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超越人生磨難,書寫不朽詩篇

在幾代人的中學語文記憶裡,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肯定佔有“一席之地”,除了這是要求背誦的重點篇目,我們記住它,還因為從這首詞讀到了一種豪放的力量和磅礴的氣勢,它讓我們讀到了蘇軾的精神境界和人格氣質。但是,關於這首詞的背後以及當時蘇軾的境遇以及心境,或許那時正值青蔥歲月的我們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者,並沒有多大興趣去理解。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超越人生磨難,書寫不朽詩篇

多年以後,重讀《念奴嬌·赤壁懷古》,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會讓我們有“少年不識箇中滋味”的感慨,以及讀懂蘇軾後的豁然開朗。

“烏臺詩案”與被貶黃州

假如沒有大格局大人格,在人生跌入谷底,宦海生涯從理論上來說很難重起之時,又如何能吟哦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的豪放詩句?《念奴嬌·赤壁懷古》一開篇蘇軾就思接千載,由滔滔江水不捨晝夜向東奔流,聯想到千百年來,英雄豪傑正如這後浪推前浪的江水,在歷史的長河不斷湧現,“江山代有才人出”,浩瀚的江水與各領一代風騷的英雄無縫接合,蘇軾景仰英雄人物,但在當下這種人生境況,他對英雄人物無疑有著更多複雜的思緒。只是他自己那個時候應該不會也不敢想到,千百年之後,他也成了“千古風流人物”中的一位,而被貶黃州的這段經歷恰恰使蘇軾的人格魅力大放異彩,他的曠達,他在面對磨難時的“超然物外”,令他能夠不被現實擊垮,反而活出了另一種令後人無比欣賞的生命範式。也許,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是蘇軾一生的“不幸”,然而,這種不幸恰恰又從另一個方面成全了大文豪蘇軾。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超越人生磨難,書寫不朽詩篇

赤壁與周瑜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其實,蘇軾所到的赤壁,是位於今天湖北黃岡西的赤鼻磯,並不是赤壁之戰的發生地,詞中的“人道是”也說明這只是傳聞。“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有史料指出,赤鼻磯的景象並沒有如此壯闊雄奇,但我們不妨理解為這景物描寫中加入了蘇軾的想象,只有雄奇的自然山水才配得上偉岸的英雄豪傑,高聳入雲的亂石,力量驚人的江濤,翻湧的巨浪,面對此景,蘇軾不禁慨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由江山到豪傑,由“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傑”,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顯然,周瑜是令蘇軾無比欽羨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詩詞的神奇力量或者說大文豪的驚人文才就在於,寥寥數語就勾勒了周瑜人生的“巔峰”:英俊瀟灑,娶得美人歸,春風得意;以從容淡定之姿指揮赤壁之戰,一派儒將的風範定格史冊。赤壁之戰發生時,周瑜與小喬已結婚十年,這裡卻說“初嫁”,其實是為了突出周瑜事業愛情兼得,以美人襯英雄,更能說明周瑜是人生大贏家。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超越人生磨難,書寫不朽詩篇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只有34歲,而此時的蘇軾已經47歲,又遭遇了近乎毀滅性打擊的中年危機,目睹眼前的景物,懷想欽羨的英雄,自然聯想到當下的自己,難免百感交集:“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不平與坦蕩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經歷人生巨大落差的蘇軾發出的嘆息,但是,蘇軾之所以成為蘇軾,就在於他並沒有就此消沉,一蹶不振,鬱鬱而終,而是坦然地面對生活,躬耕東坡解決生存問題,“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從大自然中去尋找慰藉,跟黃州的朋友踏山訪水,與其去為看不見的未來擔憂,不如實實在在地活在當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超越人生磨難,書寫不朽詩篇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以“有為”之志去踐行家國情懷,用“無為之心”去超越人生磨難。從這個意義上說,困難無疑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