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扶貧故事 · 產業發展篇④】“基地+農戶”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


【講好扶貧故事 · 產業發展篇④】“基地+農戶”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

春風送暖,陽光明媚。一場春雨過後,遠山上的松樹似乎比以前更加嫩綠了,鄉野田間嫩綠的小草也已破土而出,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和林格爾縣家禾興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也即將迎來一片綠油油的畫面。

榆林城村是明代古城,素有“西口第一村”的美譽,從村外到村內,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古城韻味。沿著新店子鎮榆林城村的道路一直往北走,道路兩邊用木柵欄圍起來的一排排果樹別具特色,一大塊四方的平整的土地出現在視野裡,四周種滿了葡萄,中間部分種植芍藥、黃芩、果樹等經濟作物。種植基地的旁邊是養殖基地,主要以驢產業為主。別看這片土地現在好像不怎麼“景氣”,等再過些日子,這裡就會重新煥發出比往年更盛的“生機”。自基地建成以來,在僱用工人上,合作社優先僱用村裡有勞力的貧困戶,幫助本村10多戶貧困戶增加了收入,此外,不僅本村的農戶可以到基地打工,周邊村的村民到基地打工的也有很多。

【講好扶貧故事 · 產業發展篇④】“基地+農戶”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

榆林城村通過“基地+農戶”的模式,促進了當地貧困戶的增收,形成了“基地+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近幾年,基地的產業逐步向前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村裡的農戶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的願望。目前,在基地打工的有6戶是本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基地打工的脫貧戶劉香連發自內心感謝地說,“我自己種地也掙不了多少錢,村裡這個基地一年四季都需要用人,村支部書記見我生活困難就讓我來這裡打工,我到這打點工還能貼補點家用。”

初次見到劉香連口中的這位村黨支部書記趙振飛,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身材高挑、說話擲地有聲,眼神裡透露著對基地前景發展的堅定目光,在談及該村的發展,他說,“這個村以後的發展就是把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通過農旅、文旅結合的方式,打好鄉村旅遊這張牌。”“當然目前最緊迫的任務還是脫貧攻堅,幾年前我在村後流轉了500多畝土地,建了一個種養殖基地,以後我會繼續擴大規模,把產業做強做大,讓農戶就近打工、就近掙錢,也可以借鑑我的種植模式調整產業結構,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貢獻力量。”趙振飛補充到。

在新店子鎮的西部、呼朔高速公路新店子鎮出口的西南端,美麗的白色蒙古包、幾十座果蔬大棚十分引人注目,這是有著“塞外西口的綠色生態之園”和“精準扶貧的帶動幫扶之園”美譽的塞外桃園產業基地。自基地成立以來,常年吸納100多名當地員工穩定就業,其中包含13名就近打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基地的果蔬大棚內經常有工人在修草、鬆土,棚內一派生機勃勃;羊舍內的小羊和大羊在工人的照顧下體格健壯,“多虧了我們村的這個基地,我常年在這打工,一年能掙3萬元。”正在管理羊群的貧困戶張果文對記者說,村裡的人們只要有勞動能力,都有來這打工的,以前農閒想掙錢也沒個地方,現在人們農閒時也有穩定掙錢的地方啦。

【講好扶貧故事 · 產業發展篇④】“基地+農戶”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

新店子鎮以“資金變股金”的模式,把全鎮四個行政村的扶貧資金投入到塞外桃園產業基地,合作建設果蔬大棚,有效期為18年,大棚產權歸各村集體所有,塞外桃園負責經營銷售並每年按照不低於7.2%的比例給各村分紅,近三年共實現分紅135萬元,用於扶持四個村貧困戶脫貧需要、發展產業等。此外,新店子鎮還採用投入扶貧資金入股的方式,參與塞外桃園萬畝生態經濟林改造修復項目,把扶貧資金變為股金、荒山荒坡變為資產、農民變為股民,塞外桃園作為主要投資主體,用10年時間完成2.7萬畝的林果種植,實現企業盈利、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村民人人分紅、荒山增綠的目的。

【講好扶貧故事 · 產業發展篇④】“基地+農戶”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

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鎮是一個革命老區,也是一個以農牧業經營為主的鄉鎮,全鎮常住戶26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81戶現已全部脫貧。近幾年新店子鎮通過強化組織保障、堅持“四個精準”、強化抓黨建促脫貧等方式,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就近基地務工、資產收益分紅等多種渠道增加收入,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

(和林格爾縣融媒體中心:段曉宇 胡文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