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之路是依靠谦卑一路谋划成功的?

王莽篡汉之路是依靠谦卑一路谋划成功的?

莽做了大司马,这身边想拍王莽马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就找了个时机向太皇太后建议:“从前的大司马霍光,有安邦定天下的功劳,曾封三万户,并被封爵,地位如当年萧何萧大人,如今的王莽亦参照如此。”

太后问:“不妥吧,王莽是我侄儿,这样封会不会不合适引起天下不满?”

大臣说:“不会。王莽有定国安邦之大功,宜封为安汉公,以顺应天意。”

太后说:“好吧,那你们就去办。”

王莽听说了,赶紧上书说,功劳是大家的,自己不愿意受封赏。

太后又下诏,“王莽虽为外戚,但有安邦定国之功,不可推辞。”

王莽又上书辞让,太后让王莽到大殿东厢房等待,王莽和来人说:“

我病了,不能前往。”

太后又让人下诏,“王莽因为朝廷要封赏才以生病为由避让,但你责任重大,不可推脱,请及时前来。

王莽还是推辞,太后派人捧着诏书去召唤他,他还是说有病。

事情就僵在这里了。

身边的人就对太后说:“王大人既有此意,我们也不能勉强,但可以先封赏其他人。”

太后就传令要封赏其他大臣。

听说这消息,王莽这才来上朝。

太后在朝堂之上封赏其他人,王莽在旁边垂手立着。

王莽篡汉之路是依靠谦卑一路谋划成功的?

封赏完之后,群臣赶紧进言,“王司马劳苦功高,应予嘉奖,勿令百官失望。”

太后点头,即当朝下诏封王莽为安国公,担任太傅辅佐太子,并封了土地,。

王莽这才诚惶诚恐地接受了封赏,他还一个劲儿谦虚,“等到百姓们都富足了,我再受这个封赏。”

不仅如此,他还建议给诸侯王、高祖后代、功臣子孙封赏。

这下子,搞得全国上下都对他感恩戴德,念他的好处。

小编,你说这王莽挺好的啊,这么谦虚。

其实,在很多人眼里,王莽这种谦虚是他博取大家好感、收买人心的一种方式,他这一招,使得朝中很多老臣,以及功臣的后代都特别感激他。

王莽篡汉之路是依靠谦卑一路谋划成功的?

王莽想专权,但太皇太后还在,凡事都要请示好麻烦。

不过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对政治上的事不感兴趣。

王莽就让人向太后建议说,朝中一些细小的事情,交给安汉公来处理。

太后一听正合其意,下诏说,以后除涉及爵位的事,其他都可以交安国公和四辅来处理。

四辅指的是王莽、孔光、王舜和甄丰,后面那三个,都是王莽的心腹大臣,这和王莽一个人说了算一样。

这之后,王莽频繁地接触各地官吏,与他们结交,谈得来的就送礼物,拉拢人家,谈不来的就想办法免掉,这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

他还劝太皇太后要注意勤俭节约,带头过苦日子。

他自己也身先士卒,捐钱捐田,交给大司农用于救助贫民,此举也引起了百官的效仿。

不仅如此,每逢有水旱灾害,王莽就改吃素,以示敬畏天地。

太后听说后,专门派人来对他说:“安国公不宜如此为国分忧操劳,要加强营养,爱身为国啊。

王莽篡汉之路是依靠谦卑一路谋划成功的?

权倾朝野,王莽还是不满足,他还想再加固下自己的地位,想把女儿嫁给汉平帝,自己要当皇帝的老丈人。

王莽先是上奏章说:“皇帝在位三年,尚未立妃,不利于培养后嗣。应广采名门大家之后。”

太后看,这是好事啊,准了。

有司就去办理,优选大家闺秀,结果王家的女儿很多都在其中。

王莽一看名单,眉头一皱,心想,我女儿如果选不上,怎么办?

对了,有了。

王莽又玩起了老一套的花招。

他对太后上书说:“为臣自身无德,女儿不成才,不宜参加。”

太后听了,还当了真,就准王莽的女儿不参加。

不料,第二天,百姓、书生以及一些官吏有上千人一起上书,还有些高级官员在朝廷上直接建言,都说:“安汉公德行过人,奈何独不采其女,愿以安汉公女为皇后。”

王莽假惺惺派人去阻止众人上书,而上书的人竟然越来越多。

这些意见传到太后那里,她觉得得尊重民意啊,那就把王莽的女儿采来吧。

王莽回答说:“还是应该博采众女。”

群臣回复:“采其他女子,会乱了正统。”

王莽这才答应。

太后派人去给王莽送来彩礼,派去的人回禀说,“王大人的女儿长得窈窕舒脱,德行又端正,是皇后的好人选。”

太后又命人去算命,也都说卦相奇佳。

有人就上书说,“既然选了安国公的女儿,那就该封赏安国公。”

王莽又把封赏给了其他人,包括陪女儿出家的人,亲族中贫苦之人等等。

有小朋友就要问了,王莽明明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为什么开始要拒绝啊?

这就是王莽的虚伪和高明之处了。

王莽这招叫以退为进,明明说不参加,实际是引起别人的关注,博取自己的好名声,为最终获选埋下伏笔。

这之后,他又把汉平帝母亲一家卫氏,以及各郡国与自己不同意见者多数诛灭。

儿子王宇反对自己,也被王莽逼死。

然后王莽却把这一切解释为大义灭亲,并写成文章,让人背诵。

王莽篡汉之路是依靠谦卑一路谋划成功的?

年幼的平帝生了病,王莽模仿当年的周公,向天祈祷,愿以身代之。

不料,平帝短命,14岁就去世了。

在选继承人时,王莽为了自己将来发号施令方便,就选了年仅两岁的刘婴。

正在这时,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大臣报告,在武功县这个地方疏通水井的时候,得到了一块白石头,此石上圆下方,下面写着一行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这行字把人给吓了一跳,安汉公要做皇帝?

这个就是符命的开始。

什么是符命呢?

原来,符命通常是指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这也是从王莽开始的,那它又是怎么来的呢?

王莽想当皇帝,但又不能直接夺权,这就和他一贯的品质不同了。

这时,他就想假借舆论和神秘主义的力量,为自己当皇帝制作依据。

这块石头,一定王莽或者其手下人提前做的,是为了把王莽当皇帝说成是天意安排。

消息传来,太皇太后当即回应:“这是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王莽的心腹大臣王舜说:“太后,这是天意,不可阻挡,而且外面都已经传开了。要不,就给王大人换换名号,以安抚民心。”

太后想了想,就许了。

王舜用太后的口气拟了道诏书,大意就是说:“众民是天生的,君王是老天安排来治理百姓的,现皇帝岁数太小,必须有人来摄政才是。近来有石,称安汉公莽为皇帝。安汉公是社稷重臣,为皇帝者,不是做皇帝,是摄行皇帝之事的意思。现令安汉公登皇位,代行皇权。“

大臣们也商议了半天,建议以后王莽出行、起居、祭祀可部分仿照天子,可称其为“摄皇帝”,并改元为“居摄”。

王莽的这些举动,引发了刘氏诸人和朝中大臣的担忧。安众侯刘崇与其国相张绍率人攻打宛,不过没成功。

出于报复,王莽将刘崇的宅第捣毁,改成了污水池,以后的造反者,府邸都被改成了污水池。

群臣上书说:“刘崇等人造反,是因为王莽权轻,宜重其权以示尊重。”

太后后来再诏见王莽,做要称“假皇帝”。

本期的内容就是这样了,让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