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劉志勤:經濟要“刺激”,企業更要“刺急”

本文大概1300字,讀完共需

2分鐘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3月30日觀察者網。

中國古代哲人管子說過:“不能兆其端者,災及之”。

意思是說,如果你不能事先發現事件的端倪,就必然受災。這是我們當前疫情防控所領悟到的最深刻的教訓之一。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劇,國際社會處於一種緊張而忙亂之中。幾乎所有國家都在考慮出臺“刺激”政策,企圖重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世界經濟。美國先出臺2萬億美元的計劃,剛剛結束的G20也祭出5萬億美元的大計劃,期望用金錢壘起疫情防控大壩,能有效的阻止疫情蔓延。

效果究竟如何,還需要時日。但是至少最近兩天,疫情的發展依然處於“失控”狀態,被確診和被感染的人數並沒有因各國政府高調“刺激”計劃而有所收斂。

因為經濟“刺激”計劃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讓市場感受到效果與溫度,有的時候這個過程和落實會有很大的時間差。

“刺激”計劃往往是指宏觀政策層面,我們更需要一個“刺急”計劃安排,這屬於微觀領域,然而對具體的實體經濟體而言,能否滿足企業的“急需”是十分緊迫重要的事情。

大疫當前,企業生存壓力很大。特別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少企業面臨轉型和轉產的需求。尤其是意識到疫情存在將呈現出常態化的時候,衛生保健事業的產業與產品將成為重要的市場需求。很多產業已經開始跨界或轉產與生命保障設備有關和生物醫藥產品相關的商品。在這個產業“大調整”,“大轉型”的過程中,企業的”急需”,往往都是“燃眉之急”,是“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國家的支持政策就必須能夠及時“補位”,給與有“急”的企業相關的政策支持,並達到最好的效果。

企業的“急需”往往還分“內急”和“外急”,需要分別對待。

企業的“內急”基本涉及員工工資,內部消耗品以及員工各種補助待遇等。而“外急”則複雜許多,包括原材料採購,已經對採購方的應付款的不能及時到賬,施工時的廠房,水電費及辦公室租金等。

我們的“刺激經濟”復甦,就首先要滿足這些企業的“急”點,如資金短缺,原材料供應已及產品銷路等,無不都是“急症”,需要“急診”,急治,才能救企業於水火之中。

許多情況下,宏觀的“刺激”計劃不能發揮“速效救心”的作用,對個別特殊對象以外的大多數企業,“刺激”計劃的救急效果,不如“刺急”的更具針對性,更受企業的歡迎。

中國是世界的“大工廠”,生產各種急需、長需、常需商品;中國還是世界的“大市場”,等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商品的消費,尤其是生命保障服務和教育服務領域,以及金融貼身服務等是中國這個“大市場”中最受歡迎的商品;而中國作為世界各種產業的“大後方”作用,讓世界的疫情防控有了鐵保障,中國成為世界疫情防控物資供應的“鐵後衛”。大大鼓舞了世界同心協力抗疫的信心。

「观察」刘志勤:经济要“刺激”,企业更要“刺急”

越是在這個時刻,我們的商品就必須解決中國的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我們提供的疫情防控物資涉及人命關天的大事,不能有絲毫忽視。

我們要把那些不重視質量的企業名單公之於眾,堅決打擊這些“害群之馬”,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桌菜。影響中國的聲譽和形象,是不可原諒的罪責。

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需,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碼關注我們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观察」刘志勤:经济要“刺激”,企业更要“刺急”

“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