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產業要發展,還是要“服軟”。

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招聘會從線下搬到了線上。比如中聯重科,一臺手機加一位面試官,就搭起了春季線上招聘舞臺,線上面對面交流,效果絲毫不輸線下招聘會。中聯重科實現線上招聘,靠的就是長沙高新區提供的線上招聘平臺。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3月26日,一共有177家園區企業在平臺上發佈招聘信息,在招崗位12000多個。

長沙中電軟件園內有企業員工上萬名,疫情期間,普通的體溫測量方式效率較低,難以管控。針對這一難題,園區聯合湖南長城科技研發了熱點測溫系統。該系統利用熱成像體溫篩查的方式,能夠在2米距離內、100毫秒以內完成目標測溫,測溫精度小於0.5℃;對於體溫異常人員進行人臉抓拍,抓拍成功率99%,並聯動安檢門、安檢閘機實現報警,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測。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熱點測溫系統利用熱成像進行體溫篩查

從上面的實例可以看出,在這場疫情帶來的“危”與“機”的較量中,軟件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機”不可失。


王者歸來

曾幾何時,軟件產業是長沙的強項。

早在1997年,長沙市就是全國四大最具發展潛力軟件產業城市之一。本世紀初,長沙軟件產業在全國排名前十,當時的創智產業園享譽全國,但是到了2019年,長沙在全國的排名退到了20多位。

2019年,長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00億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總數過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62家、過億元企業75家、過十億元企業8家,湧現出拓維信息、威勝信息、亞信軟件、科創信息、國科微等一批軟件骨幹企業,從業人員總數近8萬人。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2019年前十位中心城市軟件業務收入增長情況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公報》顯示,在全國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中,軟件業務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深圳、南京、杭州、廣州、成都、濟南、西安、青島、武漢、廈門,而排名第十位的廈門市,其軟件業務收入也是長沙的兩倍多;從龍頭骨幹企業層面來分析,去年長沙進入全國互聯網百強的本土企業僅有快樂陽光、競網智贏和草花互動3家,數量上相比於杭州、廈門都略有不足,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相比更是差距較大。

近年來,長沙市也在努力補齊這塊短板。2019年,全市軟件登記著作權同比增長36.3%,全市上雲企業超過6萬家,世界計算機大會、互聯網嶽麓峰會、中國(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等重要活動在長沙舉辦。

在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的今天,如果把製造業比喻成一臺向前奔跑的汽車,那麼軟件業就相當於是潤滑油,沒有好的潤滑油,汽車跑著跑著就出問題了,就跑不動了。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樹根互聯基於根雲平臺生成“工程機械指數”疫情版

8天建成火神山醫院,成為這場疫情阻擊戰中第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在目標實現的背後,是三一重工的機械設備與根雲平臺的密切合作。建設現場,三一重工基於根雲平臺,緊急調動400餘臺全系列工程機械設備,不捨晝夜奔赴現場施工,併合理安排工業機械機群作業。更重要的是,根雲平臺為所有奮戰中的工程設備提供有力的後臺支持,保障設備在施工現場的高效作業,支撐了包括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北京地壇醫院等全國多家應急醫院的快速建成。

長沙“三智一自主”戰略佈局基本成型,軟件業是搶佔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的關鍵。

目前,長沙已擁有較強的面向行業應用的工業軟件開發能力,三一根雲、中科雲谷、山河智能工業互聯網平臺等獲批工信部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工業App突破3000個。

軟件業再出發、實現新跨越,長沙有條件、有基礎、有能力。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3月21日,胡衡華就加快軟件業發展特別是軟件應用場景打造進行研究部署

今年以來,長沙軟件產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分別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產業發展,並出臺了《長沙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三年(2020至2022年)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今年長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力爭營收達到1200億元,全市從業人員達到12萬人,預計到2022年底,長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將突破1500億元。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長沙軟件產業,一定會王者歸來。

風生水起

一石激起千層浪。

自長沙市委、市政府提出軟件產業再出發以來,長沙高新區,芙蓉、天心、嶽麓、開福、雨花內五區迅速出臺軟件產業發展硬核舉措,大力招商引資,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天心區行動最為迅速。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長沙天心軟件產業園(籌)揭牌成立

2月24日,天心區發佈《天心區支持軟件產業發展十條措施》,設立產業風險補償基金、貸款貼息、房屋補貼、減稅降費等政策,設立不低於1億元軟件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支持軟件產業發展,同時還成立了長沙天心軟件產業園(籌),力爭到2022年,基本形成格局優、企業強、人才興、載體精的發展格局,軟件產業力爭突破年產值350億元。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長沙天心軟件產業園總部,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

在天心經開區,長沙天心軟件產業園總部蓄勢待發,預計今年五月就能投入使用,可容納上百家軟件企業。

觀察君(ID:hncstv)來到這裡時,正好碰到天湘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前來為企業即將落戶的地點選址。

天湘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的軟件產品主要用於城市規劃、智慧旅遊等領域,都屬於地理信息大數據的典型應用,經過詳細而深入的瞭解,企業負責人黃女士決定留下來。

“長沙天心軟件園附近聚集了很多從事地理信息大數據的軟件企業,發展態勢很好,同時周邊也有友阿奧特萊斯、中海環宇城等商業配套,生活也很方便”黃女士告訴記者,這就是她入駐的理由。

“軟件企業的中堅力量都是20多歲到30多歲的年輕人,這些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喜歡的工作場所不僅僅侷限於舒適的辦公環境,良好的子女教育、醫療、生活配套都是他們的關注點。”如何為軟件產業選擇場地?天心區工信局局長石宇峰一語道破其中關鍵。目前,天心區正籌劃在坡子街附近打造一條沿江軟件特色街區,緊鄰杜甫江閣、文和友等長沙文化地標,將以最優惠的租金,為軟件企業提供最優質的地段。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中電軟件園是長沙高新區打造的專業軟件園區之一

截止2019年,中電軟件園集聚了超過3000家軟件類企業,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軟件產業,中電軟件園制定了詳細規劃,將從聚焦軟件和信息技術關鍵領域,拓展產業空間、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等方面著力。

要抓牛鼻子

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而軟件產業的牛鼻子就是“場景”和“場所”。

創輝達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是長沙軟件產業的主力之一,今年,企業正準備通過創業板上市。目前,創輝達正負責為長沙縣建設“智慧樓宇”信息平臺,該平臺以地理信息大數據作為支撐,建成後囊括長沙縣所有商業樓宇信息,並與工商、稅務、人社等部門打通信息對接,有利於盤活商業樓宇存量。

創輝達副總經理黃棟介紹,目前企業已在行業站穩腳跟,尋求更多市場份額是接下來的目標,希望有更多省級或市級應用場景面向企業開放。

深度觀察 | 長沙軟件產業加速“破繭成蝶”

創輝達設計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場景

不可否認,在軟件產業發展過程中,除了資金、政策等要素支撐外,大數據和應用場景也是企業急需的支持,能否推動軟件產業同交通、城建、農業等政務及社會治理應用場景相結合,將成為長沙軟件產業能否挺進全國一流的關鍵因子。


結束語

軟件是信息技術之魂、經濟轉型之擎、網絡安全之盾、數字社會之基,軟件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明顯。

2020年將是5G網絡建設的加速之年,長沙去年已建4000多座基站,計劃今年底完成5G網絡全覆蓋,軟件產業基礎將更加完善。

長沙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軟件業這塊短板須儘快補上。


內容 | 劉 哲 鄭 娜

製作 | 陳梓欣 曹 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