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金国开始灭宋之旅

北宋徽宗年间朝廷和女真族结成联盟,共同出兵挥师辽国,北宋朝廷心心念念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重新建立汉人在北方的国防线。这是一场从古至今都很有争议的战争。北宋王朝的一些官员认为,如果辽国灭亡了下一个被灭国的就是北宋,一定要吸取唇亡齿寒的教训这联盟一定不能结。然而,这一番言论被童贯、蔡京所斥责。当时北宋和辽国已经友好相处一百多年了。

历史故事——金国开始灭宋之旅

北宋不甘心向辽国一直朝贡,还寻思找机会把燕云十六州夺回来。此时宋徽宗和童贯、蔡京等觉得金国一定会趁机把辽国灭了,想着和金国结盟不仅可以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还能向金国示好,一举两得的好事。于是,在1118年北宋派使臣去女真族的地盘商量联盟。从这一年开始,宋王朝和金国的使臣,频繁接触。两年后的1120年,签订了海上之盟,双方商量好的是,金国和宋朝各自攻打辽国,金朝打辽国的上京、中京那边儿,北宋打辽国南京这边儿,把辽国灭了以后北宋,要把往年给辽国的朝贡的钱,给金国,金国才会同意把燕云十六州还给北宋。结果,北宋攻打辽国南京的时候失败了,金国直接从辽国上京打到南京这边,超额完成任务。

历史故事——金国开始灭宋之旅

战争事发之前,辽国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派了使臣到北宋。辽国表示,愿意对宋王朝称臣、纳贡,希望宋朝不要和金国联盟。高丽的睿宗也向宋徽宗传话说这个结盟不成,宋徽宗还不高兴,一心想灭辽。从政治方面来说,尽管辽国和宋王朝都把彼此当做敌人,但是两国已经和平共处百年时间。辽国是宋王朝北的边防屏障,宋朝和女真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来往,女真族却有更大的扩张力。可惜宋徽宗只知道书画娱乐,又被奸臣蒙骗,不明白自身的实力,也不清楚对手的心思,只知道冒进,根本不关心四周国家是不是实力平衡,采用了错误的意见。完事儿之后金国开始指责北宋,没有兑现当时的约定,所以不能归还燕云十六州。最终双方协商决定,北宋给金国钱,金国才把燕云六州和燕京还回来了。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绢才还了六州,金国走的时候还把归还的六州城里,搜刮了一遍,留了个空城给北宋,连人都没有的空城。

历史故事——金国开始灭宋之旅

在宋金灭辽以后,在两国关系的处理上,宋徽宗数次背盟,不断鼓动金国边界各地反金投宋,拖延岁币交付,张觉事件本来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挖墙脚行为,严重违反盟约,事出之后不但没有及时补救,还以各种欺骗手段打算蒙混过关,藏匿张觉、对于张觉叛宋期间逃回宋朝的移民拒不交还。而且对金国傲慢无礼,盟为兄弟,却在正旦朝和不以兄弟之礼相称,以上帮大国自居。最后导致金人对宋徽宗完全失去信任,发兵进中原初期还誓死抵抗,基本失去和金国谈和的基础,但对抗又打不过,只好以引咎辞职的方式,传位给宋钦宗赵桓,以换取和谈的可能,可惜宋钦宗并没有给金人留下比他老爸更好的印象,更加反复无常,导致金国宁可让张邦昌刘豫之流做中原皇帝,也不愿继续以姓赵的打交道。

历史故事——金国开始灭宋之旅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八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冬天,准备充分的金军趁着严寒天气大举南下,分东、西两路发动了侵略北宋的大规模战役。东西两路大军的统帅分别是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二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反观宋朝,在前线的最高统帅却是大太监童贯。因为有点儿文化,长相也比较俊俏,所以童贯颇得徽宗赵佶喜爱。作为宋金和议的积极推动者,他比任何大臣都要更了解金国与金军,于是当得知完颜粘罕率大军前来时,童贯选择了逃跑。童贯此时所统率的正是大宋最精锐的西军。

当他驾马准备逃离驻地太原城时,知州张孝纯将他拦住,童贯借口回朝廷报告情况,当即策马离去。如此一来,摆在完颜宗翰面前的只剩一支没有统帅的军队。而东路宋军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当东路金军逼近燕山府时,镇守此地的投降北宋的契丹人郭药师二话不说,直接领着常胜军投降了。此后郭药师便作为先锋,一路引领着金军南下侵略。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东路金军就抵达了黄河边。紧接着,金军利用虚张声势的办法,在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顺利渡过天险。当这最后一道天险被金军渡过后,大宋就只能在平原与金国骑兵对阵,最多还能利用下开封的城防。

历史故事——金国开始灭宋之旅

相比而言,西路金军却在进攻太原城时。因城防坚固、粮草充沛、兵力富足、守将调度有方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完颜宗翰只能一面围困太原,一面不停组织进攻。就这样,六万金军被太原城拖了整整两百五十多天才得以攻克,不过那时已经是金国对大宋的第二次南侵了。就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大宋朝廷却陷入内斗之中无法自拔。

首先是宋徽宗,他每日醉心书画,压根没考虑过金人会南侵,更谈不上心理准备。于是当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和谈,殊不知灭宋乃是金国既定国策。退一步说,就算金人答应和谈,兵临城下之时所提条件必然也会极其苛刻,宋朝若无法接受,那就只能决一死战了。作为一国之君,他是不能擅离职守的,否则偌大的汴梁城军心涣散,开封就几乎等于被拱手让给侵略者。思来想去,徽宗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赵桓。可是不管徽宗怎么禅让、大臣如何劝进,赵桓就是死活不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