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認真真抓潔淨 乾乾淨淨奔小康——大通縣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近年來,大通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以村容村貌提升和汙水垃圾、廁所糞汙治理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為重點的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廁所革命”,讓“方便”更方便。

根據《大通縣廁所革命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建設任務,由縣農業農村、住建等部門牽頭,在橋頭、東峽、景陽等鄉鎮的部分村莊實施廁所新建和無害化改造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縣建設改造農村農戶衛生廁所55397座。“廁所革命”逐步解決了農村廁所髒、亂、差、少、偏的問題,改善了農村環境衛生,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質。今年,大通縣將繼續堅持“質量優先、分類推進”原則,組織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政策,編制農村戶廁建設有關標準規範,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強化改廁工作質量監管,統籌推進農村改廁。

治理汙水,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後難、梯次推進”原則,結合縣情實際,編制《大通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年度建設方案》,科學制定生活汙水治理技術路線和模式,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行動,實施東峽鎮劉家莊村、克麻爾村、康樂村、多隆村鋪設汙水管網及汙水處理站等工程,管網配套工程的全面實施,實現了汙水集中連片處理,村莊生活汙水亂排亂放得到有效管控。

清理垃圾,農村環境“提顏值增氣質”。

因地制宜構建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採取多種分散治理模式,建設垃圾中轉站,配套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建立農業殘膜供貨企業回收機制,農業殘膜統一由供貨企業回收利用,全縣農業殘膜回收率達90%。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及配方肥技術,建立長期肥力監測點,設立有機肥替代化肥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點、獸用疫苗及獸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全面消除農業面源汙染隱患。通過開展農作物秸稈機械化處理與利用技術試驗示範,有效促進農作物秸稈機械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全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

狠抓清潔,讓村莊找回“青春”。

按照《大通縣農村人居環境村莊清潔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大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春夏秋冬季戰役,全面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河塘溝渠、農業生產廢棄物以及廢棄房屋和殘垣斷壁,積極整改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現象,建立全縣農村養殖糞汙、農村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排查和整治工作清單,並嚴格實行銷號制,積極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切實做好綠化美化村莊環境工作。

治理糞汙,資源化利用跑出“加速度”。

將全縣村莊畜禽糞汙治理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要內容,以“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為治理路徑,加快實施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行動。實施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鄉推進試點示範項目,在極樂鄉11個村新建糞汙集中堆積場11處及配套水電工程,配備全封閉式糞汙運輸車、糞汙輪式裝卸車。依託本地有機肥加工企業對生物有機肥進行加工,實現畜禽排洩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不斷完善全縣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配套設施,全縣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5%以上。

規劃建設,讓農村“舊貌換新顏”。

將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舉措,持續發力推進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縣共建設高原美麗鄉村186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覆蓋率達63%。完成東峽鎮4個村村莊道路及民居提升改造、極樂鄉吉拉口村雙坑式衛生廁所示範點建設工作,實施綠化彩化亮化工程,對道路、庭院、空地進行栽植綠化,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效優化。東峽鎮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長寧鎮戴家莊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斜溝鄉下窯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隨著“三大革命”“三大行動”持續開展,大通縣農村整體面貌正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正從“髒、亂、差”向“天藍、地綠、水淨”的宜居環境邁進,人人講文明、人人講衛生、家家戶戶致富奔小康的氛圍越來越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