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所提及的“佛系”,終究不過是一種自我防禦


在感情中所提及的“佛系”,終究不過是一種自我防禦

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避免》


少時覺得顧城的《避免》稍有悲觀,甚至有些過於絕對;


長大後再看,不免聯想於自身,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就是詩中描述的那類人


想擁有、有能力擁有,卻不敢擁有的人。

在生活的打磨中,如我一般的人不在少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我們強用理性來掩蓋內心的猶豫不決和畏首畏尾。

因為害怕“看到花會凋零”,於是就選擇避免這一切的開始。


01


提及感情,“老鹿蹣跚”一詞頗為適合用於形容自己。


在經歷過一段又一段的戀愛後,對愛情的渴望並沒有像以前那麼強烈。

用朋友的話來說,那便是不涉及感情,你是生龍活虎;只要聊到感情,你就像是“霜打的茄子”。

其實並不是不想去涉及感情,而是我害怕。


害怕經歷那種從陌生到熟悉,再從熟悉到陌生的感覺,害怕曾經那個信任依賴的人變成擦肩而過的陌生人。

這裡面的疼痛不想再去重溫一遍,真的承受不來。

有時反省自身,覺得自己像個精分患者,在學習、工作上因為喜歡,幹勁十足,很酷;


而在感情上的喜歡,卻是前怕狼後怕虎的樣子,糾結過來糾結過去,真的很衰。

在感情中所提及的“佛系”,終究不過是一種自我防禦

後來伴隨著“佛系”一詞的盛行,我給自己的單身戴上了“佛系”的帽子——一切皆是緣,順其自然吧。

然後,用它去回應那些催促自己戀愛的聲音、用它來做一個自我防禦的保護機制。

在這樣的“保護”之下,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我和享受自由鬆快的單身生活之上。


面對感情中自己的喜歡,選擇懷疑、拒絕、斬斷;面對別人對自己的喜歡,視作玩笑、不願相信。

如此“肆意妄為”之後,我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但是不相信自己會擁有愛情。


02


與自己相熟的朋友開始作為外部扭轉的力量,試圖推動我改變在感情上的“佛系”。


分享影片、歌曲,在話語間影響我的一些感情觀念,影響最深的是我認識的一位大朋友對我說的話,

喜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你能夠去喜歡一個人應該覺得開心,而不是如此排斥和拒絕。

確實,愛是一生的磨難,失去固然會令人心傷。若是不去愛的話,那就是一生的遺憾。

在感情中所提及的“佛系”,終究不過是一種自我防禦

前日,堂姐發了一條秀恩愛的朋友圈,我很開心,因為她又一次衝向了愛情。

之前的那一段感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多有波折,但是抵不住他們十分恩愛。

只是,當靠近婚姻這一步時,由於家人的緣故,他們沒能逃脫分離的結局。

直到今日,我還記得當初堂姐萬分心痛的說著那句“可能以後都不會再這麼去愛一個人了”。

即使是這樣,在時間的修復和自我的調整後,她依舊義無反顧的去愛。


畢竟,誰都不是預言家,不知道下一秒狼人會不會跳殺。


可不趁著天未亮時搏上一把,又怎甘心就此別過。


03


小的時候很喜歡髮圈,只要有好看、新穎的樣式就一定要買,不知道會不會用,但是買了就很開心。

長大後喜歡飾品,其實並不是每一件飾品都被使用過,但因為喜歡所以就想要得到。

又怎能料到,成年後,面對感情,自己似乎變成了一個膽小鬼,害怕去擁有幸福,極端的拒絕一切美好的開始。

偶爾自己會羨慕情侶,有時又慶幸自由。不想一直孤獨,但是更怕被辜負。

說過要xx年一定要脫單的大話,期待過愛情的到來,可真當朋友把自己介紹出去,或是有誰向自己靠近,就像是被踩了尾巴似的,慌忙跑開,帶著抱歉的神情,連忙說道算了算了。

甘願躲在“佛系單身”的殼子裡,生活在自己建造的感情安全區,生怕再被捲入一場廝殺,再受一遍刀槍劍斧的傷。


在感情中所提及的“佛系”,終究不過是一種自我防禦

在這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陪你一陣子,有的人會陪你一輩子,沒有誰能夠從一開始就猜中結局。

就像《大魚海棠》裡有一段臺詞所說:

我們這一生很短,我們終將會失去它,所以不妨大膽一點,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次夢…不妨大膽一點,有很多事沒有答案。


所以,別再拿“佛系”說事,逃避感情!今朝有酒就應今朝醉,想愛的時候用力愛,未來很長,即使真的走錯幾步也無妨。

人生本就是一場冒險,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


輸了也沒什麼可怕的,拍拍塵土、重新整理行裝,向著感情再度出發!


在感情中所提及的“佛系”,終究不過是一種自我防禦


文|單身青年說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