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和他妻子与情人,是典型的偶像与粉丝的故事


顾城和他妻子与情人,是典型的偶像与粉丝的故事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就算没有了解过顾城,大多数人也听过这首诗。

这首诗被誉为天才之作,但确实这也是天才之作,写这首诗时,他才23岁。

​顾城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

他不仅以诗歌闻名于中国文坛,他的感情生活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

顾城和谢烨是在火车上相遇的,两人感情特别好。但是谢烨的父母并不看好这段恋爱,在女方父母将自己拒之门外之后,顾城死缠烂打了很久后,终于攻破了对方的堡垒。

本以为这是一场完美的恋爱,但结局却是顾城出轨,情人离开,顾城杀妻后自杀。留下的,就是后人的扼腕叹息。

顾城与谢烨和英儿的这段三角感情,是典型的“粉丝与偶像的恋情”。我们先了解一下那个时代背景。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娱乐明星,书籍杂志造文化明星,现在我们把那个时代称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康德在自己的美学理论中建造了“天赋论”的美学体系,他说:“美的事业是天才的事业,他给艺术以法规”。谢烨是一个文艺女青年,自己也写诗,她小有才华,但是对比起顾城的天赋异禀,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谢烨看得懂顾城的优秀,她和顾城的婚姻生活除了是夫妻关系,还是崇拜与被崇拜的关系。顾城为了创作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谢烨充分理解他,不仅和他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还包揽了日常所有的家务,甚至收入来源主要都是靠她。如果是我,我早就跑了,但是谢烨乐在其中。

如果一生都这样,只要自己开心那也可以。但顾城身上有很强的男权主义,他出轨了,并且还渴望谢烨和英儿亲如姐妹。

英儿也是一个诗人,她的天赋居于顾城和谢烨之间,连顾城都说英儿天生和他一样,谢烨是他后天改造的。英儿也崇拜顾城,她也想要和顾城在一起。

最后,英儿在与偶像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自己对他的浪漫想象完全消失。顾城性情极端,始终活在孩子的世界里,

后来英儿在自己的作品中说顾城始终有自毁的倾向,她和谢烨在岛上时,每天都害怕回去见到他的尸体,说话也小心翼翼,生怕惹他生气。

这给谢烨和英儿的生活都带来了灾难,于是,英儿离开了。英儿离开后,顾城痛不欲生。

他写下了《英儿》一书来缅怀他和她的感情。

这时候,长久压抑自己心情只为获得顾城爱情的谢烨,见自己的付出只是付诸东流,并且她也累了,她提出了离婚。

但这时候的顾城却醒悟了,他对自己的儿子有了喜爱,他有了想和谢烨与自己的儿子过正常人生活的念头。

但谢烨却拒绝了他。

此时顾城生命里的最后一点希望破碎了,情急之下的他失手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自杀了。

顾城与他妻子和情人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放在特殊情况下讨论(毕竟他是艺术天才),只放在世俗的界限中来讨论,之所以悲剧会发生,是因为三人的关系是违背自然与人性的。

顾城物化女性,男权主义爆棚,并且自大到意识不到生命之于宇宙的渺小,生命之于万物规则的渺小,螳臂挡车,悲剧是必然的。

谢烨无条件地奉献,这是违背人性的,因为人都做不到一直无私奉献。她塑造出来的丈夫最后对她行了凶,这是溺爱的代价。

英儿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她不断地插足别人的婚姻,不顾他人的感受,终究会被人性之恶反噬。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英儿和谢烨在崇拜偶像的诗歌才华时,以为他本人也如此美好,其实这只是他整个人身上的一部分,真实的人是怎样的,值不值得交往和托付,还得用时间和相处去了解。

这也算是给后来的女孩,做了负面的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