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申請時“差一分”重要嗎?還要刷分嗎?

“我託福 100 分,父母讓我再報一場刷分,還有必要嗎?” “GRE 二刷還是 318,不到半年了,要不要繼續試一次?” “我均分只有 79,大三要不要把那幾門重修?” ……

刷分——對於我們而言,也不是什麼奇怪事。尤其是分數作為一個客觀數據,看起來似乎比什麼都重要。但刷分是一把雙刃劍,當你面對不同的情況,才知道分數有沒有必要刷。

留學申請時“差一分”重要嗎?還要刷分嗎?

NO

其實,我不喜歡刷分這個詞。

分數並不是美國大學的唯一錄取標準,即便你考了滿分,但學校也不能保證百分百錄取。

舉個例子:有一位同學的 ACT 考了 35,他爸媽是希望再考一次,爭取拿個“滿分”成績申請心儀的大學,一定可以萬無一失!

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誰說滿分一定是最好的?也一定是優於其他人的?

講真,ACT 35 和 36 的差別很小很小,也就表面上的數字差別。即使你是一個滿分考生,但另外一個同學實習經歷、課外活動、Essay、PS 等優於你,或者比你更對招生官胃口,那不好意思滿分一樣被刷掉。

刷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越刷越高”。

裸考、臨考抱佛腳…這種二刷三刷還不如不刷;還有些同學認真複習了,也嘗試了好幾種學習方法,但似乎到了瓶頸…這時候,如果分數“還說得過去”、“差不多”,就沒必要繼續刷,不如做點實習、搞點科研實在。

我有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其實還不錯,中上水平,也有學習能力,但是 GRE 就是衝不到 320,最高的就到 318。

雖然離遞交申請還有一年時間,但她實在不想三刷了,相比繼續背單詞,還不如去實驗室看數據。最後她拿著 GRE 318,以及一堆科研經歷申請到了 Top30 的學校。

如果為了一兩分之差,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卻遺漏了錄取過程中其他必要元素,這才是最不划算的。所以,千萬別做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

P.S.百度和 google 都專門有了“刷分考生”這個名詞解釋,可見美國大學也早注意到這種現象,如果招生官發現你的分數是多次刷上來的,印象會大打折扣。

留學申請時“差一分”重要嗎?還要刷分嗎?

YES

雖然不喜歡“刷分”這個詞,但如果是這種情況,你還真不得不刷。

完全不刷分肯定是太絕對了,畢竟有很多考生因為第一次考 不懂 、太緊張、看錯題等小失誤導致沒考好,這種情況自然要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通過努力實現考試成績的穩步增長,當然是值得肯定的,美國大學也希望看到你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尤其是每次的成績都比之前高一點。

另外,別忘了現在的“拼分政策”,先不說學校那邊認不認可,單就這個政策,出發點也是不想“一次定輸贏”,而是希望同學們能有針對性的“刷分”,不是盲目刷。

儘管分數不是美國大學的唯一錄取標準,但“分數”確實是錄取標準之一。超高分數不一定被錄取,但分數太低是一定不會被錄取。

留學申請時“差一分”重要嗎?還要刷分嗎?

刷分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看看你是否達到一個“分水嶺”,舉兩個例子:

a. 一般美國大學都要求申請人 GPA3.0+,而你只有 2.7,即使你刷到了 2.9,如果沒有一個合理解釋或強大軟實力支撐,你還是沒法申請。儘管你離 3.0 只差 0.1了,但是 3.0 就是一個分水嶺。

什麼樣的是特例?我們曾經一個學生,他 GPA2.9,確切是2.89,但最終拿到了全美排名 20 的商學院 offer…可是你知道他用多少努力彌補回來的嗎?

GPA不高,但是他考出 GRE 325的高分,同時為他規劃了三段高級實習,還有很多其他課外活動,可以說除了“GPA”是硬傷,其他“元素”都是超出同批競爭者。

b. 再說一個,如果你託福從 97 刷到了 100,別看只有三分,單就託福而言,參考美國大學公佈的錄取平均分,全美 top30 基本都是 105-110+,只差三分卻進入學校錄取分數區間,這就說明錄取幾率大了許多,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當然要刷!

留學申請時“差一分”重要嗎?還要刷分嗎?

現在明白嗎?

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不是唯分數論,有時候沒必要死摳那 1 分,將精力放在其他“影響因子”上或許更能“物盡其用”。

但有的時候連 0.1 分又是那麼重要。申請不同檔次的學校,GPA 2.9 與 3.0,託福 97 與 100,雅思 6.5 與 7.0…錄取的希望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那就是“硬傷”。

留學申請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家爭的是分,奪的是秒。


如果你沒必要再刷分,何不用剩下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給招生官一個全面、充實、個性的印象;但是如果你的情況應該繼續拼一把,當然不能瞻前顧後,早點考出一個滿意的分數早點提交申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