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流傳下來了很多的習俗。但是一般人提到清明節,估計最先想到的還是祭拜祖先,孰不知我們的古人除了祭拜祖先以外,還會有豐富的飲食娛樂活動。

據說,清明節來源於上古時代中國人對上天的祭拜和對祖先的祭拜,因而清明節同時兼具了人文與自然兩大因素。但是我們今天過清明節的話,其實主要是為了祭祀祖先,祭拜上天的那一部分逐漸的淡薄了。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清明節作為古人春秋兩祭中的春祭,頭等大事當然是祭祖了。但是最開始的時候,清明節是沒有假期的。所以唐朝的時候,就經常發生官員回鄉祭祖,耽誤工作的事情。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唐玄宗決定清明節的時候放假,給官員們足夠的時間回鄉掃墓。一開始,唐玄宗給大家放了三天假期。(《唐會要》:“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後來唐代宗覺得不夠,又給加到了五天假期。(“自今以後,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唐德宗的時候,覺得還不夠,索性給加到了七天。從這以後,清明放假就成為了一種慣例。

假期有了以後,官員們回鄉掃墓就更加的從容了。清明掃墓一般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就可以開始了,掃墓的這天,從上午就開始出發,然後趕到自家的祖墳。掃墓一般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清除墳墓上的雜草,然後添上一些新土,對墳墓加以修葺。第二是把事先準備好的佳餚擺在墳墓上,對祖先進行憑弔。無論是官員還是尋常的老百姓,大家都會參與到清明節掃墓的活動中,這說明清明掃墓成為了一項所有人都要參與的活動。(宋朝《夢粱錄》記載:“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歸根結底,人們之所以會有掃墓的這種行為,其根源還是對於祖先的哀思。我今年就參加了我們宗族的掃墓活動,掃墓的時候,那些長輩聊著這些長眠於墳墓中的先祖的故事,我們小輩人自然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的。當時突然想到了《尋夢環遊記》中的一個情節,假如人去世以後,活著的人不再記著他的話,那麼他在這個世界上就徹底的消散了。看著長輩們那時們明亮的雙眼,我便覺得掃墓的意義也在於此吧,逝去的祖先從未被忘卻,通過掃墓這樣神聖的活動,他們的故事會永遠被後人記著。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除了掃墓以外,古人還會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踏青。因為清明同樣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時候正好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田野裡面的花也開了,草也綠了。蟄伏了一整個冬天的花鳥蟲魚都煥發了勃勃生機,田野裡不時傳來青蛙的叫聲。一整個冬天沒有見到這些的古人,怎麼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呢?再加上此時離夏收還遠著,又沒有什麼農事活動,他們有大把時間可以“浪費”在這些美好的事物上面。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其實就已有踏青的原型了:“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此等盛事,豈不樂乎?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到了隋唐以後,清明踏春就更加的頻繁了。以展子虔的《遊春圖》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例,圖上所畫莫不是像我們展示了清明時節,古人結伴遊春的熱鬧場景。一如張祜筆下的“嬋娟踱蹀春風裡,揮手搖鞭楊柳堤”之意。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除了踏春以外,第二件事情當然是娛樂活動了。古人比較鍾愛的娛樂活動主要有:放風箏、盪鞦韆、踢蹴鞠、鬥雞等。古人會挑上一個好天氣,然後帶著家小賓朋一起到野外放風箏。看著風箏在天空中飛舞,地上孩子們追逐著嬉戲打鬧,無論是誰,都能卸下心裡面的煩惱。有時候,他們還會在野外架上一座鞦韆,風箏放累了以後,就開始盪鞦韆,宋人就曾這樣記載:“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年輕的小夥子們,不想玩這些小玩意兒,就三五相邀,一起踢起了蹴鞠。這項娛樂活動,不僅受到當時尋常百姓的喜愛,就連王公貴族們也是經常參與其中。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玩累了以後,自然要吃點美食來果腹了。古人清明節又吃點什麼呢?

按照地域的劃分,除了極少數食物以外,南北雙方吃的食物大部分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首先亮相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青團,也被稱之為艾米果。清明前後,因為艾草長得特別旺盛,再加上它有一種獨特的香味,所以我們的古人就巧妙的利用了它的這種香味,和糯米結合起來做成為一道特色美食——青團。這種食物南北雙方都吃,但因為原料主要是米,比較貼近南方人的飲食習慣,所以南方人吃的還是多一點。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然後就是一種發源於泉州的美食,其名喚作潤餅菜,據說是明朝蔡復一的夫人,為了方便自家相公辦公時食用,就發明了這種美食。時至今日,它已經成為了閩南地區清明節必吃的一道特色小吃。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其次就是陝北一帶的小吃子推饃,據說是當年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就在他死的這一天禁火寒食,可人們總要吃飯啊,於是就提前蒸好子推饃,清明節這天就吃這個。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說起這禁火寒食,不得不提另外兩道北方的特色美食,饊子和驢打滾。北方因為多產小麥,所以就利用小麥製作了禁火寒食果腹的另一道美食——饊子。這種美食用油炸制而成,北方做饊子有名的莫過於維吾爾族與回族了。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驢打滾是北京的一道特色小吃,南方人只聽名字絕對想象不到這個被稱為“寒食十三絕”之一的食物長什麼樣子。我記得第一次吃的時候,也是楞了一下,奇怪怎麼會有這種食物。不過嚐了以後,覺得味道還不錯,就越發的喜愛了。

古人的清明節,不止有上墳祭祖,還有好吃的美食,有趣的遊戲

剛才給大家說的這些美食,要麼與清明節特殊的時令有關,結合這個時令的一些食材製作而成;要麼與禁火寒食的習俗有關,因為在演變的過程中,清明節逐漸與寒食節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了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飲食習俗。

想象一下那時的古人,帶著賓朋好友,妻兒家小,大家踏春出行,賞著美景,玩著遊戲,玩累了以後,就吃著提前做好的這些食物。在野外來一場美食party,吃好喝好玩兒好,真的是不亦說乎!

眼下因為疫情的原因,可能有些朋友還不能出門踏春。等到疫情徹底控制的時候,我們一起帶著家人朋友,來一次開心的出遊,朋友們這樣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