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吳世林 / 文


我一定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把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保護下來。欽州灣、北部灣的經濟發展和自然保護一定要取得雙贏。這就是我最終的目標。

——潘文石


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2. 教授擔憂

“我欣慰海豚有這麼一個家園,但欣慰之餘,又有些許擔憂,左右都是大工業,海洋都已中度汙染了。而海水,不同於陸地,在陸上,你劃條線,或建堵牆,可能相互之間就能相安無事。而海水是流動的,一條三墩路,一個沙督島,能攔擋得了多少汙染呢?如果有個意想不到的生態事件發生,我們怎麼辦?這個世外桃源,實在是太小太小了。”這是潘教授接受筆者的採訪,在介紹了三娘灣白海豚自然庇護所後說的一番話,流露出深深的憂慮。

2011年5月的一個晚上,中央電視臺播出“面對面”專訪《潘文石:守望家園》。專訪裡講述的是潘教授研究和保護大熊貓、白頭葉猴、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瀕危物種的動人故事。20多年間,潘教授堅持行走於荒郊野外,行走在生態危機的最前線,守望人類和萬物眾生的家園,從中年教授變成了老年教授,樸實無華,感人至深,令人敬佩。

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這個片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專訪即將結束的時候,潘教授說了這麼一段話:“我一定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把地球上最後一群年輕健康的中華白海豚保護下來。欽州灣、北部灣的經濟發展和自然保護一定要取得雙贏。這就是我最終的目標。”作為一個一直關注著中華白海豚的欽州文化人,那天晚上,老教授說這番話的畫面在我的腦海裡揮也揮不去。看著他緊握的雙拳,看著他倔強的眼神,我分明感受到,這位站在三娘灣寬闊的沙灘上久久地凝望著蔚藍的海面上海豚歡躍的老人,雖然神情略帶憂慮,但他的目光是如此的堅定,情感是如此的真摯。他要把一個美麗的生生不息的地球留給子孫後代。他願意為保護它們而奮鬥不息。

教授的擔憂絕不是杞人憂天。下面的數據足以讓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2015年提供的信息顯示,廣西沿海的欽州、北海和防城港三市仍然存在大量生活汙水直排口,每年約有3000多萬噸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海。三市的汙水處理廠基本沒有除磷工藝,出水中磷濃度普遍超標,廣西近岸海域環境形勢日益嚴峻。

廣西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綜合室的負責人也承認,圍填海等涉海項目降低了海洋水體的自淨能力;海洋運輸和石化產業發展增加了海洋溢油等海洋環境損害風險;沿海三市煤電項目排出的溫排水,對海洋生態造成了影響;魚類資源衰退明顯。

因此,作為一名科學家,潘文石不斷呼籲,要保護白海豚,就要先保護好海豚所賴以生存的這片海域。


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3. 保護策略

“人類不能孤獨地行走於天地之間,而應該與萬物眾生同生共存。自然保護事業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所以,要整合政治的、經濟的、科學的、宗教的、倫理道德的、美學的等社會一切力量,真誠合作,才能把偉大的理想去付諸實施。”這是潘文石常說的話。

那麼,具體到三娘灣的海豚,又該如何去保護呢?

潘文石教授堅定地說:“欽州經濟發展和自然保護一定要取得雙贏!”

他說:“如果因為工業的發展,把環境全給汙染了,沿海的漁民怎麼生活?其實,它不僅僅是沿海漁民的問題,也是涉及咱們欽州所有的百姓,還涉及子孫後代有沒有一個乾淨的地方,能不能有安全的環境等問題。一個社會,如果不發展經濟,這個社會也不完善。我們不能永遠停留在很艱難、很貧苦、沒有發展的早期社會里。欽州作為東盟的橋頭堡,發展是整個國家的要求,也是欽州自身所需要的。而欽州的百姓要過上好的生活,更是需要經濟的發展。在這個地方,土地有限,環境要保護,經濟要發展,怎麼辦?我們唯有想辦法取得雙贏。所以,在某個會議上,我就說到了三墩沙。三墩沙是陸地的山脈向海裡延伸所形成的三個沙堆,其實底下都是岩石。以前叫三墩沙,現在都給三墩公路蓋在底下了。它是欽州港跟三娘灣的一個天然的界線。當時那兒正在建設三墩路。張曉欽是一個很能幹的領導,他跟我說,建三墩路行不行?我說行啊,三墩路就是一條明確的界線嘛,工業發展在西邊,而自然保護留在東邊。東邊三娘灣這一片海域,不能再給它毀掉了。這樣,雙贏就可以看得見。”


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研究只是手段,保護才是目的。10年來,潘教授對白海豚的研究始終圍繞著保護工作去展開。他高屋建瓴,一開始就把科研課題定調為“現代化工業化浪潮下中華白海豚的生存之路的研究”,他要從“海洋、海豚和人類社會的複雜關係”入手,去研究中華白海豚的保護策略,從而去尋找中華白海豚的最佳的保護方法。

對於一個在野外開展30多年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來說,問題的設計早已輕車熟路,難的是尋找答案的過程,但是,潘教授依然以他艱苦卓絕的努力和過人的智慧,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功的案例。

老教授說:“30多年來,我領導北京大學的科研小組,通過集中研究三種中國獨有瀕危動物的求生策略,並根據它們所在地的自然歷史和人類社區的不同情況,制定保護它們及其棲息地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使它們得以逐漸走出困境,逐步恢復正常的生存狀態。”

對每一種動物的保護,老教授都為它們量身定做了切實可行的保護策略。例如,研究大熊貓時,他提出了“只有保住秦嶺的森林,才能保住秦嶺的大熊貓。”又如,研究白頭葉猴時,他又做出了“先讓老百姓過上溫飽的生活,白頭葉猴種群才會有希望”的策略。

有了這兩個成功案例,說到三娘灣海豚的保護策略時,潘教授充滿信心地說:“力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取得雙贏!”


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在歷史上,中華白海豚曾一度主宰著中國東南部沿海的大片淺海海域,但是,僅僅在最近的30多年間,它們就被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綜觀已經發表的關於這個物種的生物學信息,目前生活在廣西欽州三娘灣的中華白海豚是最後一個健康的、有希望的地理種群,同時它們也正面臨著殘酷的現實。

潘教授研究認為,對保護中華白海豚及其賴以為生的三娘灣淺海生態系統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科學家—企業”的真誠合作。明智的倫理抉擇可以統一認識,首先考慮的不是能不能做,而是應該或不應該做。一個在可持續文明指導下發展起來的新欽州應當滿足三方面的需求:有經濟增長的社會才是完善的社會;有漁業生產的漁村生活才會是幸福的生活;還有能夠激發人們智慧和靈感的中華白海豚自由地巡遊在蔚藍的海面上,北部灣才能成為一個安全的海灣。


豚躍三娘灣(7):教授的擔憂和保護策略是什麼?

他說:有三種相互關聯的因素決定著這個中華白海豚種群及其所代表的生物多樣性的命運。首先,大風江及三娘灣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就是此海區中華白海豚的健康。其次,北部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壓力就是此海區中華白海豚的壓力。不能因為這群海豚,就不要在這個地方發展工業,因為中國的工業發展仍然是需要的。歐洲和北美已經有200年的工業發展史,整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保障。可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也要過上像樣的生活。自然保護要取得勝利,經濟發展要取得雙贏。做好了,欽州的經驗,會是一個典範。

保護策略定下了,保護行動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

(下期預告:下期將向您展示一個科學家與政府成功合作的經典故事。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