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考师范的大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如果鼓励学霸当老师呢?

题目太长,完整表述是:现在考师范的大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如果鼓励学霸当老师,基础教育会不会提升一个档次呢?

看到这个问题,本来有点生气的,因为这话说的,跟那句荼毒甚广的教育冥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表达上不同,但其本质意思真的一模一样!而我实在没法理解,为什么一句话好好的教育名言,会被一些无脑之人、荒谬地滥用到如此这般程度!(之前有专门回答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回翻看看)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是拿事实来说话吧,心平气和地

首先,我明确地给出回答,不会——教师的学习成绩好,绝不等于基础教育就好;基础教育的水平也不可能取决于教师在当学生时的读书成绩的好坏。

教育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可别说很简单(真的称得上简单的时段,便是当学生还是孩子还在家庭受熏陶的那几年),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而你的意思是,只要把教师的素质(可能用“

当教师之前做学生时的成绩”更恰当)大幅度提高,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可以把基础教育提升一个档次!

然而,把问题极度简单化的一个后果是,我们看不清事情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尤其在当今这个社会和家庭极度强势的情形下,学校和教师的影响更显得单薄而苍白!

所以,我想问问大家,想请大家好好思考——难道教育真的是教师单方能够决定的?教育的发展靠“教师”这一单维因素,便能提升一个档次?难道在你眼里,教育就这么单一而不堪,这么轻松又容易?

其次,我们来谈谈你说的“现在考师范的大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

我不知道你这个“大都是”是怎么得来的。从中国整个师范大学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国有师范类大学,包括公办和民办,有200多所,其中985两所,211八所,在全国所有大学中排名前100的只有十二所(2019年),从这个数据看,确实,目前整个中国的师资储备,与你所说的“大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吻合。因为事实如此,我也不多说。

第三,我们不妨把你的问题具化到某个具体的学校,通过对比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的变化与学生成绩变化之间的关系。(暂且就拿成绩来代表基础教育吧,这样,成绩高似乎就意味着基础教育档次提高)如果说第一点是观点的话,那么这一点便是观点的事实支撑。

就拿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主城区)的两所学校来做说明,一所是我任职的学校,一所是另外一所兄弟学校,都是市重点。

先说我所在的学校,师资上,近十年所招聘的教师,一百位中有九十位以上都是985/211的毕业生,几乎清一色都来自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六所部直属师范大学,同时还有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北大等学校的毕业生,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还高于本科学历,还有博士学位的哟。另一所兄弟学校的近十年的师资水平也没有逊色多少。

那么,两所学校的教学成绩如何了呢?

纵向看的话,我所在学校这几年高考的重本人数起伏不定,总体处于下滑水平;而兄弟学校的重本人数在飞速增长,地位也水涨船高啊——也许这就是你说的,“基础教育提升了一个档次”!

横向看,大家都心知肚明,我所在的学校与兄弟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地位也是!而在二十年前,两所学校的地位刚好与现在相反!

同等师资水平的前提下,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吗?

真相很简单,却也很复杂——生源不一样!教育部门倾斜力度不一样!管理不一样!

再与你分享一个更具体的案例:

我校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士生老师,前几年带学生,所带班级的学生竟然要“弹劾”他!原因竟然是,老师讲的太深奥了!听不懂!现在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也并未与其他老师所带班级的成绩有明显的差异——我同事可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我一个985/211毕业的研究生,只能望其项背!

我不是否定我亲爱的同事,也不是否定我们所爱的学生,而是借这个事实与大家分享:

真的,就连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么一个维度,都要受学生(目标明确否、基础如何、决心大不大、执行能力强不强、会不会反思调整等)、家庭、同学、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教师不过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而已;更何况基础教育呢?哪能是单方面提高教师(学习成绩?)便能解决的呢?

真要这么简单,其实我还很巴不得呢!

可是,要是真这么简单,你让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情何以堪?

再说了,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难道他们的老师全部是清华北大毕业的?

唉,不多说了,综上所述吧: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一枚,我恳请诸位家长人士认清现实,孩子的教育啊,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家庭啊!是父母啊!是孩子生命之初的前几年啊!是家庭环境的不断滋养啊!

我们老师的本事再大,哪怕是现在被视为教师之楷模的李永乐老师,也没法让他所带的学生都上清华北大啊!你说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