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歷史上,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令整片大陸都聞風喪膽,也因此被歐洲人視為“上帝之鞭”--即上帝派下凡間來懲罰他們的代表。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上帝之鞭成吉思汗


但再厲害的軍隊也不是百戰百勝,一場發生在中國的攻防戰整整拖住了蒙古大軍半個世紀之久--這就是釣魚城之戰。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釣魚城之戰


那麼,釣魚城到底在哪兒?小小的一座城池又是如何拖住蒙古騎兵鐵蹄的呢?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釣魚城地勢險要

釣魚城原名釣魚山,現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合陽鎮嘉陵江南岸釣魚山上,海拔約為400米,面積約為 2. 5平方千米,其三面被渠江、溶江、嘉陵江所環繞,地形呈長條半島狀, 四周皆為懸崖峭壁。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餘玠肖像圖

自公元1243年起,主政四川的南宋大臣餘玠,接受播州(今遵義)賢士冉璡、冉璞兄弟的建議,又遣冉氏兄弟率領南宋軍民17萬人在釣魚山上修築了釣魚城。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城中水池和泉眼

其城高20仞,城中儲備大量糧食,城內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絕 的豐富水源,周圍山麓也有許多可耕田地,西門中有一口天池,兼顧蓄水和養魚,同時又挖掘了十三處小水池和九十二眼水井,且四川的老百姓許多逃避兵亂至此,因此釣魚城成為了一個兵精食足的堅固堡壘。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釣魚城下為三江匯合之處

釣魚山下是嘉陵江三江匯合之處,宋軍在江中佈置水師戰船,又從釣魚城起,沿南北各築一條陸地工事。而沿嘉陵江和渠江一線的陸路也被釣魚城守軍牢牢控制在手中,因而蒙古軍隊想要南下侵宋的通道也就被生生切斷在此。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成吉思汗鐵木真

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開始,蒙古大軍就開始西征東歐、東討金遼的開疆拓土偉業。而在消滅蒙古各部的宗主國金後,北方的雄鷹又打起了南方千里沃土的主意。

公元1235年,蒙古開始大舉出兵南下侵宋。蒙軍在西起川陝、東至淮河下游長達數千裡戰線上,開展對南宋的進攻。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嘉陵江天險

由於巴蜀地處長江上游,扼夔門天險,順江可直達吳楚,所以在戰爭中的很長一段時期裡,四川成為蒙古攻宋的首要目標,同時也是三大戰場(其餘兩個分別為京湖戰場—— 今湖北和河南一帶、兩淮戰場——今淮河流域一帶)中被蒙軍破壞最嚴重的地區。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窩闊臺


公元1241年,蒙古大漢窩闊臺去世,內部開始了不斷的政權之鬥,因此對南宋的攻勢有所減弱。南宋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 能針對各個戰場進行防禦的調整和充實。

公元1242年,為了穩固自己的“西門”和“後戶”,南宋朝廷派遣淮東制置副使餘玠升任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統領全川防務。鑑於成都已失陷,川中殘破的現狀,餘玠兼任重慶知府,而重慶也由此成為了四川戰場抗蒙的軍政大本營。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餘玠開始修築釣魚城。阻止蒙古騎兵繼續南下,據長江而破夔門,成為餘玠任後一等一的大事。

他“集眾思,廣忠益”,令人修城於嘉陵江下游三江交匯、重慶正北的合州釣魚山上,並把合州治所、興元(今陝西漢中)戎司遷於此,駐以重兵,又命人築城於嘉陵江下游三江交匯、重慶正北的合州釣魚山上,充分利用了巴蜀山險對抗蒙古騎兵的天然優勢。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蒙軍攻擊釣魚城

公元1251年,蒙古政局終於穩定,蒙哥登上大汗寶座,並開始積極策劃滅宋的戰爭。蒙哥是鐵木真幼子拖雷的嫡長子,曾同拔都等領兵遠征西亞、東歐許多國家,十分驍勇善戰。第二年,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師平定大理,對南宋形成西北兩面包夾之勢。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蒙哥汗

南宋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蒙哥汗親率4萬蒙古大軍,對外號稱10萬,兵分三路再次進攻宋朝。其戰略意圖是南進四川,然後東下荊襄,與忽必烈會師之後,合攻臨安。


但令蒙哥汗怎麼也想不到的是,他的大軍剛攻到四川,就被阻擊於重慶合州釣魚山城下。蒙哥派人進城招降,被守將王堅殺之明志。蒙哥大怒,派先鋒元帥汪德臣率軍隊強攻釣魚城。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雷雨大作


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59年),蒙哥連續圍攻釣魚城三個多月,但始終未能越雷池一步。雙方僵持到了這年夏季,戰區突逢雷雨長達半月,不利於攻城,蒙古軍隊無奈只得停戰。


等到雷雨停後,蒙軍接連採取偷襲、夜攻的戰法,《元史·憲宗紀》記載稱“殺宋兵甚眾”,但蒙軍的攻勢終都被宋軍打退。宋理宗收到戰報後,喜笑顏開並下詔嘉獎守城官兵。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蒙軍圍攻釣魚城


一再受挫的蒙古軍隊中有將領提出可以用少數軍隊圍城,而大軍主力繞道和忽必烈會師,合兵一處攻佔南宋都城。但其他蒙古將領厲害心高氣傲,咽不下被小小釣魚城阻撓的氣,依然堅持打下釣魚城,蒙哥汗也只好決定繼續攻城。


六月初五夜,蒙古軍隊前鋒元帥汪德臣帶兵攻城,一舉突破了外城軍馬寨,然而天降大雨,宋將王堅率軍苦苦鏖戰,蒙古攻城雲梯盡數被毀,汪德臣本人也在攻城時被宋軍城上落下的飛石所傷,十數日後於重慶北郊縉雲山溫泉寺中不治身亡。。


時間到了七月,蒙軍後勤跟不上,軍中缺衣斷糧,再加上重慶火爐般的天氣導致瘟疫橫行,士氣跌落到了冰點。而釣魚城守軍秉承著“氣死人不償命”的原則,從城上將上百的蒸麵餅和兩尾重達30斤的鮮魚拋下,並向蒙軍投書:“爾北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南宋時期的火炮


原本汪德臣的死就給蒙哥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打擊,且釣魚城始終固若金湯,守軍又拋魚進行嘲諷,蒙哥難免怒火攻心。七月二十一,尋求速勝的蒙哥親自登上東門外蒙軍修築的高臺上,遠觀城內宋軍軍情,又讓士兵爬上桅竿從更高處遙觀宋營,恰巧此時城上宋軍以大炮轟擊城下,爬在瞭望杆上的士兵當場斃命,蒙哥亦受重傷。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溫泉寺


沒過多久,蒙哥也步了汪德臣的後塵,傷重死在溫泉寺,臨終留下遺詔說:“我之嬰疾為此城也,不諱之後,若克此城,當屠城剖赤而盡誅之。”其意思是說:“我受傷都是因為這釣魚城,我去世之後,如果能攻克此城,你們當屠盡城中宋朝軍民”。

蒙哥汗一去世,大汗之位空缺無人,相同的劇本又一次上演,在外出徵的各路大軍軍隊紛紛撤軍,急著回到蒙古爭奪大汗之位,釣魚城之危以此解除,南宋朝廷也再次獲得長達十餘年的喘息之機。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忽必烈

蒙古大汗之位最終被忽必烈繼承,並於1271年建立王朝,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國號元,定都於大都。

元朝從1274年起再次大舉攻宋。1275年元軍兵臨四川,把重慶團團圍住,四川大部皆被元軍佔領,僅剩下重慶和釣魚城兩座孤城,此時守衛釣魚城的正是當年擊退蒙哥汗的宋軍將領王堅的副將張珏。

公元276年二月,張珏派部將張萬以船載精兵,破壞元軍在嘉陵江上設的浮橋,突破元軍圍城的軍隊,從使得重慶和釣魚城能夠守望相助。

而此時岌岌可危的南宋朝廷急忙下令,要求張珏帶兵來京勤王,然而入川道路已被元軍割斷,詔令始終無法送達。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宋恭帝趙隰

1276年二月初五,宋恭帝趙隰宣佈投降退位,南宋滅亡。五月,宋端宗在福州重建南宋政權,張珏派兵尋找宋皇,據說還曾在釣魚城中修建了皇帝的行宮,做好將皇帝接到釣魚城中的準備,如今釣魚城中亦存有遺蹟。張珏升任四川制置使率軍保衛重慶,釣魚城守將則由宋將王立接任。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重慶古城遺蹟

1278年二月,長期被困的重慶城內斷糧數月,張珏無奈率部出城與元軍大戰於扶桑壩,戰敗退回。張珏部將趙安叛變,打開鎮西門迎合元軍,張珏率軍巷戰失敗被俘,在被元軍押解送往大都途中,經過安西時,張珏以弓弦自縊殉國。張珏一生抗擊蒙古,數敗蒙軍,保家衛國,實為南宋名將,無愧民族英雄。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陸秀夫揹負宋帝趙昺投海

祥興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戰結束,趙昺的船在軍隊中間,四十三歲的陸秀夫見無法突圍,便揹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大宋王朝正式宣告滅亡。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崖山

身在元營的文天祥親自目睹戰場慘狀,作詩云:“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後來又有日本學者提出“崖山之後,再無中華”的命題。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如今的釣魚城遺址

而重慶陷落之後,1279年正月,孤立無援又糧草殆盡的釣魚城守將王立,在和元軍談判後,獲得不殺城中一人的條件,於是放下武器開城投降。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蒙古大軍

歷來習慣於屠城的元軍這次倒是信守了承諾,沒有實行蒙哥汗當年屠盡全城的遺言,未傷害城中軍民。蒙古人在橫行歐亞大陸的征途中,但凡堅持抵抗的城市幾乎都被屠城,唯獨有釣魚城抵抗了三十六年還全身而退的個例。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蒙古三次西征路線

並且,由於蒙哥汗死後,各路大軍返回草原爭奪權位,蒙古人的大規模對外擴張戰爭慢慢沉寂了下來。蒙古鐵騎的離去,讓歐洲、西亞和非洲各國得以保全。

重慶人民曾拯救了半個世界

釣魚城之戰的雕像

因此釣魚城也被歐洲人稱為“上帝折鞭處”,被西亞阿拉伯人稱為“東方的麥加”。可以說,重慶人民在釣魚城拯救了半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