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2019年度最耀眼的爆款式電視劇


2019年度,沒有哪一部影視劇像《都挺好》這樣,掀起如此巨大的收視浪潮和話語浪潮。引發的關注度,恐怕也只有2017年的優秀電視劇《風箏》能與其相提並論。區別在於,《風箏》獲得的反饋更多的是一邊倒的讚美之詞,而《都挺好》除了引發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外,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首先是北京日報去年3月份的一篇評論文章,《過度"販惡",慢慢失真》,指出電視劇為了突出戲劇矛盾,刻意放大蘇大強的"惡",製造矛盾,挑動觀眾情緒,因而對蘇大強這個"集齊中國式老年人所能具有的全部缺點"的人物的藝術真實,提出了質疑。


然而正在興頭上的觀眾們似乎並不買賬,來不及對文章的內容細嚼慢嚥,就開始了群起的口誅筆伐。讓這篇代表了一部分觀眾看法的文章淹沒在討伐的聲浪之中。


有趣的是,隨著熱播的結束,網上關於該劇蘇家父子"奇葩"和"不正常"的議論和調侃,卻重來沒有停止過。似乎恰恰在為上述文章的觀點做著生動的註解。所謂"奇葩"和"不正常",本身就暗含著生活中並不常見的意思。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那麼,《都挺好》這部典型的家庭倫理劇,究竟好在哪裡,它被追捧熱議的原因是什麼,存在著哪些得失?在該劇熱播一年以後的今天,我們也不妨通過理性的反芻,嘗試一番簡要的梳理和探討。


一部大膽揭示原生態家庭傷疤的開先河之作


筆者以為,顛覆性的揭開了部分中國式原生態家庭的"真面目",引發觀眾強烈共鳴、觸動社會對此類原生態家庭的廣泛關注,是該劇獲得成功的最大原因。


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現實社會,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幸生長在溫馨幸福的正常家庭之中。


以往涉及家庭倫理的影視作品中,我們最常見的,父母總是一副溫情奉獻、吃苦耐勞、一心為兒女的正面形象。即便是出現家庭倫理衝突,大多也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婆媳之間因生活理念上的差異、因兒女不孝等原因,引發的家庭矛盾。


這些家庭倫理劇,總體基調往往是正面的,向上的,生活態度是積極進取的,盡力將生活中那些"上不了檯面"的東西盡數抹去。


而《都挺好》則徹底拋棄了以往家庭倫理劇一貫的文藝腔,顛覆性的揭開了部分原生態家庭真實的生活面紗,將現實中陰暗的一角赤裸裸的展示給你看。人們豁然發現,這種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實的點點滴滴,包括父母的不堪,居然被該劇如此鮮活的展現了出來。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那種自私自利、毫無擔當的懦弱父親;極度重男輕女,給兒女身心造成巨大傷害的偏執母親;"巨嬰"、啃老、寄生蟲般的媽寶男兒子。讓觀眾深切體會到有這麼一類原生態家庭,並非總是溫情脈脈的幸福港灣,也有其冰冷刺骨、極其不堪的一面。


該劇毫不客氣的直指問題家庭對子女、對全體家庭成員造成的影響和傷害,這一潛藏的社會現實;讓許多人看到了自己原生態家庭的影子,找到了情緒宣洩的出口。


同時也告訴我們,原生態家庭的畸形和不如意,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傷害和影響有多大。它成了某些人內心痛苦的源泉,又是內心最為隱秘最為難以啟齒的一部分。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電視劇《都挺好》無疑向全社會提出了這樣一系列的拷問:面對一個個並不如意的原生態家庭,每個家庭成員應該如何面對,如何處理,以及如何進行自我心靈的救贖?我們的社會能否為此類問題家庭的解困,貢獻我們的關注和智慧?


顯然,《都挺好》作為大膽揭示、剖析原生態家庭傷疤的開先河作品,啟迪、觸動了人們對原生態家庭的關注和思考,理應在優秀電視劇的作品名單中,佔有它應有的位置。


成功的現實主義風格,深厚的社會生活背景


我們看到,蘇家這個典型的原生態問題家庭,真正的核心人物既不是劇中的男主角蘇大強,也不是女主角蘇明玉,而是擔任家庭母親角色的趙美蘭。家庭的問題根源,首先由趙美蘭不幸的畸形婚姻開始。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趙美蘭出身於一個極為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與當時千千萬萬個農村家庭一樣,在巨大的城鄉生活差距面前,趙美蘭一家做了既現實又功利的選擇:為擺脫清貧的農村生活,要求趙美蘭嫁給一個城市戶口的男人,儘快讓自己、特別是讓弟弟跳出農門。


對趙美蘭及其家庭來說,儘快改善家人的生活際遇被放在了第一位,感情的需要,必要的愛情基礎,甚至男方的品格,都被降格到忽略不計的位置。趙美蘭最終嫁給一無是處的渣男蘇大強,其功利的目的讓人不寒而慄,理由又是那麼的清晰實在。


毫無愛情基礎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源於功利的利益交換。由此,問題家庭中潛在的問題父親和問題母親不可避免的油然而生。


趙美蘭憑藉與蘇大強的婚姻,順利將自己和弟弟完成了農轉非的華麗轉身,成功改善了工作和生活環境。


此時受夠了枯燥乏味、沒有愛情婚姻的趙美蘭,總算有了一個追隨老同學前往上海開啟真正人生的機會,然而意外的懷上蘇明玉及身體不好不能打胎的窘境,讓趙美蘭的一切希望都泡了湯。


可以想見,重新回到一無是處、毫無擔當的蘇大強身邊,絕望的趙美蘭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更殘酷的是,蘇大強夫婦還因為超生蘇明玉而被雙雙降職,家庭生活從此一落千丈。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此時蘇明玉的降生,讓本就重男輕女的蘇母終於"找到了"悲情的"根源",一腔怨恨,也終於找到了發洩的出口。


演員陳瑾顯然對趙美蘭這個角色的家世背景、內心世界進行過深入的剖析和解讀:一個對婚姻絕望的女人,偏執枯槁的臉上寫滿了婚姻的不幸和內心的悽苦;刻薄的為人和尖銳的語言,無不宣洩著對丈夫和女兒的怨恨;個人的不幸與濃重的重男輕女觀念相結合,放大了對兒子的溺愛,將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全部寄託在兒子身上。


而此時,怯懦無能的蘇大強只能任由事態發展,各種逃避和放任,毫無做父親應有的擔當。蘇大強對蘇明玉由衷的一句哀嘆:"實在是你媽太硬了,我也不敢說話呀",充分揭示出趙美蘭無底線下嫁城市渣男的後果,最終是要由家庭成員的不幸承擔代價的。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可以看出,造成蘇明玉的悲劇童年和蘇明成"巨嬰"無能的根本原因,絕非因為他們倆"恰巧遇上趙美蘭這麼一位個色的母親"那麼簡單,而是有著深厚的社會背景,無不打上時代和傳統文化的烙印。影視劇對此交代的雖然不如原著那麼詳盡,但殘酷的生活邏輯和因果關係卻依然清晰明瞭。


顯然,濃厚的現實主義風格,深厚的社會生活背景,紮紮實實的邏輯因果關係,鮮明的人物特徵,是《都挺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令人遺憾的瑕疵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隨著劇情的展開,我們前面欣賞的人設合理性,在蘇大強這個人物身上漸漸消失了,陷入了過分追求噱頭效果的通病。使得這部口碑不凡的影視劇,依然不能免俗。


蘇大強,一個庸碌無為、怯懦怕事、毫無擔當的人,在妻子離世後,突然變得意外狂野,迸發出無窮的"能量", 為了達到自私的個人目的,對子女展開了各種無窮無盡的索取和折騰,離奇的情節令人驚訝不已。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我們無法在蘇大強這種爆發式的轉變中看到必然的邏輯關係。有人說這是對蘇母長期壓制的反彈。然而一個曾經膽小如鼠、毫無擔當的人一下子反彈到這種奇葩程度,是難有合理的說服力的,也經不起生活邏輯的推敲。


生活中不乏不懂事的父母不斷給子女找麻煩的事例,但是"作妖"達到蘇大強這種極端的水平,恨不能將"中國式老年人所能具有的全部缺點"一網打盡,無論如何是把生活的存在過分的推向極端了。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隨著劇情的發展,蘇大強不停作妖的奇葩表現,居然逐漸佔據了劇情的主要視點,也確實達到了製造更多話題、更多看點的目的。效果看上去似乎"很爽"。然而一個嚴謹優質的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是不應該這麼去構建的。


傳奇故事、科幻影片、搞笑電影,可以天馬行空,極盡誇張之能事,好看就行。而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雖然可以適當的濃縮提煉,但至少有一個界限不能超越,那就是不能超越藝術的真實性,不能為製造看點過分誇大人物和情節,造成作品的失真,削弱作品的可信度。


蘇大強的刻意"賣作",與電影《芳華》的過分"賣慘"如出一轍,都是為迎合人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欣賞心理而過度改編,經不起真實生活的檢驗。不同之處在於,《芳華》是通篇的"賣慘",而《都挺好》屬於局部的"賣作"。


為追求看點,將現實題材的生活片向傳奇片靠攏,成了近期一系列影視作品的通病。

令人遺憾的瑕疵讓《都挺好》與經典影視劇擦肩而過

《都挺好》的瑕疵,或許讓它與真正的影視經典擦肩而過。然而瑕不掩瑜,《都挺好》終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家庭倫理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觀察原生態家庭生活的窗口。它的現實主義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引發了人們對生活本質的深度思考,為我們獲取更有價值的人生軌道和社會生活,提供了建設性的參考。


衷心希望《都挺好》這樣的影視劇更上一層樓,為我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和藝術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