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祝红利:对线上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随着各地高三学生重归校园,肩负着"延假不停学"重任的线上教学也度过了七八周的时间,广大教师通过网络为散落在城乡各个角落的千百万学子开启了"空中课堂",陪伴他们科学战"疫",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创造性地完成着各科各类教学任务。

笔者作为线上教学的参与者和学校管理人员之一,一直关注着线上教学的起步、运行和发展。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广大教师在倾情、倾力、倾智爱人、护人和育人的同时,对线上教学研究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经验之谈的,又有资源共享的,还有研究讨论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百花齐放,万家争鸣,勃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线上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稳妥与强而有力的促引作用。笔者现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所思,就线上教学研究现象浅谈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祝红利:对线上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扶贫资助办主任祝红利

三点认识

第一,线上教学研究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责任与担当意识明显增强。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考验和期待都是空前的。广大教师如同将自己置身万事之外,全心、全身、全力投入教学之中。顶住压力,保持静力,不断学习、实践和探索,把学生紧紧吸引和团结在空中课堂之中,从蹒跚起步到日趋熟练,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最优化,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净化思想,强健体魄,牢牢抓住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为全国打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保卫战、阻击战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没有辜负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伟大期盼。其中以研促教、以研保学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第二,线上教学研究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思考与研究能力稳步提升。时势造英雄,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对绝大多数老师来说,线上教学几乎是零经历、零经验。线上教学到底该怎么搞,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思考和钻研。没有路,自己闯;没有经验,在实践中积累。广大教师没有退缩,没有回避,而是迎刃而上。大家一起研,一起教;再一起研,又一起教,经验共享,问题同消。据不完全统计,参与线上教学研究的教师超过95%,介绍、交流和发表线上教学研究成果的教师超过50%以上。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成果层出不穷,在市级以上平台、刊物发表的成果举不胜举。

第三,线上教学研究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求真与务实习惯已经形成。追求课堂教学的真,追求学生学习的实,是一个教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空中课堂恰恰是隔空喊话、人难见人的特殊课堂。教师的教,微课的推送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课堂任务清单能不能得到顺利的消化,一直都在困扰着每一个教师。还有除此以外的很多问题都需要观察,研究,论证,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可以看到,爱思考、爱研究的教师越来越多,会思考、会研究的教师越来越成熟,求真与务实已经形成他们固有的习惯与操守。

三点建议

一是做好线上教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优化。所有线上教学成果都是教师们通过实践并不断检验的智慧结晶。线上教学积累的所有经验都是我们目前和日后进行教学的巨大财富。数以千计的教学成果我们不能随意地闲置或丢弃,需要把它们收集、整理起来,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剖析与优化,寻找其实质与精华,这对我们日后的教学,特别是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都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做好线上教学优秀成果的研讨和推广。尽管线上教学在某些地区已经进入"后时代",但仍然离不开有力的引导和支持,线上教学优秀成果的生命力特别旺盛,用武之地也十分广阔。有效的研讨和推广,会使我们线上教学最后的步伐更坚定,更矫健,并为平稳过度到正常状态夯实基础。

三是做好线上教学研究行为的培养与呵护。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未来的教师应该是专家型的,学者型的,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是每个教师的不二选择。能坚持教学研究的教师可敬的,其品质是可贵的,这就需要科学的机制来激发他们,保护他们。要大兴科研之风,支持科研先导,让学习与研究成为每个教师的职业习惯和永久追求。


教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科研兴则课堂兴,课堂兴则质量兴,质量兴则学校兴,学校兴则国之教育兴。多重缤纷的线上教学研究现象是学校之幸、教育之幸、举国之幸、民众之幸。多牟多难的长假,我们咬着牙、挺着肩就要度过去了,广大教师用激情点燃、以爱为燃料的科研之火依然温暖照人,永不熄灭,他们呕心沥血探究的科研成果与智慧光芒必将载入史册,再放活力。


相关阅读:


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祝红利:对线上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