同发疯一般哭泣疯癫若狂,至深、至真、至爱、至情、至性表现了贾宝玉的侠骨柔情真男子的凄楚哀婉和气势如虹。当面对贾氏家族败落之时,他则显现的淡然冷静,魂已早飞天外,远离红尘,“臭皮囊”却只能忍看王熙凤葬身风雪而伤心,悲观家族离散而伤心,气愤人情冷暖而无奈,在江南夜船水边,表妹史湘云被卖身为妓,近在咫尺却不能救……一股人生的凄凉涌向心头,巨大的天网让他不知何去何从,尽管有袭人的救护,尽管有薛宝钗的牵挂爱恋,却失去亲人的悲痛、家族惨变的残酷、最心爱人的香消玉殒,让他已经精神的信念支撑他留于红尘,看着白茫茫的雪夜笼罩下的漆黑一片,遂萌发了“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感慨而随道僧而去浪迹天涯。当吟咏着“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的诗句时,一股强烈的震撼和共鸣也会随着“泪珠儿,怎禁的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而为之感叹。

可见,贾宝玉虽然感性、锦衣玉食,但有仁爱厚德悲悯情怀,也经过努力抗争以及关怀护佑家人及女性、爱情等,也算尽到男子汉的责任——当然,所处历史环境下的体制,让他无能为力而已。

2020.3.31即草于西安











地势坤9


要说宝玉是不是银样镴枪头,我们先要把银样镴枪头的定义搞清。

镴:焊锡,也就是铅锡合金。本意是将焊锡做成枪头,看上去明晃晃的像银质一样,比喻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枪头原来就是用来上阵杀敌的实用器物,如果用焊锡做成,看见明晃晃的挺唬人,实际上不能对敌人造成任何伤害。这里就是要强调枪头的世俗的实用性。宝玉身上固然有很多美好的品质,却最缺少的就是世俗性,不能经济事务。尤其是到了关键时刻,他是一点用都没有。

秦钟在学堂被金荣羞辱,贾蔷都看不下去了,他也不敢出来维护秦钟,直到闹起来,秦钟被打,他才出来要告老师。

他心疼晴雯,但是晴雯被王夫人赶走的时候,他连敢吭一声都不敢吭,夹着尾巴就跑了。

平时在王夫人处,也不哪来那么多贫嘴的精神,撵金钏的时候,他又缩了脖子。

后来他又被安排和宝钗结婚,他也不敢反抗,导致了黛玉惨死。鸳鸯只是个丫头,都知道为自己的婚姻拼死抗争,他是个爷却一句硬话也不敢说,你们说这是不是个银样镴枪头?一点用没有。

真有事了,他是一点也靠不上,连刘姥姥也不如。刘姥姥那么大年纪,还能救出巧姐来,他就只会说:完了,全完了,我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抠鼻]





千里云城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看这个词语在《红楼梦》的什么场景下出现的,原文是宝玉说了两句《西厢记》的词曲,黛玉生气了,故意含嗔说要告诉贾政。

我们知道宝玉最怕的就是自己的父亲贾政,所以瞬间就着了慌,说软话告饶,黛玉笑他是银样镴枪头。这里黛玉的意思是:宝玉就耍嘴皮子,一点男儿的刚强没有。

但是很多读者却把这个错解成是作者在暗示宝玉某方面不行,我觉得这完完全全是偏解了作者的意思。如果宝玉真的是在某方面不行,作者绝对还会设伏笔来暗示,但《红楼梦》中没有这样的伏笔。

不少读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无非是根据后来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一直没孩子这一结果来下的定论。但是从《红楼梦》作者多方面的暗示来看,宝玉和宝钗结婚后之所以没有孩子,问题是出在宝钗身上。

宝钗长期服用冷香丸,而冷香丸的成分中花蕊美容养颜,但是其中一味黄柏和一味异香异气药引子都是损伤正气的药物(可参考《雷公炮制药性解》),不能久服。久服会导致正气不足,影响生育。而《红楼梦》中宝钗已经出现这种症状了。

有一回作者写道秋天的深夜,宝钗因为失眠睡不着做针线做到半夜,这其实就是人体正气不足出现虚火导致的失眠。又有一回写到宝钗劝黛玉多走动,说自己闷坐着发懒,浑身发热......这也是人体有虚火的一种表现。

因此贾宝玉不是大家想象的银样镴枪头,他是个很正常的男子,不过是从小娇生惯养,身体比较弱而已。

声明:以上图片来自87版电视剧《红楼梦》,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四夕读名著


#泛文化写作营#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成语的本意及出处:银样镴枪头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贾宝玉偷看《会真记》(西厢记的底本)被林黛玉看到后两人同看。见林黛玉也爱看,得意忘形就用书中形容张生和崔莺莺的话,形容他与林黛玉“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结果这个“轻薄”玩笑开大了,惹得林黛玉登时发了脾气,扬言要告诉舅舅去!这一下子就把贾宝玉吓得着了慌,变了脸色来央求黛玉,并赌咒发誓保证今后不再如此云云。这下子就又惹得黛玉破涕为笑,张口也引用了《会真记》里的一个成语“银样镴枪头”来取笑宝玉的胆小如鼠。

那么,问题就来了,贾宝玉真的是个“银样镴枪头”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才比较客观一些。

先从俗世众人的眼光来看,宝玉厌恶死读孔孟四书,排斥八股作文,更懒得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富贵。这一点,在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那首《西江月》里描写得淋漓尽致: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从这两首词的描写来看,这贾宝玉不是一个“银样镴枪头”是什么?简直就是一废物!因为他不会和那些平常的男子一样,热衷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也没有那些权谋手段。按照丛林法则的标准来看,他就是一无用之人。

那么,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作者是名贬实褒。

我们看到全书中对宝玉的描写,他用一己之力,和那个腐朽黑暗的现实在对抗,在强大的道统面前,他没有屈服,而是以一种巨大的冷漠,嘲笑着那些至死也看不破的凡夫俗子。最后他用考上举人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笨蛋,然后在大家都期盼他能进一步向权力场迈进之时,他却一揖而别,飘然而去。从这个角度看,他又不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