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学能手魏宝龙:浅谈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四个着力点——以肖培东老师的《周亚夫军细柳》为例

魏宝龙

省教学能手魏宝龙:浅谈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四个着力点——以肖培东老师的《周亚夫军细柳》为例

魏宝龙,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课改标兵,宝鸡市“名师大篷车”讲师团成员。曾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级获奖,在多种报刊上发表。曾主持、参与多个市区级课题。现任教于宝鸡市店子街中学。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有好多老师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或者重复别人的故事,好像文言文教学就只有一种固定模式——介绍作者作品,字字对译,分析内容,归纳中心,探究写法等。笔者曾请教同事,“文言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答案不一,“就是教文言字词,中考考呢”“就是教学生翻译句子,中考也考呢”“也要教学生向古代的仁人志士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崇高品质”等等。

仔细思考这种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也是字、词、句、段、篇,层层深入;也是内容、情感、主旨、写法,面面俱到。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那是因为教学设计时,内容选择不当,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所致。王荣生教授认为,“文言文‘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的一体四面,指引着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肖培东老师的《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来说说对文言文阅读教学四个着力点的一些浅见。

一、文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因此,文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积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的基础词汇,掌握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词汇规律,学习省略句和倒装句的句法知识,既是学习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也是领略古文的言语魅力,更是进一步阅读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周亚夫军细柳》中,肖培东老师第一个环节就是“自读课文,掌握难读难写的字词”。实录节选如下:

师:大家先轻轻地读,自由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哪些字可能读错、写错。(生开始自读)

师:这篇文章哪些字可能会读错或者写错呢?你给大家提示一下,好不好?每个同学提示一字。

生:“曩者霸上”的“曩”,这个字很容易写错。(教师要求学生写、读、释义,下同)

生:我觉得“彀弓弩”的“彀”也容易写错。

生:我觉得“持兵揖曰”的“揖”可能会读错或者写错。

生:我觉得“介胄之士”的“胄”容易读错,它跟“胃”字有点儿像。…………

(字音字形掌握后,学生朗读文章)

师:嗯,这一遍读得非常好了。接下来同学们再想想,你会提醒大家哪一个字很可能会翻译错误?

生:我觉得“军”这个字很容易翻译错,因为这篇文章中“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作动词,一个是作名词。(具体解释)

师:好,同学们注意了,“军”有两个意思,这叫一词多义。

生:我认为“已而之细柳”的“之”有难度,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里面的“之”都是代词或者是“的”的意思,这个“之”是有实义的,它是“到,往”的意思。

肖老师也在教文言词汇,他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从音、形、义诸方面突出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更何况文言文中难读、难写以及容易解释错误的字词一般都不少。肖老师的教法与传统教法不同。传统教法是以教师集中讲解为主,然后学生归类背诵记忆,优点是教师容易掌控,缺点是学生学过之后不会用,原因在于教学没有从学情出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肖老师从学情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找到“曩”“彀”“揖”“胄”“军”“之”等字词,自己完成了字词读写译的学习任务。这一环节,既引导学生掌握了文言文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更是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二、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王荣生教授认为,“就这些文言文而言,‘文章’与‘文学’是统一的。”“‘文章’是指其功能。”也就是说,学习文言文,要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课文的用途,有的是奏章、书信,有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有的则是阐述作者的思想观点。王荣生教授说:“学习文言文,实质是体认它们所言志、所载道。”我认为,学习文言文的第二大任务就是要理解课文所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周亚夫军细柳》中,肖培东老师第二个环节是“复述故事,探究周亚夫之‘真’”。实录节选如下:

师:这堂课还有个更好的老师,就在书中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题里。我们先来读读第一题。

生(读):(略)

师:好,现在我们再次自读文章,作好复述准备。(生自读文章)

师:故事很简单,“阅读提示”已经告诉我们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接下来复述这个故事,说出重要情节,复述的时候不看原文。哪个同学有兴趣复述一下?(若干学生复述,师生评价)

师:好,同学们,我们看皇上是怎么夸周亚夫的,一起来读读他那句话,预备起!

生(齐读):嗟乎,此真将军矣!

生(个别读):嗟乎,此真将军矣!(声音轻)

师:皇上该怎么说这句话呢?你来说。

生:嗟乎,此真将军矣!(语气加重)

师:很好,记住啊,把说话的语气真实地体现出来,你的读书就更像读书了。皇上夸周亚夫“真将军”,皇上对他“称善者久之”,那你们说周亚夫“真”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

生:我认为周亚夫“真”的地方就是因为他并没有因为对方皇帝的身份而去降低军营里的要求和规则,而是同样以军营里的规则来要求皇上。

师:也就是一个字——

生:严!

师(板书“严”):周亚夫是“真”严。大家找找看哪些句子写出了周亚夫真“严”。…………

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在这一环节,一般都是老师讲解或者学生对照注释,字字对译,翻译一遍课文,然后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肖老师的课堂,突出了自读课文的特点,也巧妙地利用了“阅读提示”和“思考探究”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既是完成课后探究题的过程,也是疏通并概括文意的过程,这一方法比字字对译、疏通文意高明了很多,也非常有效。更重要的是,肖老师抓住了关键句:“嗟乎,此真将军矣!”这一关键句“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王荣生语)肖老师先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好这一句,然后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周亚夫“真”在什么地方,并结合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肖老师以课后“思考探究”题为抓手,抓住了“炼字炼句处”,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所言志、所载道,也就是理解课文内容。

三、文学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王荣生教授认为,“‘文学’是指其表现形式。”“学习文言文,研习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是两个重点,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第三个教学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研习课文的写法之巧、语言运用之妙,例如课文中的叙事技巧、描写技巧、抒情方式、选材特点、详略安排、结构特点、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选择等等。《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从文学方面来讲,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写人叙事的技巧。肖培东老师第三个环节是“探究写法,理解文章的写人艺术”。实录节选如下:

师:既然标题是《周亚夫军细柳》,文章中写周亚夫的句子一共有几句?

生: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师: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这两处正面写到了周亚夫。同学们,这样一篇文章直接写周亚夫就只有这两句,那么司马迁是怎么写出他的“真”的呢?

生:我认为文章是先用另外两个将军治军不够严来跟周亚夫治军严作对比。

师:好,我们来读读,看文中另外两位将军是怎么样的。

生:皇上去他们的军中慰问,马车直接就驰进去了,他们还带着手下的士兵迎送。

师:哦,你想说的是用什么手法来写?

生:对比

…………

生:我觉得是用侧面描写来写的,司马迁写在周亚夫严明管教下的细柳军纪律严明,是从侧面描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格和刚正不阿的特点。(读)

…………

师: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原来司马迁写人的秘密在于用对比手法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现在我们请同学读出另外两个军营的情况,然后再读读周亚夫军营的情况,感受一下。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从“文章”角度讲,表现了周亚夫真将军形象和汉文帝真天子形象,这就是作者所言之志、所载之道;从“文学”角度讲,要探究作者是如何表现真将军、真天子形象的,也就是文何以载道、文何以如此载道。肖老师利用课文标题发问,引导学生找写周亚夫的句子,接着探讨一个动作一句话的正面描写,“是怎么写出他的‘真’的呢”。学生利用这一抓手,深入探究,得出司马迁写人的技巧在于:对比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王荣生教授说,“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肖老师正是抓住了“炼字炼句处”,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学习言语表现形式,体会文何以载道。

四、文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就要求学生在积累文言词汇的同时,感悟作者的情思,学习文中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读更多的文言文,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品位。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荣生教授认为,“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因此,我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第四个教学任务就是,理解并运用古代先哲们的思想理论来解决问题,学习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精神品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从史学角度讲,它是“史家之绝唱”;从文学角度讲,它是“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这部作品除了高超的艺术成就之外,更值得学习的是历史人物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周亚夫是一位真将军,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更重要的是他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汉文帝深明大义,顾大局,识大体,他需要周亚夫这样忠诚、能干的人才,来帮助自己维持统治,因此,他知人善任,最后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这位真将军。汉文帝是一位真天子。周亚夫和汉文帝,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值得学习,而这种品质背后的文化更值得传承。我们看,肖老师如何做,实录节选如下:

师:“嗟乎,此真将军矣!”这句话周亚夫一定没听见,皇上是“成礼而去”后说给群臣的。周亚夫望着皇帝离去的背影,他也很想发表一句感叹,他会说一句什么话呢?

生:嗟乎,此真明君矣!

生:嗟乎,真天子也!

师生齐读:嗟乎,真天子也!师:那天子又“真”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思考)

生:天子“真”在他听了周亚夫的军令后,“按辔徐行”,并没有因为他是天子就盛气凌人。

生:我觉得这个天子“真”在他到了周亚夫的军营里后,能按照周亚夫的军纪,也像一个普通士兵一样。

生:“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一般皇帝遇到阻拦会很生气,会说一些威胁的话,但是汉文帝却按正常的流程来走。

生:最后文帝出去以后说的那句话“嗟乎,此真将军矣”很真!有的天子尽管也按照军中纪律去做了,但是回去后他还是会很生气,汉文帝不这样,还赞叹有加。

师:他是由衷地赞叹。所以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学到了周亚夫之“真”,也懂得了汉文帝之“真”。好多年以后,“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文帝嘱咐他的后继人一定要用好周亚夫,所以文帝真的是深明大义,知人善任。这些也在本文当中显露出来了。你们看,读《史记》是不是很有意思!最后读读“思考探究”第四题,理解这部作品的伟大,课外做好阅读。下课!

肖老师以“周亚夫会对汉文帝说一句什么话呢”为主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汉文帝的形象特点,从周亚夫自然过渡到汉文帝,又拓展到阅读《史记》的价值。既实现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又实现了自读课的教学目标,更有效地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王荣生语)文言、文章、文学、文化,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四个着力点。文言文教学,始于文言,终于文化。文言是学习的前提,也要随文学言,让言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文章是在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所载之道,文学是在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文章和文学是统一的,即“文道统一”。文化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我们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个着力点,应该融为一体,各有侧重,绝对不能单独割裂某一方面,进行讲解传授。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2.肖培东.《周亚夫军细柳》教学实录[J].(微信公众号:中学语文同步教学),2019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