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小A讀《晉書》系列文集《晉書筆記》之“序以前言”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自2017年小A開始撰寫《紀傳體三國評傳》—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系列文集以來,已近三年的時間,共撰寫一百三十餘篇文章,約四十餘萬字(大略統計)。卻只達羅貫中小說第三十二回,官渡之戰前後。這是小A起筆伊始所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小A本來是想寫一些三國題材的小品文,可是由於三國題材人物的複雜性,爭議性太大,最後不得不越寫越多,越寫越複雜。

不過既然開始寫了,就要繼續寫下去,有始有終方見人生真諦。更何況還有三千多的粉絲作為我的支撐。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小A自幼喜歡三國文化,也喜歡研究這方面的問題,通過寫這部評傳,也結識了許多同好網友,這其實才是我最高興的事情。同時也感覺到深深的壓力,忐忑自己寫不好,辜負大家關注的時間與付出的流量。

由於有著這種心情,也就預見到自己未來的短板。所以現在決定要提前惡補一下《晉書》,並以讀書筆記的形式與大家分享一下。以此為未來三國評傳中涉及到晉朝歷史的時候做好準備。所以《晉書筆記》只是簡單的註釋解讀,也會有簡單的觀點存在,但不作為三國評傳的終極依據。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晉書》也是二十六史之一,延續在《三國志》之後。其編撰者是唐朝時期的房玄齡等人。該書記載了從三國時期的司馬懿開始到公元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為止。前後延續了240多年的歷史,是現在研究魏晉南北朝歷史和文化的主要依據。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晉書》誕生於唐朝初年的唐太宗李世明時期,是一部由唐朝政府主掌編修的官方修訂史書。據史書記載,在唐太宗時期,關於晉朝歷史的史料書籍多達十八家之多,稱為十八家晉史。而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流傳的版本實際上應該在數十種之多。唐太宗認為這些關於晉朝的史書“

製作雖多,未能盡善”,存在著種種的不足與缺陷。於是在貞觀二十年(即公元646年)下詔修《晉書》,唐太宗在《修晉書詔》中說道:“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意思是說“史書的作用可是很大的啊!”,就這樣正式開始了唐朝官修史書的序幕。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除了《晉書》之外,唐太宗時期還修訂了許多前代史書,包括有《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另外李延壽父子還私家編撰了《南史》和《北史》。這些後來都成為二十六史之一。

《晉書》主要是以南朝齊人臧榮緒所寫的《晉書》為範本依據,並雜糅參考其他諸家晉史和相關著作,又引十六國所撰史籍資料,前後歷時三年的時間整理完成。之所以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完整這部著作,是因為他有一個龐大而又強悍的團隊。除了房玄齡之外,參與修訂的還有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令狐德棻等二十一人。這些參與其中的人全部留下名姓,這在史書撰寫的歷史上也是比較少見的現象。另外《晉書》中的《宣帝紀》《武帝紀》《陸機傳》和《王羲之傳》四篇中的史論,是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撰寫的,就是所謂的“御撰”,這也是《晉書》的特色之一。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自唐修本《晉書》問世之後,“言晉史者,皆棄其舊本,兢從新撰”,使得《晉書》逐漸成為了研究兩晉南北朝歷史的主要判定依據,但是卻使得包括臧榮緒所寫的《晉書》在內的諸家晉史出現逐漸亡佚的現象,這其實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好了,以上這些就是我對《晉書》的初步瞭解,下一篇我們就從司馬懿開始,正式啟讀《晉書》,去了解那個久遠而又陌生的時空裡的人和故事。

小A斯蒂芬發表於2020年4月1日。

《紀傳體三國評傳》小結,以及新文集《晉書筆記》的“序以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