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相关的谣言四起 传播者是何心态?

【欧洲时报网】新冠肺炎疫情把人们隔离在家中,但人们并不孤单。发达的互联网让人们能够通过各种线上渠道和平台与家人、朋友取得联系,接收信息。但是在疫情期间,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挤压着准确信息传播的空间,对防控疫情产生极大的伤害。

各类谣言层出不穷 挤占权威信息传播空间

BBC报道,英国内阁办公室近日与社交媒体平台合作,共同打击发布虚假消息的用户,包括发布虚假医药信息的假“专家”、网络诈骗犯等。这些虚假消息让英国疫情的防控工作成本大大提高。

例如,上周二(3月24日),英国政府给公民发布短信息,要求民众待在家里,不要出门。随后,多种版本的“官方信息”出现在人们的手机上,其中有一条称,如果不遵守,将受到处罚。唐宁街10号新闻办公室官方推特号不得不发布澄清推文,确认官方唯一的信息。

疫情相关的谣言四起 传播者是何心态?

图为唐宁街10号新闻办公室官方推特澄清谣言。(图片来源:网站截图)

保守党议员Damian Collins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虚假消息传播得非常快,这十分危险,因为有很多人不知道真相,误把谣言当真,再继续传播。

除了官方的消息,如球星C罗、教皇等名人感染新冠病毒的谣言也层出不穷。

据《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近期,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很多野生动物出现在城市里的新闻,如天鹅和海豚重新回到威尼斯的河水中、一群大象在云南一村庄里游荡……这些新闻在推特上被成千上万次地转发、被做成新闻头条、视频在Instagram和Tik Tok上传播。

报道认为,这些新闻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值得传播的好消息,是能够激起人们热情的事情,还能够给人安慰。但是,这些虚假信息会给人错觉,自我感觉良好,进而忽视了疫情真正带来的伤害。

疫情相关的谣言四起 传播者是何心态?

图为2月23日的意大利威尼斯。(图片来源:新华社)

谣言“花招”层出不穷 社交媒体加强打击力度

许多社交媒体也看到了虚假信息给全球防控疫情带来的阻碍,推出各种措施防止虚假新闻进一步传播。

Forbes网站报道,推特在疫情发展之初,就采取了真实性调查等措施,确保用户在搜索疫情信息时,提供的是权威来源,如世界卫生组织推特账号发布的信息。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检测假新闻的传播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检测那些质疑、否定官方来源信息的账户,追踪那些未经证明的“替代疗法”内容等。

脸书也通过算法技术,让用于远离虚假信息。包括检测含有虚假信息的广告、买卖紧缺物资的信息。Instagram则通过追踪那些经常在假新闻里使用的标签(hashtag)进行信息管理。

疫情相关的谣言四起 传播者是何心态?

1月29日,中新社梳理新冠肺炎真实信息。(图片来源:中新社)

谣言四起 好玩还是故意?

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French 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的认知科学家Hugo Mercier在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转发假新闻只是因为有趣,因为人们总是会对一些粗俗的故事、名人的八卦感兴趣,并不会对改变人们的观念或看法。例如,那些转发C罗确诊新冠肺炎信息的人还是会在见到他时与他握手;那些传播新冠病毒是由实验室泄露出去的人,也不会围攻这个实验室,要求他们说出真相。

但是,“新冠肺炎的防治方法”这类话题中的假新闻是更加令人担忧的。人们争相转发一个“自愈”的案例,却不分析这个治愈方法的普遍性,并且开始找寻可能的治愈方法,包括茶叶、生肉、酒甚至毒品。

而很多假新闻之所以传播广泛,是因为消息来源是诸如:“一个朋友的舅舅来自武汉,他说……”、“一个朋友的父亲在疾控中心工作,他说……”,这类“朋友的朋友”信源不够权威却有可信度,成为谣言散发的中心。

此外,在不断加剧的恐慌心情下,对政府的不信任加重了谣言的盛行。人们不愿意听从政府的建议与劝导,相信政府发布的信息是错误的,认为政府没有能力在疫情期间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人们还是会出门集会、抢购卫生纸。

谣言能否盛行,关键是相信谁的问题。因此,专家建议,在相信某一信息之前,要对其真伪进行检查,而检查的最优方式就是,想清楚谁才是真正能够帮助民众战胜疫情的人,谁才是真正对大众好的人,而谁是通过操纵他人达成自己目的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