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四朝元老位高權重,放逐第四代王修太宗位——中華五千年(8)

約龍寨人見亡國君依舊不知悔改,只得又將他們送回南巢。最後,夏桀和妹喜吃完約龍寨人放的食物,竟雙雙餓死在貧瘠山裡。約龍寨人感念夏先君,遂將他們葬於臥牛山。桀並沒有被商兵俘獲,而是逃匿於南巢,最後病死,夏朝宣告滅亡。

桀的罪惡是否如此深重,後人頗有爭議,有人肯定,有人懷疑。宋朝的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就認為,桀的許多罪惡其實並非桀所為,而是後人將後世帝王罪惡加在桀身上,將他塑造成一個暴君的典型而已。

商朝(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共554年)的締造者湯,姓子,原名履,又稱武湯、成湯,生卒年不詳,商部落首領,滅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在毫(今河南省商丘縣北面)。湯是帝嚳後代契的子孫,為商部落首領。商族興起在黃河下游,相當於現在的河南、山東一帶。

商四朝元老位高權重,放逐第四代王修太宗位——中華五千年(8)

商朝(約公元前1600——前1046年,共554年)的締造者湯,姓子,原名履,又稱武湯、成湯

商部落始祖叫契,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後便懷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眼見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湯決心滅夏。桀擔心湯勢力壯大而威脅自己,便將湯召入夏都,囚禁在夏臺。

商送桀以重金,並賄賂桀的親信,使湯獲釋歸商。湯的妻子有個陪嫁奴隸,名叫伊尹,湯差使他在廚房幹活。伊尹很有才能,為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鹹或淡。湯就此事責問伊尹,他就乘機向湯談論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為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為右相。

湯有一次外出遊玩,看見一人在樹上掛起一張網,喃喃自語說:“不論天上來的,還是地面來的,凡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鳥,都飛進網裡來。”湯對他說:“你太過分了吧,怎麼可以這樣趕盡殺絕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網就可以了。”

那個農民依言照辦。湯祝告道:“鳥兒啊,你們願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聽我話的鳥兒,才飛進網裡來。”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後,人民都稱讚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湯歷數夏桀的暴虐無道,號召夏的附屬小國背棄桀,歸附商。對不聽他勸告者,就先後出兵攻滅,如葛(今河南省睢縣北)、韋(今河南省滑縣東南)、顧(今山東省鄄城東北)等夏朝屬國,以剪除桀的羽翼。湯越戰越強,夏桀陷於孤立境地。湯遷都於毫,以此為據點,準備最後攻滅夏。

湯還採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深桀的實力。桀命令九夷族發兵征討商,這說明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湯和伊尹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一年後,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湯和伊尹見時機成熟,就召集部眾,出兵伐夏。

商四朝元老位高權重,放逐第四代王修太宗位——中華五千年(8)

伊尹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一年後,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

商湯征討大軍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舉攻滅夏桀。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毫,今河南封丘谷熟鎮西南,定國號為“商”,其成為商朝的開國君王。

湯建立商朝後,減輕徵賦,鼓勵生產,安撫民心,使商的勢力擴展至黃河上游。湯為部落首領17年,建商後稱王13年。湯病死後,湯第二子外丙繼位。

外丙本無繼承王位的資格,因湯長子太丁病歿,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繼承商王之位,在位僅3年便得病而亡。外丙死,湯第三子,外丙弟仲壬繼位。仲壬繼位後,由伊尹輔政,遵守湯制定的法制,朝政平穩,在位4年後病死,傳位於其侄太甲。

太甲,生卒年不詳,為湯嫡長孫,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後繼位,在位23年,病死,葬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寫了《肆命》、《祖後》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督促下,太甲繼位後頭兩年表現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破壞商湯制定的法規。

太甲帝是商朝第四位君王,是商朝開國皇帝成湯的嫡長孫。這樣一位鐵定要成為天子的主,差點與帝王之位失之交臂。原因的是他爹,也就是成湯嫡長子太丁英年早逝,在成湯之前就死了。那時候太甲還過於年幼,帝王只得依次傳給他的兩個叔叔外丙、中壬。

商四朝元老位高權重,放逐第四代王修太宗位——中華五千年(8)

這樣一位鐵定要成為天子的主,差點與帝王之位失之交臂

這兩代王都走了,離商湯逝世已經是第七個年頭,在伊尹一代明相主導下,太甲終於成為了天子。可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伊尹只好將他送到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居住,讓他反省,史稱”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宮,見祖父身為開國君王,墳墓卻十分簡陋,又從守墓老人那裡瞭解到祖父許多艱苦創業、仁厚省儉的舊事。

然後,太甲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內疚,他決心痛改前非,開始在桐宮關心孤老,遵守法制,與人為善。三年後,伊尹見太甲真心悔過,便帶領文武大臣攜王服冠冕,迎接他回毫都,還政於他。從此,太甲以自己過去的失足為鑑,勤政愛民,遵守湯制定的法律,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

商逐漸繁榮起來,伊尹見太甲成為明君,稱其為商太宗。於是作《太甲訓》三篇,收錄於尚書的《尚書•商書•太甲三篇》之中。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於亳,思庸。《尚書》約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