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法學生也被他的法學課刷屏了!羅翔教授破圈成“網紅”是好事嗎?

 這段時間,同學們都在上網課,除了學校的課程之外,很多人也通過互聯網認識了很多學識淵博且十分幽默的老師,他們通過有趣的表述方式向大眾傳達著本來深奧的學術知識,譬如把法學課搬到B站的羅翔教授,最高日漲百萬粉,不到一個月粉絲數突破300萬,前來“蹭課”的網友甚至遠超法學生數量。當網課讓一批羅翔式的老師成為網紅時,老師們的優點和缺點也被擺在了放大鏡下,畢竟內容精彩與為人師表同樣重要。

不是法學生也被他的法學課刷屏了!羅翔教授破圈成“網紅”是好事嗎?

圖說:羅教授在B站的粉絲已經突破300萬


羅翔教授 破“圈”普法


  羅翔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按說,法學是嚴肅的,背誦條條款款也難免有些枯燥。可是,羅翔的法學課入駐B站第一天,第一個視頻就衝上四百萬播放,拿下日榜第一,在深受年輕人喜愛的B站中,說他是頂流一點也不為過。有網友蹭完課之後說,“學法讓我犯困,老羅讓人清醒。”

  看過羅翔上課視頻的人會知道,羅翔能把嚴肅的知識點講得深入淺出,當無趣的刑法條例搭配上有趣的案例時,這門課程一下子變得生動起來。“遭人強暴時,把對方踢下糞坑還補上幾腳,算不算防衛過當?”據說該案件在當年引起了很多爭議,羅老師講,判定一個案件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時,不要以事後理性人的標準,要站在事前的一般人角度,就是把自己代入進去,以當時的情況進行判定。羅老師經常提醒大家,要“以一個人的視角”“懷著樸素的正義感”來思考問題。

不是法學生也被他的法學課刷屏了!羅翔教授破圈成“網紅”是好事嗎?

圖說:羅教授在講述什麼叫“一般人標準”

  羅翔的課堂氛圍雖然讓人覺得輕鬆,卻也沒有停止思考,在B站視頻的彈幕和評論區,可以看到大家在積極地討論各種法律條例,而這種輕鬆而學術化的學習氛圍,也正是受眾選擇在B站學習的原因。甚至部分網友上完課,“自我膨脹”到想去參加司法考試。

不是法學生也被他的法學課刷屏了!羅翔教授破圈成“網紅”是好事嗎?

圖說:羅教授以莎士比亞和郭德綱舉例

  法學教授網課爆紅是件好事,羅翔在B站的第一個視頻中引用牛頓的那段話同樣應該被重視:“也許我只是一個在海灘拾貝的拾貝者,想借助這個平臺,讓同學們能夠看到海邊那些貝殼的美麗。但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貝殼,而是希望同學們能看到貝殼後面的大海,是那麼廣袤和美麗。”

不是法學生也被他的法學課刷屏了!羅翔教授破圈成“網紅”是好事嗎?

圖說:如今,羅教授每一個視頻的播放量都超過百萬


網紅老師 也存爭議


  網紅老師並非只是誕生於網課盛行的2020年,幾年前的陳果、張雪峰等一大批老師上課視頻也曾成為過網紅。他們都是善於深入淺出地把知識傳遞給同學們的老師,就像羅翔曾用“做法治之光”作為給學生們的教誨,他自己更像是一束光,用有趣的講課方式進行法律知識降維科普,把刑法學帶出了小圈子,照亮更多地方。

  當然,這些老師的網絡躥紅,也有一些爭議。譬如今年在網上講授不一樣古代文學的戴建業教授,在他的講授下,古代的那些詩人和詩歌都帶有了現代生活的色彩。關於戴建業將這些著名的詩人進行現代化的解讀,網友們的評價也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大部分人認為十分新鮮有趣,在幽默中傳授知識,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在“譁眾取寵”,不值得提倡。事實上,這樣的學術爭議早在《百家講壇》紅極一時那會兒,就已經存在。

不是法學生也被他的法學課刷屏了!羅翔教授破圈成“網紅”是好事嗎?

圖說:戴教授的抖音粉絲已經接近500萬,獲贊超過1500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網上還有兩位教授也在深受網友關注,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臺下的聽眾一會兒被他的文采飛揚的說辭所吸引,一會兒被他旁徵博引的故事所打動。還有一位是復旦大學的王德峰教授,通過視頻,只見他思路清晰、口齒伶俐,用不足五分鐘的時間回顧了中國近代史一百多年的過往,聽完令人有醍醐灌頂之感。只是鄭強激動起來會爆幾句粗口,王德峰課堂講課抽菸,也值得商榷,畢竟面對著學生。

  通過網絡,老師們站在了臺前,讓更多人學習了優秀的知識,這是極好的。但是,把好的知識和好的形象一起流傳在網絡世界裡,不是更好嗎?(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