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

Apple-King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其手法被西方国家争先推崇和摹仿。在国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家杰利克在致辞时把世界造园体系分为:中国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如此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从艺术手法、审美意境和功能需求这三个角度分析,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师法自然、表现自然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一切都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要合乎自然的规律。一是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安排,要符合自然规律。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山水呼应,都顺应自然。二是每个景象要素的组合都要符合自然,湖泊要有地势高低之起伏,山石要有山风侵蚀之纹理。


园林建筑、空间隔段和花木动物都是为表现自然。松柏必定是高耸入云的,柳树也是婀娜多姿,枝条弯曲自如,花开一片繁盛。走进一座园林,自然山水便扑面而来。这与西方把花木修剪成几何型的规则式园林有很大的区别。


二、典雅精致、须弥芥子

中国古典园林从审美观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试图在一方有限的空间刻画大自然的千山万水,正如万园之园——圆明园汇集了南北园林之所长,既有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又有苏州的“狮子林”,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蓬莱瑶台”和“武陵春色”等。可谓之“园藏天地之大,景含四时之美。”


三、诗情画意、精神家园

空间有限,而意趣无穷。中国园林的又一特色是致力于描摹山水风光,融入诗情画意。一座座经典的园林,如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一般呈现在后人面前。英国BBC《园艺世界》主持人萌叔(Monty Don)表示他只有在去了黄山,才看懂了中国园林。西方世界里没有嶙峋的怪石,也没有横亘山崖的松树,这是中国大地的诗情画意。一个亭子四面镂空,可观四时之景,连雾霾天的颐和园也是水墨画中的仙境。中国的古人,不仅将田园山水的诗情画意定格在文字和画纸上,更将它带到了生活中,于喧嚣浮世,觅一处心灵归所。



结语

“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关键词。“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的园林表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思想。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云上花园


说起建筑艺术,当然不能忽略园林的造型,特别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风采。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

和谐统一的宇宙观。园林在唐宋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使园林建筑不再仅仅是工匠的杰作,更是文人的杰作,让园林的人文风景突现了出来。

颐和园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建山的佳作。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古代园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掩就是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隔是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园治》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破是在水面很小时,(如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却可令人感受到山野风致。

植物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花木有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了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也很严格。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讲色美,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斑驳的狼榆,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园中自然之色,不衰不减;三讲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过浓,有娇柔之嫌;也不可过淡,有意犹难尽之妨。四讲境界,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往往和园主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如漏窗的运用,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

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沧浪园等。他们都是园林的代表,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透过他们你能真正感受到园林的魅力,也能发掘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意义。




星辰易经


中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美、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起源与发展

1、囿——中国园林的起始时期

2、苑——中国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构自然山水园林。在园林中造亭筑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基本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3、园——中国园林的转变、成熟与精深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自然山水园林形成。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阳光行者OK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给你一个小星星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时空综合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可以借助于文字、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感受,还可以通过听觉、嗅觉感受。


静一号普洱茶


要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古典园林。

首先看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分为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两部分。北方皇家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私家园林有苏州拙政园、沧浪园、网师园、留园,南京的瞻园,上海的豫园等,当然还有岭南私家园林。知道了古典园林的分类,再去了解古典园林的特点,就更容易了。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也要分成两部分来看。第一皇家园林的特点。地域宽广,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第二江南私家园林。南方人口较密集,园林地域范围小;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江南私家园林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中国古典园林亦诗亦画,被称为“世界园林之祖”。



谷底001


对称的特点。


寇米根


曲折而不有直观,以小园展发世界。复合中国文化精神。


有风不言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手机用户81182905331


浑然天成,不加修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