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传统理念,子不教父之过,你怎么看?

升官记传统文化工作室


″子不教父之过″是中国几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有悖于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不可继续提倡。

父系社会就已开始了重男轻女,到了封建社会,女性被剝夺了上学受教育的权力,发展成了被奴役阶层,无论是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是微乎其微。

家庭中的父亲是学知识、受教育最优先、最多的。尤其是封建权贵的家庭,父亲更是高人一等。他知识点懂得多,又有威严,所以教育孩子的事非父莫数。即便母亲有再多的知识,但却没有地位而无济于事。

其实质,这是封统治者为维护其王权地位,而构筑的意识形态。这样,就便于权贵男性统治家庭及整个社会。

现代社会,家庭中的父亲、母亲都是受到良好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就成了父母的共同责任。父母共同教育孩子的优点是:①孩子的性格不易″偏执、固执";②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是″共融、和谐"的;③孩子接受父母的知识点和面会″互补、全面″等等。

子不教父之过,把它记在传统里吧,对于现代社会而言,这已经是″腐朽而偏见的意识″!这己经是非理性的传统了,不可继续提倡和继承

🍀🌻🍀🌺🌻👫🌺🍧🍀🌻


全峰山


对的,这种说法是对的,其实这就是三纲”的本来意义。是父亲应该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以为栋梁。而不是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阶级斗争史观”风行以前,中国传统儒家教育下,看看最近的体现这一观点的地方是什么:

中国国民党入党宣言:特制为全党党员十二条,通令全体同志,一致遵行。务期父以教子,兄以教弟,师以教学,长官以教属僚,将帅以教士兵,共信共行,护切护磋,亲爱精诚,始终无间

这就是其本来意义


师长366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每个人都是由家庭进入学校、社会的,没有家庭教育打下基础,孩子很难接受学校教育,更谈不上接受社会教育。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上厕所,学会说话,这样才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更重要的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棵幼苗,接受的教育基本来自家庭,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其性格、习惯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少儿、少年时期可塑性强,对父母依赖性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形象也是非常深刻的。

2.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3.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因为孩子出生后接受最早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最早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教育,对孩子人格、习惯的形成具有定型作用,并且家庭教育伴随孩子终身,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最深刻。

因此,中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这一说法是非常正确的。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在国际上,家庭教育的内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

在我国比较流行的家庭教育定义是三道教育,由赵雨林学者于2008年提出,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简称为“3M”。即:

“为生之道”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

“为人之道”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

“为学之道”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品质(学)、综合素养(素)、自主专长(特)等三大方面组成。

中国古代很多品德才学都很杰出的人物,比如张衡、孔融等,他们的优秀是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三、家庭教育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真善美、假丑恶都进入孩子视野,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

2.多赞美孩子的行为和品行,少赞美孩子的天分和成果

3.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用金钱、物质奖励,激励孩子学习做事

4.孩子能做的事,家长不要替代做,否则会使孩子懒惰成性、严重缺乏自立能力

5.切忌没有家风和家规,随意性管理,导致孩子与家长逆反、对抗



语文老师我爱你


孩子从母体里呱呱落地,都是纯正无邪的,就好像一张白纸,绘上什么,就是什么。若在上面绘上最新最美的图案,他长大后,就会是美轮美奂的;若在上面漫不经心地胡乱涂抹,他长大以后,就会是劣迹斑斑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关键就是教育。

  古人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自于“家教”和“师教”两个方面,所以,他们认为教育失败的原因也是两方面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明代学者陆思仪说:“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若不能齐家,则其子从孩提以来,爱憎颦笑,必有不能一轨于正者矣,虽有良师,化诲亦难。”意思是说:如果家庭教育不好,即使有良师也是无能为力的。清代学者张伯行也说:“教小儿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出就外傅”指出门就读于老师。“外傅”:古代教导学业的师傅,这里是泛指老师。“家教”和“师教” 二者结合起来才是教育之最佳良方。“内有贤父兄,外有贤师友,子弟犹有不得成材者,未之有也。”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父母或家中的长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都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因此,家教是最基础的教育,常被叫做“扎根教育”。没有良好家教的小孩子,即使学校教育再优秀,一生也难有大成,因为他没有良好的根基。这好比已经被涂抹了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再在上面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这种家风、门风,是其家庭氛围发生积极影响的结果;如果家庭氛围发生消极影响的话,将会出现相反的情况。那么,家有败儿,谁之过?古人认为当然是“养不教,父之过”。这里面的“父”就是单单指父亲,那么母亲的责任哪里去了?这是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性为尊,女性读过书受过教育的很少,只能从事喂养孩子的事务,而教育孩子的职责大多落在父亲身上。现在应该摒弃古人这种男尊女卑和父权思想的糟粕,将这里的“父”理解为“父辈的家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父母”。“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做父母的过错。

  现代父母教子之过错有很多种,最突出的两种便是:其一,过分地溺爱孩子。现在看来,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无规无矩的学习生活,其主要原因就是父母从小的溺爱。其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教育。现代父母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缺乏对孩子道德修养的教育,所以,很多不应出现的不良习惯不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师教”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它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师教有问题、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对,那是老师的失职,同样是大问题。传统教育中的师,分为“经师”与“人师”两类。传道的是“人师”,授业解惑的是“经师”,两类老师的职责不同,所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授做人之道;“授业解惑”就是传授见广识闻的知识,解答疑惑的问题。“传道”在先,“授业解惑”在后,即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学生不懂得如何做人,老师是不会授业的,“有余力则学文”,没有余力宁可不授业,也要先传道。比较起来“人师”的作用比“经师”还要重要,所以,几千年来有一句古话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教育学生做人的责任,老师的责任之大,可以想见。

  人们常常感叹:为什么同一个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有的优秀,有的却低劣?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的卓越,有的却平庸?其实,归根到底,原因只有一个,古人很早以前就告诉我们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就是说,教育不是单方面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单方面老师的责任,而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阿明驿站


这说明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


中国文艺志愿者郭进


那是旧社会的提法。

现在实行男女平等,孩子之素质高低应该是父母双方的责任,而不必单独针对父亲或母亲,也不必单独针对男孩或女孩。


孤独D时代


儒家所有的家庭传统观念都不值得去推崇也不值得去深究更不值得研究,这些东西研究了太久结果毛都没得,就是一群过时的玩意儿,放眼世界去瞧瞧什么叫现代化的观念,天天被儒家哪些东西蒙蔽双眼,注定愚昧


xynamjg


有道理。儿子是否成人关键在父亲的言传身教。


明星有灿


我们的行为!决定着孩子们的未来,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祈祷][祈祷][祈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