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不遇三年難翻身?郵輪建造巨頭面臨戰“疫”大考

200年不遇三年難翻身?郵輪建造巨頭面臨戰“疫”大考

新冠病毒疫情讓全球郵輪市場面臨200年來最大的危機。遭受疫情沉重打擊的已經不僅僅是大型郵輪公司。郵船建造領域,現在的情況顯然與幾周前已經完全不同。新船訂單受影響,在建郵輪無法按期交付,甚至將遭到撤單,曾經訂單不愁的郵輪建造巨頭們即將面臨戰“疫”大考。

郵輪建造巨頭:疫情嚴重影響交付和訂單

全球第二大郵輪建造商——歐洲最大的造船企業之一德國Meyer Werft近日表示,疫情已經顯著影響了新郵輪訂單。Meyer Werft稱,郵輪行業過去常常經歷困難時期,例如2001年“911”襲擊事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2012年的"Costa Concordia"號郵輪災難。這些事件發生後,該行業很快就恢復。但目前幾乎所有的郵輪公司都已經宣佈暫停了未來一兩個月的運營,郵輪公司市場價值每天都在下降,不確定性也在增加。其中,大型郵輪公司為整個郵輪市場提供80%左右的服務,而目前這些大型郵輪公司每天的營業額損失就高達1億歐元。

200年不遇三年難翻身?郵輪建造巨頭面臨戰“疫”大考

在病毒大流行中Meyer Werft明顯感受到了市場所帶來的衝擊。Meyer Werft銷售和設計部門主管Imke Knoop表示:“當前的市場發展將對我們的訂單產生巨大影響。Meyer Werft的客戶將無法像以前一樣繼續訂造新郵輪。”“我們沒有人能預測出更精確的結果,但其影響將是巨大的。”

Knoop稱,目前Meyer Werft主要擔心的問題在於,其現有客戶和新客戶將不得不選擇其他船廠,因為Meyer Werft可能無法按要求交付船舶。

為了能夠按時交付並保持儘可能低的經濟損失,Meyer Werft將不得不保持儘可能長的生產時間。與已經宣佈停產的德國同行MV Werftern、Flensburger Schiffbau-Gesellschaft(FSG)以及意大利Fincantieri不同,Meyer Werft尚未暫停其船廠生產工作。

截至目前,Meyer Werft在新建造合同的簽訂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手持訂單工作量可以一直維持到2023年年底。Meyer Werft的手持訂單包括9艘豪華郵輪,其中有7艘為LNG動力郵輪。按總噸位計算,Meyer Werft郵輪手持訂單排名全球第二,佔市場份額約為28.8%,僅次於Fincantieri(37%)。

據悉,今年Meyer Werft預定將要交付3艘新建郵輪。其中第一艘是P&O郵輪公司的“Iona”號,按照原定計劃將於今年5月開啟首航,這是目前英國市場的最大郵輪,也是英國市場首艘採用LNG為動力的郵輪;第二艘則是為Saga Cruises建造的“Spirit of Adventure”號,計劃在今年夏季推出;以及將在今年秋季首航的皇家加勒比郵輪旗下第二艘超量子級郵輪“Odyssey of the Seas”號。

200年不遇三年難翻身?郵輪建造巨頭面臨戰“疫”大考

與Meyer Werft相比,另外幾家郵輪建造商就沒有如此幸運了。

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升級,全球最大的郵輪建造巨頭Fincantieri宣佈將繼續停工,旗下所有郵輪建造船廠和軍工船廠停工時間進一步延長至4月3日。雲頂香港下的德國MV Werften造船集團位於德國維斯瑪、羅斯托克和施特拉爾松德的全部三家船廠將從2020年3月21日起暫時停止運作,為期約四星期。

200年來全球郵輪行業首次全線停航!市場三年難翻身

200年不遇三年難翻身?郵輪建造巨頭面臨戰“疫”大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遭到最大打擊的產業恐怕非郵輪產業莫屬。

造成日本防疫最大破口的“鑽石公主”號造成706個確診病例,也成為全球郵輪市場的最大危機,並且重創了船東嘉年華集團。疫情在全球暴發後,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郵輪上密閉的空間成為其難於進行病毒防控的關鍵問題。業內專家分析,這導致郵輪遊市場出現疲軟,郵輪旅遊業正在遭受重創。

世界上最大的郵輪行業協會——國際郵輪協會(CLIA)日前宣佈,其成員公司將暫停往返美國靠港的全部郵輪運營,為期30天,從3月14日起生效。這是200年來全球郵輪行業在和平時期的首次全線停航。

CLIA代表著60家成員,包括世界最大、最知名的郵輪公司,例如地中海郵輪、歌詩達郵輪、皇家加勒比郵輪、嘉年華郵輪、途易集團、阿依達郵輪等,佔有全球95%的市場份額,幾乎涵蓋了全球重要的中大型郵輪航線,共有277艘船舶。CLIA估計,在自願暫停運營的30天裡,大約有500個郵輪航程和120萬名乘客將受到停航影響。這30天停運對美國經濟的直接影響大約為損失10億美元的直接花費、1400萬美元的工資和6500個美國就業機會。

而就在幾天前,繼皇家加勒比之後,嘉年華集團、諾唯真郵輪控股和地中海郵輪相繼宣佈將再次延長停航時間。其中,嘉年華集團將取消直至5月11日的全部郵輪航行。地中海郵輪將停航直至5月29日。諾唯真郵輪則將停航至5月10日。

與此同時,美股三大郵輪巨頭——嘉年華、皇家加勒比、挪威郵輪股價暴跌至最高時的兩折,跌幅簡直讓人直呼不可思議。可以說,受到疫情影響,短期內郵輪運營商已經身陷絕境:訂單取消激增,預訂量直線下降,在疫情下,美國聯邦政府尤其不鼓勵老年群體海上航遊——這正是郵輪的核心客戶群。市場幾乎給出了郵輪相關產業破產般的估值,滾動市盈率只有三倍,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只要三年盈利就能收回成本,這種價格在平時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從上述公司的財務上看,破產對嘉年華、皇家加勒比和挪威郵輪而言應該不是一個需要擔憂的問題,但長期停業可能會對公司造成不小的傷害,並且市場業在擔心,疫情結束後,郵輪旅遊是否能恢復如初。有專家預測,經過此次疫情危機,全球郵輪三年內恐怕都很難翻身。

信用評級機構標普近日也發出警告,將郵輪企業嘉年華公司和皇家加勒比公司列入負面觀察名單。該機構認為,即便在疫情得到控制後,郵輪市場持續疲弱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但皇家加勒比遊輪亞洲區主席劉淄楠認為,疫情讓全球郵輪行業損失巨大,但疫情終會過去,不會給整個郵輪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劉淄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郵輪市場的影響都非常大。中國郵輪母港航線全面暫停,這在中國郵輪10多年的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說從客源市場到目的地市場全面受到影響。但疫情並不會讓整個郵輪行業產生顛覆性的變化,國際郵輪行業歷經近200年發展歷程,積累了豐富的產品運營管理經驗與危機應對體系,這套體系的成熟度與領先度遠超人們的想象。此次疫情或將加速洗牌過程,但我們對郵輪市場依然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