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一個人待著?別以為是孩子自閉,安靜“心流”對孩子有好處

經常有家長跟我吐槽說,自家的孩子太安靜了,還經常寫作業寫著寫著就發呆了,從學校或者補習班回家後也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安安靜靜的,害怕孩子出了什麼毛病,孩子會不會自閉?

其實對於有這種情況的家長,我反而要建議:不要打擾孩子。因為孩子可能正在進入"心流"狀態,這時候是孩子最專注也是最快樂的時候,"忘我"的狀態會讓孩子一下子達到思考的頂峰,所以我們不管看到孩子像是發呆還是不說話一個人待著,我們都不要輕易打擾和責罵。

孩子總一個人待著?別以為是孩子自閉,安靜“心流”對孩子有好處

我們有時候為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學習不用催促,而且可以隨便學學就能學的很好?

為什麼自家的孩子這麼努力卻還是成績平平,不上不下?

區別可能就在於是否摸到了"心流",什麼是"心流","心流"對孩子有什麼好處?秘密就在這裡。

孩子安靜不是壞事,"心流"魔法瞭解一下

每個孩子性格都不同,有的孩子活潑開朗,每天蹦蹦跳跳的,有的孩子則內向害羞,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待著,沉穩得就像個大人,經常將自己關在房間裡,叫好幾聲都聽不到。

很多家長就就開始擔心了:孩子會不會又自閉症?

其實家長不必擔心,這是孩子安靜的"心流",不是什麼怪異形象。

什麼是"心流"?

所謂心流,就是指一個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當下所做的某種活動中,從而忽視其他事情存在的一種狀態,可以說是一種"忘我"的狀態。

美國的一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經訪問1000多個人:

"什麼樣的事情能讓你快樂?"

通過大家的回答,他總結了這些令人快樂的事情通常具有五個共同點:

1.密切地專注於某件活動

2. 活動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3. 既不會挑戰性不夠(令人無聊),也不會挑戰性過高(讓人過勞)

4. 具備明確的目標

5. 能夠得到立即的回饋

這種情況出現的很廣泛,可以在繪畫、音樂、運動中,也可能是一些日常的小遊戲中,特別是容易自娛自樂的孩子,他們很容易沉浸在自己創造出的世界中。

孩子總一個人待著?別以為是孩子自閉,安靜“心流”對孩子有好處

在孩子達到心流狀態時,他們可以獲得很高的成就感,最重要的是,安靜的"心流"可以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可以專注挑戰自己,攻克一個又一個小目標,也會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核心競爭力。

這就是為什麼"心流"在教育界和心理界都這麼受追捧的原因,因為"心流"的存在不僅可以讓人獲得快樂,而且可以增強人的成就感,這是非常難得的。

家長無意中的舉動破壞了孩子的"心流"

在我們還不認識或者不瞭解孩子"心流"狀態時,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無意中破壞孩子的安靜與專注!

1.家長脾氣急躁,沒有耐心

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或者走神了發呆了,脾氣就上來了,責罵孩子甚至帶有懲罰孩子。

讓孩子面壁反思、不準走動不能有小動作、沒做完作業不準睡覺、明天一天不準看電視……

或者責罵孩子不專注、不認真等等,這些行為和語言對孩子注意力集中非但一點好處都沒有,還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起到反效果,加重孩子走神或者拖延的行為。

孩子總一個人待著?別以為是孩子自閉,安靜“心流”對孩子有好處

2.家長包辦孩子生活,過度操心

有的家長則認為自己有責任給孩子製造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經常在孩子學習的時候進出孩子房間,有時候送食物水果,有時候還會打斷孩子指導他們。

當孩子在注意力集中的時候,不管家長是否出於好心,孩子的注意力都會被打斷,再讓孩子進入"心流"狀態就很難了。

這會影響孩子專注的"暢快感",還會讓他們產生"既然這樣,我就放鬆一會好了",可能拿起手機又不知時間流逝了。

3.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有的家長會為了方便指導孩子寫作業,讓孩子在客廳寫,或者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說話聲、電視聲很大,無法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獨立的學習環境。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能不能靜下心學習靠的是自己的定力,不能讓環境"背鍋",但實際上,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對孩子有約束力,甚至會有暗示作用,給孩子學習的動力。

孩子總一個人待著?別以為是孩子自閉,安靜“心流”對孩子有好處

當然,無論是做什麼事,讓孩子進入"心流"狀態一定要有"唯一"的環境,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讓環境中不要有多種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這樣孩子沉浸在一件事中的概率會更高。

且不說我們看到手機都會忍不住玩幾下,更不用說孩子了。

不打擾孩子的安靜狀態,是對孩子的幫助

說了這麼多,究竟怎麼幫助孩子保持"心流狀態"呢?

1.幫孩子排除干擾

這就是我前面說的,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比如改學習了,就讓孩子去專門的"學習區"學習,可以是孩子的臥室一角,也可以是書房,在桌子上擺放好紙筆鬧鐘等學習用具外,就不要擺其他的物品。

其次,家長要警惕給孩子造成的干擾;向我前面說的在孩子"心流"的時候不要隨便打擾,就算還是不是在學習,但是孩子處於"心流"狀態時,我們不要太過斥責或者打斷,這樣對孩子特別不好。

2.玩什麼,讓孩子自己做主

在我們小的時候幾乎沒有選擇權,學什麼玩什麼,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包辦"了。

但是現在不同了,很多孩子的興趣班都可以自己選擇了,而很多父母則尊重孩子的選擇。

研究表明,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上更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教育金句上說"興趣是唯一的老師"。

孩子總一個人待著?別以為是孩子自閉,安靜“心流”對孩子有好處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這個平臺,至於孩子想做什麼,我們經管讓孩子盡情揮灑就好。

做孩子喜歡的事,才能堅持長久。

3.給孩子設定"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挑戰

引導孩子進入"心流"狀態,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導孩子,給孩子設立"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挑戰。

當孩子處於"舒適區"時,他們的挑戰都是力所能及的,十分輕鬆的,孩子覺得很簡單,不需要思考,做著做著容易分心;而當孩子處於"恐慌區"時,困難超過了孩子的解決能力,孩子容易產生恐懼、緊張、焦慮的情緒,更加不可能進入"心流"。

因此,剛剛好的程度,才能產生心流。

孩子總一個人待著?別以為是孩子自閉,安靜“心流”對孩子有好處

比如我就給我家孩子買了稍微有難度的拼圖,比她平時拼的塊數更多,圖形也更復雜些,但是隻要認真就能拼完。

看著孩子努力拼了一下午最後成功拼出來的樣子,笑容真的自信又滿足!

當然,少不了我在旁邊引導,但是我不會直接幫助孩子完成,而是給孩子建議,讓孩子自己嘗試。

這個方法在建立孩子自信心和增強成就感上也非常重要,幫助孩子進入心流同時達到效果,非常非常推薦給家長們。

總之,幫助孩子進入心流狀態需要我們排除干擾,同時加以引導,相信孩子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