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20歲的歐陽娜娜,正式入職阿里,直接向p9級別的總監彙報。

很多人猜測,歐陽娜娜應該是p8級,加上她負責新勢力周IP,年薪超過百萬。

p8是什麼概念?

還記得前段時間,那位徵婚的阿里p8程序員嗎?他一年收入加上股票在170W左右,p8就是這麼厲害。

關注互聯網技術的人都知道,阿里p8是硬通貨。

這個級別不只在阿里是大牛,去其它互聯網公司也幾乎通吃,是技術能力的證明。

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如何能到p8?

有人說,在阿里兢兢業業幹10年也不一定到這個級別;

還有人說,“60個名牌大學畢業的碩/博士,要在阿里沒日沒夜、加班加點、全年無休奮鬥5年,才有可能出來一個p8,和20歲的歐陽娜娜坐在一起喝下午茶。”

而且對於目前艱難的就業季,很多優秀畢業生用盡全力也不一定能拿到一個p5、p6級,歐陽娜娜一來,直接p8。

難怪連很多程序員也怒了,直言“讀書、奮鬥真是沒有用。”

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說實話,藝人入職某個公司,有一個高title,並不奇怪。

因為多數時候,那只是一個噱頭

他們並不會真正像上班族那樣,打卡、加班、寫週報等,只是象徵性地去一下,主要依靠的是代言人效益。

大家氣不過的也正是這點,甚至有人提議讓她做CXO,也好過給p8,侮辱了無數技術的努力。

雖然歐陽娜娜已經提交了一週週報,而且和她相關崗位的投遞量猛增,阿里內部轉崗諮詢是以往的3倍以上,很多人想去參加阿里校招,都想去守護歐陽娜娜的KPI。

但這是名人效應,本就自帶流量,也是她的價值體現。

不然阿里為什麼不去找一個陳陳娜娜,王王娜娜,偏偏是歐陽娜娜?

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20歲的她是合夥人,負責淘寶服飾行業和新勢力周IP。

雖然不能和程序員比技術,可人家帶貨能力很強,這不就給公司直接創收嗎?

一邊是合夥人身份,一邊是技術大牛,這樣比較沒有多少意義。就像一個人兩條腿走路,都重要。

非得這樣比較,只會讓自己不痛快。畢竟技術大佬依然是大佬,歐陽娜娜也依然是她自己。

但千萬別因此就否定努力的意義。

努力是有意義的,這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通道。

不信,你看這件事。

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阿里巴巴某技術崗,招了2個新人。

一個是浙大本碩,給p6,一個是大專學歷有5年經驗也是p6。阿里同事覺得不可思議,最後發帖爆料......

有人說,

浙大本碩五年之後肯定不止p6,而大專努力了五年,才是別人的起點;

難道浙大所有的苦讀都是白費的?

不出意外,985碩士會走得更遠;

這個評論,讓我想起幾年前特別火的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它道出了窮苦出身的群體通過個人努力,終於讓人生達到了某一個高度。

後來,又有一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不是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作為反擊,說出了那些「通過努力」實現階層跨越的人想說的話。

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在很多人看來,985浙大本碩肯定比一位專科生優秀。比如學習習慣、目標感、計劃性等。

985本碩和大專,確實有差距。

但本碩有知識,大專有經驗,絕對都可以產生價值,不然阿里HR和部門領導是吃素的嗎?

可人生不只有高考、考研這兩次考試,社會也是一所學校。

就像有的人依靠技術吃飯,有的人依靠人際關係走天下。

985碩士與大專生,最大的差異在學習能力上

因為以後的工作不是之前知識的運用,而是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與運用。

不過,一位大專生能夠拿到阿里p6技術崗,他肯定付出了異於常人的努力,也已經超過了很多名校畢業生,不然怎麼有這樣的機會?

接下來五年,大專不會努力?不會變得更厲害?大專學歷就不可以和985碩士相提並論嗎?就不可以獲得同一等級offer嗎?

20歲歐陽娜娜入職阿里p8,為什麼程序員的憤怒顯得多餘?

反正學歷和能力,你總得有一個。而且這個時代,越來越佔上風的是能力。

而且讀書不只是在學校,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

這個時代有很多機會,真正努力的人不多,所以才會怨聲載道。

and夏小麥: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青春不老,我們一起變更好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