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巷大变身,洞见城市生活之美

通州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在很多治理领域无疑应该走在全北京乃至全国的前列,从而为城市的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和表率。尽管,去年北京的行政机构才陆续迁移到城市副中心,但是我们看到,如今通州区的各项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尤其在背街小巷乱象提升方面,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北京街巷大变身,洞见城市生活之美


比如停车难是“城市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通州区正在加快建设立体式停车设施。而结合“厕所革命”,通州区也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智慧公厕”,不但解决了群众的如厕问题,而且让如厕质量显著提升,再也不必忍受异味或“炎寒”。与此同时,近年来通州区还大力提升宜居环境,我们看到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以及居民活动中心和体育休闲场所等,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多了许多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重要的是,通州区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不但追求数量(背街小巷治理的数量),更加重视质量,为此,对治理提升工作制定了很高的保障规格,为了能够更好地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推进治理工作,通州的背街小巷治理提升领导小组的组长直接由书记区长做组长,而副组长则是主管区长,由此也能充分体现出打赢背街小巷乱象治理战役的决心。当然,正是因为书记区长和主管区长亲自挂帅,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则能够得到更有力、更高效的解决,避免了互相推诿的情况。

经过相关部门的协作努力,我们看到通州区的许多主干次道上,过去杂乱无章的架空线“凭空”消失了,同时,电线杆也不见了,人们的视野更开阔、交通更安全。另外,南大街最古老的胡同之一——熊家胡同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墙上“文物”博物馆,不管是老式收音机还是粮票,以及农耕呈列区的碾子、磨盘,都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还有在

通州西大街等街道上,我们看到许多精彩的手绘壁画每天都会吸引人们流连驻足,这不但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通过这一幅幅壁画,让人们更加了解历史人文典故和文化知识。比如,墙上的《潞河督运图》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这幅壁画上,呈现出了各种形态的人物描摹达八百二十多人,另外还有六十四艘船只,生动地展现着通州的漕运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