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新東方等巨頭幕後軍師:6句狠話,給中國企業家洗個冷水澡

1

不是誰力挽狂瀾,

都是時間力挽狂瀾


現在有的老闆、一把手,心態開始慌張,容易手忙腳亂,甚至會做很多錯誤的動作。


沒必要。疫情到目前,個把月的時間,從企業經營來說,真正的困難還沒到。


現在我眼前就可以看見,多少“鐵嘴利舌”,給了無數的指導意見,都是正確而無用的廢話。


如果有老闆覺得現在是極端困難,兩個月沒生意,就頂不過去,還是自己準備不足。


像有的人,他本來就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突然讓他連續三個月一頓都沒有,你問他有什麼辦法?


你有辦法借點錢給他,不然呢?他自己肯定是沒招。


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往往這個問題,已經沒法解決了。或者也不是你解決的,反正到時間,它就過去了,你也沒死。


如果企業死了,大不了就從頭來過。事情已經這樣了,不是誰能力挽狂瀾,都是時間力挽狂瀾。


不會死的死不了,會死的也救不了。你說現在怎麼自救?你現在就不出門,不要染上肺炎就行了,還想什麼自救?命保住就行了。


西貝是華與華服務的客戶。創始人賈國龍最近說錢只夠發三個月工資。


其實,只要他說沒錢了,你放心,全中國舉手說西貝我來投資的,他都接待不過來。大部分企業都死不了,沒那麼容易死。


賈國龍也是替大家說個話,別的真活不下去的,說話也沒人搭理。賈國龍是給大家做了個貢獻。


極端困難的情況出現了怎麼辦?有三個辦法:

一、早有準備

最好的企業就是早有準備,有預案,有演練。


二、扛得住

沒有預案,但是企業體質好,扛得住。跟疫情一樣,中招了就是看體質,沒有特效藥。


三、看運氣

沒預案,企業體質也不好,那就是看運氣。


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看運氣,如果置之死地都能生,那就沒有死地了。


你相信西貝會渡不過去嗎?體質這麼好的企業,絕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們重點要考慮的是:


一、為什麼發生這個問題?要對過去進行復盤,找到真因。


二、如何防止這個問題復發?我們應該制定什麼樣的對策?


很多企業都會從這次疫情學到很多,下一次疫情到來的時候,西貝肯定不會賬上只有三個月工資。


最近賈國龍又說在重新思考自己去年“西貝永不上市”的宣言,這才是真正的反思。


西貝、新東方等巨頭幕後軍師:6句狠話,給中國企業家洗個冷水澡


2

我們之所以尋求答案,

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對問題


比如有人問我,疫情突發,該怎麼辦?營收大幅下滑,甚至歸零了。


這有什麼辦法?因為你管好了長期,短期自然在你的計算範圍內。這麼長時間裡,你都沒做準備,這時候有什麼辦法?


這叫做臨時抱佛腳啊。平時不練兵也沒招兵,敵人來了聽天由命。沒辦法,兵來將擋你沒將,水來土掩你沒土。


當一個問題來的時候,我們往往去想怎麼解決。


問題解決之後又忘了,下一次又犯同樣的錯誤。


這是不是常見的情況?


我一直在告訴你問題,你一直在找我要答案。我們要找問題,不是要找答案。


比如說你問我人力成本。實際上現在我周圍好多客戶,都不擔心發工資的問題,一年兩年沒收入,也不擔心發工資,極端的三年也沒問題。


這時候不方便說這些企業的名字,說出來遭人恨。


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還有18個月,按18個月來做儲備。


很多年前,華為任正非說過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當時我創業時間還不長,應該是零幾年,那時候華為還遠遠沒有今天這麼牛,但是也是很好的企業。


他說:“華為永遠是冬天,但我們今天有一件過冬的棉襖,帳上有60多億現金,夠我們發兩年工資。”


原來華為這麼大的企業,老闆想的也是如果沒有收入,帳上夠發多長時間的工資。我們每天點贊華為的冬天論,但是沒有真懂,沒有知行合一,這一回,都懂了,這不是收穫嗎?


每個老闆都要想一想,這次疫情之後,你賬上要保持多少個月的工資。


3

一年顆粒無收不是意外,

而是一個必然


現在這個社會,帳上的現金太多,別人說你在浪費資源,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因為你的錢堆在那沒有用,沒有用它就沒有投入,沒有去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你對社會的貢獻也變小了。


我有時候經常連理財產品都懶得買,因為顧不上,覺得它們不是保底,也有風險。這是我的風險偏好太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金融並不發達,也不是完全市場化,所以在中國的企業,更應該注意自己現金流的安全。


比如說突然有了政策,銀行就不給放貸了,或者政府要求給中小企業放貸,銀行也不放,那就是沒人管你啊。


做生意就只能賺,不能賠嗎?你總有賠錢的時候。那沒人管你,你就更要儲備自己,管好自己。這也和我讀歷史有關係。


“三年而有一年之積”,耕種三年,就要攢下一年的糧食。


九年存下三年糧食,二十七年就要存下九年糧食。我們老說太平太平,什麼叫太平?有九年的存糧就叫太平。


一年顆粒無收並不是意外,而是一個必然。因為隔幾年總會有旱災、洪災、蝗災,搞得血本無歸。


我比較反感一個詞叫“黑天鵝”,沒有什麼黑天鵝,都是必然。


這次疫情也不是黑天鵝,以前就有過,叫非典;現在有,新冠;過些年還會有下一次。只是人們不長記性,同樣的錯反覆犯。


隔若干年,災荒年就會來一次,來了之後你說沒想到,那是你的問題。


除了災荒再就是戰爭。敵人打過來,把你的城池包圍了,圍城戰打上一年半載,甚至三年,那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城裡有兩年的存糧,你就可以堅守待援;如果你只有三個月的存糧,人家一包圍就把你餓投降了。


自古以來,為災荒年做好準備,是每個人應該乾的。


這個時候你要求國家,國家也沒辦法,你現在不是發現了嗎?國家救不了你。病患太多了,醫護人員不夠,救不過來,不是人家不救。


當然有一開始的掉以輕心,導致了最後沒法收拾。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你開始的時候做錯了,後來是挽回不了的。這個問題只能靠什麼?


時間會解決一切,反正時間到了,到了夏天肯定沒事。


只是在這個過程裡,有多少人付出了代價,多少人死亡,誰該負責任,那是另外的話。


疫情之後,變化會很大。變化有多大,看疫情最後有多大。


歐洲中世紀黑死病之後,由於人口斷崖式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產生了歐洲第一代工薪中產階層。


同時,由於對上帝的幻滅,又啟蒙了文藝復興。巨大的社會變革。


本次疫情不涉及黑死病那樣的人口減少,主要是經濟損失,會死掉一批企業。自然就給體質好、活下來的企業以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是疫情在“調結構”了。


西貝、新東方等巨頭幕後軍師:6句狠話,給中國企業家洗個冷水澡


4

要保證你的成功,

能消化你的錯誤


人不可能每件事都判斷得對。但你成功獲得的效益,要超過你錯誤造成的損失。


這就是生活。我們要避免哈耶克說的,知識的僭妄。


如果你認為知識能夠解決一切,你什麼都應該知道,這就是一種僭妄和狂妄。


事實上,我們不僅不知道,而且,我們做事的時候,經常處在四個不知道:


  • 第一,做之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 第二,做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第三,做之後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 第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武漢在開始處理肺炎的時候,是不是在這四個不知道的狀態下?


他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做之後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而且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現在知道了,晚了。晚了之後怎麼辦,誰來解決?不管誰來解決,最後都是時間解決。


最後這個代價,不是大小,而是慘烈,而且現在還不知道會有什麼新的代價。


人在焦慮的時候,什麼招都出,反而推遲了勝利的到來。


歷史沒有對照組。不像種玉米一樣,一邊是用肥的,一邊是不用肥的,這個沒法對照。最後反正也勝利了,大家也沒有法去總結。


這個就是各自的能力了,就像下棋一樣,高手有高手的心得,低手有低手的心得。


沒有判斷,那就在錯誤中學習,這也是很正常的。


在嘗試中前進,在錯誤中學習,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你要保證你的成功,要能消化你的錯誤。


5

戰勝恐懼的唯一辦法,

就是隨時保持恐懼


那要怎麼防止自己掉進四個“不知道”呢?


第一,戰勝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隨時保持恐懼。


第二,我們不要求勝,而是要求不敗。


比如說始終保持至少要有12-18個月的存糧,這就是叫保持不敗。


如果我要追求全勝,那我就把這個存糧拿去投資股票,我這麼多錢去炒一把,或者我投資上就會激進。


兵法首先不是戰法,而是不戰之法。


項羽打了一輩子勝仗,一次失敗就掉了腦袋。劉邦一生都在逃竄,最後贏了一次就得了天下。


不是戰勝之法,而是不敗之法。


很多企業在制定年度目標,都定得很高。大家都認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比如定一個目標:一個億。


老闆把這個目標拼命地往下壓,大家就拼命地竭澤而漁。


幹到七月份的時候,看來這個一億的目標,是不可能了,公司再開個會,給大家減輕一下壓力,老闆再放放水,再不濟我也能做七千萬吧。那我定個七千萬的目標,可能就只能做五千萬。


實際上我是非常反對“取法乎上,得乎其中”這個思想。取法乎上,其實是下不保底的。


你劃了一個上限,然後下面是哪?得到哪是哪。


不敗兵法是什麼呢?我就定五千萬,但是我這個五千萬是必須實現的。當我把目標定得低,但是它是一個基準的時候,實際上是上不封頂。


最後可能做了兩億,為什麼能做兩億?因為運氣來了。


我們一生當中是不是都會碰到很多好運和壞運?


由於我控制住了我絕對能控制的部分,當壞運來的時候,它傷不了我。好運來的時候,水漲船高我自然就上去了。


不敗兵法,不求勝,求不敗,每一年都不敗,結果積累下來就是——一生不敗。


我們為什麼損失越來越大?


因為我們一點都不想損失,總是按“最好的結果”來制定對策。


防線就一道接一道的失守,損失越搞越大。


然後又頻頻出招,不斷解決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繼續製造新的問題。


損失最小化,實際上變成了——上不封頂。


如果一開始的時候就有“最大損失”的理念,按最後一道防線來安排,最後的損失,可能離防線還有五十公里,自己就止損了。


西貝、新東方等巨頭幕後軍師:6句狠話,給中國企業家洗個冷水澡


6

謙卑地控制最低目標,

把剩下的交給命運


很多人都風光過,最後都掉下去了,為什麼?


就和炒股票一樣,只要是炒股票的人,每個人都當過股神,說那時候我炒股票,多少個漲停板,賺了多少多少錢。


錢呢?後來又虧掉了。


首先我們要承認,我們控制不了世界,我們能控制的範圍很少很少,甚至我們不能控制自己。你連自己都控制不住,還控制全世界?


問題來的時候,你是沒辦法的。各個專家說怎麼辦怎麼辦,我給的辦法就是三個字,沒辦法。


短期之內自己該幹嘛,自己都知道。又不是什麼複雜的事情,你自己心裡還沒點數嗎?


你開餐館的,現在不能開門,你說你能幹嘛,你不知道嗎?我搞諮詢的,不就是待在家裡隔離等著疫情過去嗎?我能幹嘛?趁這時間讀書思考唄。


你問專家,專家能告訴你什麼?


現在關注的還是不敗兵法。如果你有很多員工在宿舍裡,像海底撈一樣,怎麼管理員工在集體宿舍長期隔離的心理問題,不要再出別的事。


疫情到了現在,要做什麼?不是說怎麼挽回損失,而是不要再產生新的損失。


現在我們很大的風險,是會產生新的更大的損失。


很多時候我們高歌猛進,假設一切都是最好的情況。最後發現大難來了,一點都不厲害。


一定要用最大的投入,追求最小的目標。用最大的努力,鎖定最大的損失。


終其一生,我們只能謙卑地控制自己的最低目標,然後把剩下的交給命運。


一定要有足夠的謙卑,這才叫不敗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