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只有1个人做得很好,就是曾国藩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原经】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一、倾覆皆因水满舟,灾祸多为强出头。

如果说,前面几章,老子通过不同的具体事物来比喻道,目的是让我们认识道的形态,或称之为道体,那么本章则可以称之道用,即道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具体生命启发和人生智慧。

《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只有1个人做得很好,就是曾国藩

何为“持而盈之”?持,就是端着,这里指端着一个盛放液体的器具,诸如杯子或碗。盈之,就是灌得满满的。

此处意为适可而止。全句的意思是讲,人如果端着把水灌得很满的碗或者杯子,就容易溢出,或者倾覆,还不如倒个半杯,或多半杯更稳妥。

何为“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就是敲打,这里指制作锥子之类的物件。锐之,就是敲击的非常锋利。保,意为保持其长期的锋利状态。



全句大意是,我们总希望把一个物件敲击的无比锋利,认为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穿透我们希望穿透的东西,但是,过于尖细和锋利的物件,特别容易折断,难以长久。

比如我们用于切水果的刀比较薄,而用于斩骨的刀就比较厚,为什么,过尖的东西遇到硬物就会折断,如果锋利到一定程度,或者说尖的一定程度,其自身的强度也就没有了,在理论上其锋利无比,但在现实在却没有实用性。

比如,我小的时候有一个直观的生命体验,母亲给我们做鞋子,鞋底分好多层,而用于纳鞋底的针很细,老人家就不敢用针直接穿鞋底,否则,针就会断掉,因为针太尖太细,自身强度弱,稍微用力不均就会折断,老人家一般先用比较粗的锥子扎一个孔,然后再用针把线引过去,针的作用不过是引线,这就是“揣而锐之,不可长保”的生活体验。

《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只有1个人做得很好,就是曾国藩

在这里,老子通过这两个现实的例子,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追求极致,或者走极端,有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从长计议,一般而言,做短线的干不过长线的,急躁的干不过稳健的,目光近视的干不过目光远大的。

二、静守底线,不忘初心。

在讲了上述两个生活中的现象之后,老子紧接着将这两种现象中所蕴含的哲理推广到人世间,正所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的意思很清楚,自古以来,那些呕心沥血赚取财富的人,有多少人能够守得住,并且能够过上幸福生活,恰恰相反,这些巨额的财富往往成为其生命中最大的累赘。

对于那些有钱财而守不住本心,滋生骄傲情绪的人,即富贵而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甚至杀身之祸,这种事例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多如牛毛。

这也正如后世白居易诗中所讲得:“名为利器勿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但见火光烧润屋,哪闻风流浮虚舟”。

《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只有1个人做得很好,就是曾国藩

当然,从历史上看,那些大富大贵之人,也有很多人非常潇洒地化解了可能由于财富而带来的灾祸,比较著名的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商人范蠡,史书记载,范蠡“三迁皆有殊荣”。

回顾范蠡的经验,其实就是八个字,“激流勇退,乐善好施”。范蠡起初在越国,不仅有钱,而且政治上有地位,协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强大的吴国,越国胜利之后,范蠡通过观察,认识到勾践这个人可以同患难而不可同富贵,他深谙道家之学,清醒地认识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其名,不祥”。于是,范蠡散尽钱财,辞官而去,泛舟五湖。

当然,也有民间传说,范蠡还带走了当时的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如果那样可真是完善了。范蠡走之前,曾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与在越国同时为官的好友文种,希望他也和自己一起走,但是,文种放不下官职,并且认为自己有功于勾践,不肯离去,最终被杀,结局让人痛心。

《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只有1个人做得很好,就是曾国藩

范蠡后来定居在齐国,为了更好地生活,范蠡再一次创业,并再一次富可敌国,范蠡不以富为骄,而是惠泽乡里,以至于齐君再次任命其为齐相,范蠡协助齐王治理天下,功成名就,而范蠡作为外来之官,深刻认识到,“官高多怨,财多招忌”的人间常态,再一次散尽钱财,移居宋国。

在宋国,范蠡又一次创业成功,而成功后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广交乡里,仗义疏财,终得善终。因此,范蠡既是商家效仿的楷模,也是以道家思想指导人生成功的重要案例。

而后世的沈万三,胡雪岩等有名的商人,不能得以保全,原因固然很多,细思起来,都有恃财自傲,守不住本分之过。


《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只有1个人做得很好,就是曾国藩

纵观老子此言,如果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讲得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劝导世人对财物的追求必须保持在某个度上,不可来者不拒,不知其极。

那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则是讲得人性的规律,一个人在拥有了财富和权力之后,没有几个人能够守得住底线,想来想去,万祸皆缘于没有底线的贪婪之心。

明朝的张居正也可以算得上一代名臣,但是,后来垄断朝纲,公饱私囊,结局也不尽如人意。清朝的重臣张廷玉身为三朝老臣,心生骄气,独揽用人大权,最终被刘统勋弹劾。

而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和坤,本来出身平微,深得乾隆皇帝恩宠,不知珍惜来之不易的荣华,贪奢之心到极致,最终命丧白凌。

当然,近代有一个人却做得很好,那就是曾国藩,湘军剿灭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抵挡住一些非分之想的思潮,去除骄傲心态,低调做事,左右逢源,得到皇帝和手下的信任,得以自保,安享了晚年,可谓高人者也。

《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只有1个人做得很好,就是曾国藩

关于富贵而骄的问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近年来因触犯国法而身陷牢狱之灾的那些高官,大多数都曾出身贫寒,出道时长期都保持了质朴的情怀,但是,得势之后,在前呼后拥下慢慢地迷失了自我,最终晚节不保,悔恨终生。

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人有了钱之后,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吃喝玩乐,骄奢淫逸,最终陪上了事业,陪上了健康,陪上了性命,更不在少数。抚今思古,不免让人扼腕叹息,求富贵不易,守初心更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