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聽話,你有什麼方法嗎?

鍾勇180607335


  我認為家長要了解、尊重、鼓勵、耐心傾聽孩子;跟孩子要就事論事,不隨便給孩子貼負面標籤;可以給孩子指派任務,讓寶寶有存在感;給孩子出一些簡單的選擇題,讓他自己做決定;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學會獨立、與孩子協商都是讓孩子聽話的方法。

具體來說1、瞭解、鼓勵孩子

如今有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往往會忽略了陪伴孩子,在生活中應該儘量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瞭解孩子。平時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比如可以通過一些只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通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

2、傾聽、尊重孩子

在孩子提出他的意見的時候,家長要認真傾聽,並給予尊重,如果你的小孩問:“在我們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這部電視劇嗎?”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餘的話,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應該充分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3、就事論事,和孩子講道理

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脫口而出,“怎麼這麼不聽話,你這個壞孩子。”給孩子隨意貼上負面標籤,容易讓孩子對自己感到失望。也不要立即處罰他,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說的話他都明白,只是不善於表達。

4、指派任務

當媽媽在廚房忙著準備晚餐,可寶寶總是跑來搗亂?遇到這種情況,希望孩子乖乖聽話,不打擾你,那就給他分配點工作。“寶寶,幫媽媽把筷子放到桌上去。”“寶寶,幫媽媽把沙拉攪拌一下。”不僅能讓寶寶有事可幹,沒空搗亂,還能讓他刷一把存在感。

 5、給寶寶出道選擇題

比如我們會說“寶寶,我們來穿衣服吧。”“不要!”有時寶寶的不配合,是因為他想自己說了算,可以給他出道選擇題,“你想穿這件黃色的衣服,還是這件紅色的衣服?”小朋友很容易被繞進這樣的選擇裡,而且自己選的衣服,說什麼也得穿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加油(ง •̀_•́)ง!



陽sunshine光


讓孩子聽話的36種好方法

第一章 語言溝通法

第1種方法 傾聽

第2種方法 回答

第3種方法 鼓勵

第4種方法 讚賞

第5種方法 批評

第6種方法 告知

第7種方法 協商

第8種方法 聊天

第9種方法 談心

第10種方法 寫信

第11種方法 日記

第12種方法 電話

第13種方法 暗示

第14種方法 道歉

非語言溝通法

第15種方法 微笑

第16種方法 眼神

第17種方法 撫摸

第18種方法 擁抱

第19種方法 親吻

第20種方法 握手

第21種方法 沉默

第22種方法 榜樣

活動溝通法

第23種方法 陪伴

第24種方法 遊戲

第25種方法 旅遊

第26種方法 學習

第27種方法 聚會

情感溝通法

第28種方法 關愛

第29種方法 尊重

第30種方法 理解

第31種方法 平等

第32種方法 信任

第33種方法 自由

第34種方法 寬容

第35種方法 支持

第36種方法 引導

對成人而言,兒童的心靈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應該努力地探尋隱藏在兒童背後的那種可理解的原因。沒有某個原因,某個動機,他就不會做任何事情。

要想走進孩子的心靈,就要靠溝通。良好的溝通能使我們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反之,不良的溝通則會破壞這種關係。

聰明的父母總是善於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因為,一個對孩子心理一無所知的父母,是無法對孩子貫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孩子有意見得不到及時交流,主要責任在於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或掌握不好溝通的火候,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對孩子嘮叨一頓就是溝通,結果自然是適得其反。

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就首先應該尊重孩子。而且要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了凡育兒教育


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學會說到做到、學會獎罰分明。

第一,每個孩子心裡其實都住著一個小精靈,他們希望爸爸媽媽在陪伴他們的時候也能裝著這個小精靈。和孩子相處最大的奧義就是如何成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導師。小孩子的觀察能力其實是很強的,家長是不是真誠真心的和他們相處,他們是能分辨的出來的,所以學會和孩子當朋友才是能不能聽家長話的第一步。

第二,說話算話,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事風格也是孩子願意相信家長、服從家長的必要標準。相信廣大家長都會發現你一旦“欺騙”或者沒有履行自己承諾的時候,小朋友們可是會一直抓住這個“小辮子”不放的,他們會把所有不如意的事兒都和爸爸媽媽說話不算數的事情掛鉤的。

第三,獎罰分明也是孩子學會擁有責任感以及養成以爸爸媽媽馬首是瞻的習慣的重要因素。家長們要學會給孩子制定規則並學會按照規則執行對應的獎懲,同時必須嚴格堅持下去。這個習慣會讓孩子信服父母並聽從父母的建議。

最後我想說的是讓孩子聽話是越早越好,越小越好。同時對於孩子能不能聽家長話的辦法也是越早執行越好,習慣成自然。





淘淘爸帶萌娃


孩子要用哭來達到目的時

可以試試這樣說:如果你不哭的話,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辦。安靜下來,你想對我說什麼?……——引導用語言表達的技能

別這麼說: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哭有用嗎?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孩子。

孩子:爸爸媽媽,哭可是我的一個有用的武器呀。以前我使用時就成功過,我要到了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就用哭來試試你們的反應;也許,哭是我本能地表達自己的方式,我還沒有學會到底應該怎麼向大人說話呢。

孩子不想睡覺

可以試試這樣說:還有10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先洗漱還是先講個故事?

別這麼說:還不回你的房間去,這麼晚了,別玩了,趕快!我都說了幾遍了! 

孩子:爸爸媽媽,我不困就不想睡覺。也許我想看電視,也許想做有趣的事兒,我還不知道時間是怎麼回事呢?只要你們規定睡覺時間,讓我遵守它,也就把我身體的生物鐘定好了


孩子愛磨蹭

可以試試這樣說:我們還有5分鐘就要走了,你現在穿好衣服,還是把衣服拿著?你要帶什麼包?

——給出事實、選擇性的督促

別這麼說:你還在那兒磨蹭?我們要晚了,趕快吧,聽見了沒有!  

孩子:爸爸媽媽,我沒有意識到我在磨蹭,特別是在玩我喜歡的玩具時,我沒有時間概念啊。

孩子說“不”……

可以試試這樣說:好的,你可以說“不”,但是,我需要聽聽你說“不”的原因,我才能理解你。可以吧,說出來吧。

別這麼說:小孩子懂什麼,你怎麼這麼犟啊,我是對你好。  

孩子:爸爸媽媽,當我說“不”時,我在嘗試我的獨立性,想證明我在長大,也許,我就是不能接受你的教導


孩子弄壞了東西

可以試試這樣說:沒關係,這次有了經驗,以後就不會弄壞了。每個人都會出錯,我也會,不如試試把它修好吧。

——表示理解,引發思考,嘗試補救

別這麼說:你看你這孩子,把這麼貴的東西搞壞了,我下次還能給你買嗎?

孩子:爸爸媽媽,當我把東西弄壞的時候,我很緊張也很害怕。


孩子不理我們

可以試試這樣說:孩子,媽媽感受到你今天有心事。我能夠幫你嗎?和媽媽說說,你心裡就舒服了。你能體會到我很擔心你嗎?——提出幫助、疏導情緒,運用同理心

別這麼說:我跟你說話呢!怎麼回事兒,你這孩子怎麼又不理人啊!

孩子:爸爸媽媽,其實我沒有什麼心事,有時候我想要自己待一會兒,也許,我在想著自己心裡的秘密,也許,我在想我認為重要的事。

孩子不讓別人玩玩具

可以試試這樣說:想一想,你先玩5分鐘,再給他玩10分鐘,還是先給他玩5分鐘,你再玩10分鐘,還是給他另外一個玩具玩?

別這麼說:你要學會分享啊。快給他玩一會兒。  

孩子:爸爸媽媽,我特別喜歡我的玩具,真不想讓別人玩兒。我怕他弄壞了。


一一育兒課堂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想要教育孩子聽話,父母必須放下高度,站在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你認為“小事”的事,在孩子眼中都是一件大事。當你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時你對孩子的批評,孩子都會覺得很委屈的。試想得不到理解如何能做一個聽話的孩子。

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即使是我們不太有興趣,也要認真對待),要跟孩子成為朋友。這樣下來孩子都願意跟父母訴說心底話,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會願意去聽。

其實很多時候,大人在做的事情,孩子也很願意參與其中的,只是我們以為的他們做不好而拒絕。


蝸牛舅舅


仔細想想,在教育這件事上我們是不是經常告訴他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卻很少說“你要”“如何才能”,試想,我們經常在這種否定的環境中生長,怎麼可能“聽話”。

父母經常分為三種教育方式:

1、嚴厲型——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過度控制,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

2、驕縱型——沒有限制,有自由沒有規矩,無限制的選擇

3、正面管教型——和善而堅定並行,有規矩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

其實無論採用以上哪種方式,作為父母的我們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而嚴厲型和驕縱型的父母往往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孩子和你頂嘴,嚴厲型父母肯定直接指責,孩子的過錯,而且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還有一種,直接放任孩子不管,雖然頂嘴很厲害,但是會安慰自己說,孩子都是這樣,而這屬於驕縱型,而這兩種方法放任下去,可想而知,孩子以後會“聽話嗎“”所以我們應該“和善而堅定”的處理,到另一個房間去,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敬的態度對你,但你可以以尊敬的態度對待自己。等大家情緒平復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談談:“寶寶,很抱歉你這麼生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的做法,今後每當你不尊重我的時候,我會走開。因為愛你,所以願意和你一起解決問題,因此當你覺得自己可以尊重我時,就來找我,我會和你一塊尋找處理你怒氣的方法。

這樣以一種平等而和善的方法去處理和孩子尖銳的矛盾,還怕孩子不“聽話”嗎?

所以你覺得孩子不聽話,何不反思下,自己對待孩子是那種方式呢?孩子的原型其實是自己,我們在譴責自己孩子的時候,請反思下自己的做法》


坐在馬路牙子鼓掌的你


想讓孩子聽話,教你一絕招,自己親身體驗,真的很有用!我們親子關係最主要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傳給孩子,不是把你的才能傳給孩子,不是把你的希望傳給孩子,不是的。

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是這一個家庭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風氣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我們是不吃嗟來之食的,肚子再餓,只要人家不禮貌叫你過來吃過來吃,一般的人就是餓死也不會吃的,沒有一個國家的人不是這樣的?

我們有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是什麼?我們的文化重視是什麼?重視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基礎,其它不是很重要的,因為品德修養好的人就是死也死得心安理得,就不會留下什麼遺憾了。我這些東西都是我父親從小耳提面命灌輸給我的,他就整天講這一些道理,但是灌輸給我的方法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他不是講給我聽的,就是講給我聽的我當時也聽不懂也不願意聽的,我父親是怎樣做的呢?他講給他的朋友聽的,並講得繪聲繪色的,我只是在旁邊聽熱鬧坐著玩呢?我小時侯就有一種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感覺反而記得更清楚更懂更牢了....長大了以後,我感覺這一套很有效的,細想其實他們已經老套了,他們的談話其實就是講給我聽的,我慢慢了解到中國小孩你正面教他,他不一定聽,你們說著,小孩偷聽著,就會非常相信並記著學習。

中國的小孩和大人都相信這種道聽途說的東西,正面說的東西他一概不信,這個旁敲側擊轉彎輸入方法很歷害的,我的父親就是用這種管道,把教悔統統都打進我的耳朵裡面。

做孩子家長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舉一反三的教育孩子,讓孩子體會到做爸爸的苦心就會很聽話的。





寂寞長江橫渡


好多父母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其實有時並不是孩子不肯聽父母的話,而是父母沒掌握和孩子說話的技巧。現在我就把我的一些小經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給你們一些幫助。

  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瞭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一點”,“這沒什麼好難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個秘訣: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如果父母盡說些孩子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一些孩子達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覺得辛苦、壓力大,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第六個秘訣: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並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其實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此外,對於孩子所提的知識性問題,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帶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孩子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第七個秘訣: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第八個秘訣: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孩子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問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孩子。


鍾勇180607335


有調查顯示,全國超過89%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存在打罵現象,年齡越低的家長越愛吼叫孩子,30歲以下的家長中經常打罵孩子的比例佔到28%,比其他年齡段的家長都要頻繁。

如何讓孩子聽話呢?

1、溝通方式改變

很多家長和孩子溝通都是命令的方式,告訴孩子不可以,但是沒有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或者他根本不理解為什麼不可以,所以父母的溝通就很重要了。孩子要去摸插座,如果你只是命令他危險,不要碰,但是寶寶有好奇心,內心還是想去摸一下。如何你耐心講解為什麼會有危險,他明白了,也就沒好奇了。

2、關注他,理解他

當父母能夠看到寶寶行為背後的動機,懂得傾聽孩子的語言,那麼你和孩子的距離就會拉近,你就可以引導孩子,讓他願意配合你。

所以,不是讓孩子聽話,而是父母要能看到孩子,接納孩子。





胡哥聊育兒


把話說到孩子的心裡去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都喜歡聽話、乖巧、懂事的孩子。但身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與孩子說話的方式和語氣。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們越來越用自已的主見和想法,同時,也越來越不喜歡我們用說教和喝斥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是身為父母的一堂必修課,也是影響到孩子將來會否與他人做平和、有效溝通的關鍵。

  • 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說

比如:孩子正在做一件他喜歡的事(畫畫或手工),可能需要的時間會比較長,超出洗澡或睡覺的時間。那麼,我們可以孩子開始工作之前就和孩子說好時間,十分鐘或半個小時。在距離指定時間前的五分鐘,我們會給他們一個提示,這時的孩子通常是不予回應的。到點之後,再次提醒,這時孩子會提出要求,或直接不予配合。那麼,我們可以請孩子先停下來,說明他的想法,然後再給他們順延五到十分鐘。並說明這次到點後不再順延,未完成的部分可以明天或下次再繼續。這個時候,孩子通常都會配合。

  • 用徵詢的口吻和孩子說

這種溝通方式主要是讓孩子配合我們一起去做某件事。例如:孩子們放假時,父母們要上班,家中又沒有人代為照看孩子時。我們就要跟孩子說明,並徵詢孩子的意見,是回老家到爺爺奶奶家去,還是外公外婆家,又或者孩子可以學會自已照顧自已呢?把每一個選擇的利弊都說清楚,決定後必須堅持到整個假期的結束,中途不可反悔,也無悔可反。

  • 用尊重個體的方式和孩子說

孩子自出生後就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只是他們還不具備獨自生活、學習成長的能力,也只是暫時依賴於我們的照顧和保護。我們不過是在幫助孩子成長的同時,和他們一同成長罷了。所以,當我們學會放下做父母的身段,與孩子們平等對話時,孩子自然能感受來自父母的愛與尊重。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給了孩子什麼,孩子會很自然的回饋我們什麼。

當我們喋喋不休的抱怨,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時,其實孩子一句也沒聽進去。當我們象機關槍一樣噼裡啪啦的對他們一陣狂掃,或做獅子吼狀時,他們也同樣一句也沒聽進去。差別只在於,一個像和尚在唸經,一個像是情緒失控的老虎,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