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玩過日本戰國與歐洲中世紀戰爭遊戲的同學,對於那些著名家族具有高辨識度的絢麗家徽一定有著深刻的印象。無論是日本戰國各大家族的植物性紋飾,還是歐洲中世紀貴族的武器與猛獸(鷹、獅子等)紋飾,都給了我們十分清晰的貴族傳承之感與精神印象。那麼,為什麼我們中國古代的大族沒有與之類似的標誌性傑作呢?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歐洲家徽


01 中國的圖騰記憶

我們所看的所謂家徽其實是與原始部落的圖騰有著緊密聯繫的。商朝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之說,《禹貢》中則有“鳥夷”的傳說,當時中國的東夷部落應該就是以“鳥”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直至我們後來的“中國龍”,同樣是各種部落圖騰的發展延伸與綜合。不僅僅是遠古的華夏部落,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部落同樣也有熟悉的“狼圖騰”,用以標緻一個親緣部落或者是一個集體的部落聯盟。從這一方面來看,我國與古代西方羅馬國家(狼圖騰)並沒有明顯意義上的區分。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商代玄鳥


這種圖騰記憶很明顯是為了用各位間接的圖像記憶來進行認同辨識,讓完全沒有文化的最底層平民乃至於奴隸都可以清晰的找到自己的歸屬,是進行狩獵或者作戰時最為高效廉價的信號標誌。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古代部落戰爭


02 圖騰的異變

從周代開始,我國進入了一個所謂的封建時代。大大小小上百個封建邦國在中原大地林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邦國家(與西方封建時代類似)。按理說此時的中國也有可能誕生西方式的文明體系,但是,特殊的中原地形與德教、王權文化概念,使得周代中國從一開始就是在分裂中蘊藏的統一。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春秋時期諸侯國


從現存《春秋》與《左傳》的記載來看,我們熟悉的周代貴族在作戰時期確實遵循著所謂的貴族精神,但是他們的旗幟應當還是以文字為主導而非圖騰。這種情況的出現與傳統的“士”之精神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我們熟悉的周代車戰之中,往往以車輛配合徒兵來進行作戰,引導戰爭的往往是我們熟悉的士大夫階層,這些人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可以清晰地識別旗號,成為戰場上的中樞環節。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周代車戰


反觀西方的封建時代的貴族,很大程度上是脫胎於日耳曼蠻族的軍事貴族。這些在黑暗時代只會燒殺搶掠的軍事首領,對於羅馬的文化事物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興趣的,所以很多人是拉丁文的文盲,文化素質相當低下。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歐洲社會獨立的、強大的祭司、教士階層壟斷了文化的解讀權。因此,正是歐洲沒文化的貴族們對於所謂的家徽有著更為迫切的需要與虔誠的信仰。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查理曼時期歐洲貴族


在這一點上,以天皇為精神象徵,以幕府為主導,各個藩主相互獨立的日本文明與中世紀的西方是雷同的。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日本家徽


03 “”貴族”的消亡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所謂“貴族”。歐洲的貴族社會在漫長的中世紀有著非常複雜的身份與家族傳承,乃至於聯姻形成的龐大譜系。這種狀態的存在與分裂的歐洲社會直接相關,而在中國周秦之後的傳統社會里,所有對中央具有威脅的傳統“貴族”都被中央政權進行了肉體與精神毀滅,取而代之的是以軍工、鄉里推舉乃至於科舉考試構成的官僚體系,所有的家族都納入了官僚社會體制鎖死的社會秩序與發展路徑之中。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歐洲貴族聯姻

正因如此,中國的大家族很難出現我們熟悉的日本或者歐洲上百年乃至數百年的歷史傳承,更沒有我們熟悉的家徽榮耀感(家族信仰)。我們的思想內更多是“家國天下”的豪言壯語,而沒有“某族長存”的族群信仰。


中國古代的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類似於西方或者日本一樣的華麗家徽?

圖/唐代科舉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