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電氣化未來,鉑族金屬對汽車發展仍具關鍵作用

<article>

中新網上海4月1日電 (高志苗 周卓傲)世界鉑金投資協會市場研究部負責人上線,金屬聚焦合夥創始人上線,巴斯夫環境催化亞太區研發中心副總裁上線……一場鉑族金屬與汽車產業的跨界“聚會”在“雲端”相遇。

由世界鉑金投資協會(WPIC)與上海場外大宗商品衍生品協會(SOCDA)聯合舉辦,優豹財經與歐多瑞汽車情報平臺支持的“‘鉑’採眾議,‘車’行未來”線上直播沙龍近日在“雲端”舉行。

作為汽車行業與鉑族金屬行業的強強聯手,大會匯聚了全球汽車、國內外貴金屬、鉑族金屬產業等龍頭企業與領頭羊機構,包括世界鉑金投資協會市場研究部負責人Trevor Raymond及亞太區主管鄧偉斌,金屬聚焦合夥創始人Nikos Kavalis,巴斯夫環境催化亞太區研發中心副總裁陳效林,英美資源中國區貴金屬副總裁Frank Ni,東風裕隆總經理首席助理陶駿以及同濟大學助理教授邵建旺等。

世界鉑金投資協會市場研究部負責人Trevor Raymond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正處於從傳統內燃機車向包括混動、電動和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轉型的一個漫長過程。中國“新國六”政策對汽車產業帶來短期挑戰,該政策和歐盟的“歐6”在過去兩年導致鉑族金屬中的鈀銠需求大增,推動價格暴漲,對中國汽車企業影響非常大。

東風裕隆總經理首席助理陶駿指出,雖然當前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府對汽車的電動化要求都比較迫切,但技術上很難在短期內解決相關問題,比如充電效率、行駛里程以及溫度對效能的影響等。所以電動化汽車完全替代內燃機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同時,汽車電氣化趨勢也將在電極方面產生新的鉑族金屬需求,會推動鉑族金屬市場發展。

巴斯夫環境催化亞太區研發中心副總裁陳效林也認為,未來10年內燃機汽車將還是主流。混動汽車會增長,也可能增長得比電動車快一點。但混動汽車還是需要用到鉑族金屬催化劑且有低溫需求,所以鉑族金屬在汽車領域依然具有前景。

在同濟大學助理教授邵建旺看來,汽車是鉑族金屬最大的終端需求領域。雖然未來汽車市場上電動機會佔據越來越大的比例,但並不意味著內燃機會就此退出,在一些技術的幫助下它依然能夠繼續陪伴汽車市場走下去。

邵建旺強調,在極速興起的各類新能源汽車中,只有純電池動力車(BEV)不含任何鉑族金屬,而油電混合動力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和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都對鉑、鈀和銠有一定需求量。相對“國五”標準,即將深入推行的“國六”標準的實施也將使鉑族金屬的需求提升,因此鉑族金屬前景依舊光明。

與會專家表示,汽車產業持續增長的鉑族金屬需求將繼續推動鉑族金屬產業持續發展,鉑族金屬未來依然能在汽車產業電氣化趨勢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汽車產業必須與鉑族金屬行業共同解決市場供應失衡問題,儘快推動鉑鈀替換技術以合理配置鉑族金屬的市場應用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展望未來十年,環保法規升級,混動及氫燃料電池電動車的發展都將帶動鉑族金屬需求,有望為鉑族金屬價值顯現和市場長遠發展帶來利好。(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