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既快又狠的做餐飲

中華的美食技藝裡有非常厲害的三板斧,“少許”“若干”“適量”,幾滴調味料會帶來風味上的極大提升,但是如果把這種模糊的量化標準用在餐飲的運營管理層面,這種“差不多”是大忌。

即使在技術手段不成熟的過去,餐飲巨頭麥當勞通過收銀記錄、消費數據、會員信息等,精確地將客戶群分類,7-Eleven使用收銀機人工操作記錄消費者信息,星巴克用網上調查問卷收到幾十萬條改進建議,如今技術成熟了,消費基礎越大的產業越是積極導入大數據,越快獲得一手信息,就越快能從中獲利。

西貝: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既快又狠的做餐飲

瑞幸咖啡使用APP不斷增設上百個標籤,每一位顧客的消費數據(喜好、消費能力、消費地點等)都被詳細地做了記錄。還有敢於直面挑戰餐飲行業眾口難調問題的西貝,為什麼有底氣說出“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西貝: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既快又狠的做餐飲

西貝想要打好吃這塊招牌,背後一定包含著它對消費者心理和態度的深層次發掘,好不好吃消費者說了算,想和誰都聊得來,那麼將消費者對於菜品的態度這種模糊的感覺量化成數據,是西貝必須花時間去做的事情,要通過數據與顧客溝通。

西貝: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既快又狠的做餐飲

西貝首先是在顧客消費完的收銀環節,在等待的1分鐘時間內,邀請顧客掃碼對餐廳的滿意度做有獎評價,西貝在全國上百家門店使用了這個數據收集平臺,使數據分析更為精確,持續大量消費者的反饋,加強了餐廳與顧客的溝通黏性,幫助企業更精細地挖掘顧客價值。

西貝: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既快又狠的做餐飲

西貝賈國龍常說的一句話,“吃得住,就是這個東西得吃得住,很長久,很主流”。但最終菜的味道到底主不主流,誰說的話都不如靠數據說話實在,在餐飲的佈局期,能提前把握住大眾的消費習慣和趨勢的餐飲品牌,才有機會搶下下一波紅利,趁還有餘地,別再錯過下一個十年。

-------------------------------------

*快車道·張勁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