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人們在考察書法質量高低時,往往是把書寫的能力放在了第一位,這個能力包括筆力、筆法,就是說在書寫中對毛筆的駕馭能力和用筆、行筆的方法是否準確、到位,因此來說,漢字的書寫能力是由筆力和筆法組成的技法水平。

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筆畫書寫拆分

在書寫中,基本筆畫的訓練成了學習書法過程中一個長期的課題。古人在評價書法中基本筆畫時,把它分為三個段來分析,即前、後、中段,並且認為中段中的行筆和筆法是決定筆畫質量的重要因素,它也是對整個漢字書寫能力的考察要求,不管是橫畫、豎畫還是其它筆畫都是這樣的要求。

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古人觀點

清代著名書法理論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對筆畫的書寫進行了全面的闡述:“用筆之法,見於畫之兩端,而古人雄渾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蓋兩端出入操縱之故,尚有跡可尋,其中截之所以豐而不怯,實而不空者,非骨勢洞達,不能倖致。”

他認為書法注重於起筆和收筆的映帶和迴環之勢,但在寫到中間時一掠而過,看似光滑有力,卻缺少了蒼茫之蘊籍,想要改變這種不足,就必須要注意筆畫中段書寫時的一些問題,這時如果做到了中鋒行筆,且要使筆畫留得住紙面,那麼,筆畫中段的書寫也就達到了基本的要求了。

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筆畫骨勢的建立

如何做到筆畫中段的書寫要求,從而使其更具蒼勁之感、提升筆畫的骨勢?包世臣又說:“餘見六朝碑拓,行處皆留,留處皆行,凡橫直平過之處,古人必逐步頓挫,不使率然輕過,是行處皆留也。”這是包世臣從六朝碑拓的作品中得到的啟示,就是在行筆中要留得住筆,行中留,留中行,邊行邊留,而不是“率然輕過”,以此來增強筆畫中的骨勢。

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用筆方法

筆畫中有了骨勢,自然就立得住,也經得起推敲了。包世臣也給出了具體的用筆方法:“蓋筆向左迤後稍偃,是筆尖著紙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鋪於紙上矣……鋒既著紙,即宣轉換,於畫下行者,管轉向上,畫上行者,管轉向下,畫左行者,管轉向右。”

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頂鋒書寫

包世臣所說的這個用筆方法其實並不難理解,他是說在書寫中,要把握好一個方向的問題,例如在寫一個橫畫時,要自左至右開寫,但在向右行筆時,筆尖著紙後,筆桿卻要偏向左側,叫做“頂峰書寫”,也就是筆桿的傾斜方向與筆畫書寫的運動方向正好相反,始終是筆鋒逆鋒頂著紙面運行著的。

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效果

如果按照包世臣所提倡的這種方法來加強筆畫訓練的話,其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清代鄧石如以後,許多書家都以碑刻的方法拓展了貼了帖學的書寫方法,並且取得了空前的藝術效果,增強了筆畫中段的藝術含量,使書寫更具厚質之感。

古人:書法好不好,就看這個筆畫會不會寫

在行筆中,毛筆逆鋒向前,似有阻擋之物,一方面毛筆的筆鋒在彈力的作用下,墨液從筆肚下注,在紙面上形成深邃的感覺,並不像是行筆時拖出來的輕薄效果,從而也就解決了筆畫中段輕滑之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