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產業生態化才是未來的發展之度

2008年,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在論文《比特幣:一種 P2P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A Peer- 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

tem) 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創建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該體系在不涉及任何金融機構的情況下和不需要交易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允許個人發送和接收支付,首次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交易主體間共識機制的建立。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正是構成這種電子交易體系的基礎技術。

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人們可以利用區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

而從最基本的層面理解:


上游:礦機產業

礦機產業可以說是區塊鏈產業的上游產業。

沒有礦機產業,就沒有礦機,沒有礦機, 礦工當然可以使用普通計算來挖礦。

但是,問題是,沒有專業的礦機,普通計算機的效率和安全性都很低,那麼在這個區塊鏈上記錄交易信息或其他信息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礦機產業的發展,會決定著區塊鏈運行的效率。

在礦機產業中,生產者是礦機廠商,我們最熟悉的礦機廠商就是比特幣大陸。

在礦機產業中,需求者,也就是買方,是礦工。


中游:區塊鏈產業

區塊鏈產業,包括公鏈、私鏈、聯盟,這裡是數據存儲和運動的場所,是區塊鏈的中游產業,也是區塊鏈產業的核心產業。

沒有區塊鏈,也就沒有整個區塊鏈產業了,不多說。

在區塊鏈產業中,生產者是礦工了,礦工就是其上游產業(礦機產業)的買方,而在區塊鏈產業中,礦工成了賣方。

在區塊鏈產業中,需求者有兩種,一種是DAPP的開發者,另一種是數字貨幣的需求者。這就對應著兩種區塊鏈了。

第一種區塊鏈是可以開發DAPP的,那麼就有一些人需要在這樣的區塊鏈上開發DAPP。以太坊、EOS和NEO就是這樣的公鏈,針對的就是人們開發DAPP的需求。

第二種就是不能開發DAPP的區塊鏈,比特幣、萊特幣、狗狗幣等,就是這樣的區塊鏈,這樣的區塊鏈就是一個數字貨幣為基礎的金融體系,用戶對這樣的區塊鏈的需求就是使用數字貨幣。


下游:DAPP產業

DAPP產業是區塊鏈的下游產業,也是終端產業。因為DAPP面向的是廣大用戶。

顯然,這是區塊鏈產業的最終環節,如果沒有人需要DAPP,也就沒有人需要在區塊鏈上開發DAPP,那麼區塊鏈的應用就只剩下數字貨幣交易了。那整個產業就會萎縮了。

在DAPP產業中,生產者是DAPP開發者,而這些人是上一個產業鏈環節中的需求者。

在DAPP產業中,需求者就是DAPP的用戶們了。


周邊:交易所與社區

除了產業鏈上的這些產業以外,區塊鏈還有一些周邊產業。最典型的兩個周邊產業就是交易所和區塊鏈垂直社區。

交易所是把項目的代幣接入交易所,區塊鏈也好、DAPP也好都要在交易所才能體現出價值來。

而區塊鏈垂直社區,就是一個區塊鏈公關和營銷的平臺,是區塊鏈信息交流的場所。


區塊鏈產業生態化才是未來的發展之度

可以看出,區塊鏈產業鏈關係還是很清晰的。也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第一,產業鏈終端的DAPP需求,被挖掘的明顯還不夠。

第二,交易所並不是區塊鏈的核心產業,炒幣並不是區塊鏈的關鍵。

第三,還可以看見,區塊鏈內容社區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而從深層次的產業發展來看:

區塊鏈產業生態化才是未來的發展之度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區塊鏈3.0時代,更加多的是與實際產業掛鉤的技術應用,像金融、身份驗證、保險、房地產等等的領域。


區塊鏈產業發展態勢

自2008年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系統誕生以來,隨著區塊鏈架構和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已在多個行業應用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區塊鏈應用能夠消除可信中介機構,撼動傳統金融服務業的根基,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革,金融機構選擇積極擁抱區塊鏈。也正因此,區塊鏈得以最先正式應用於金融領域,目前已出現供應鏈金融、交易清算、積分共享等區塊鏈系統。區塊鏈應用減少了商業生態系統的交易摩擦,降低了成本和結算時間,改善了現金流。而資產可被追溯,則大大減少了假冒偽劣商品。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以金融領域為典型代表,並在向醫療健康、物流、能源、智能製造、物聯網、信息安全等經濟社會諸多領域逐漸擴展延伸。

Gartner預測到2030年,區塊鏈的商業價值將達到3.1萬億美元。據2018年麥肯錫的預測,到2027年全球GDP的10%將被存儲到區塊 鏈上。全球數字貨幣總市值在2018年初達到了7000 億美金,後經歷了較大波動,2018年六月份其總市值約為3000 億美元。即便是經歷了較大的起伏,數字貨幣的價值依然超過了世界上過半國家的GDP和大量世界級大公司的市值。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2017年發佈的其全球半年度區塊鏈支出指南,到2022年,全球區塊鏈解決方案支出將達到117億美元。

國內外區塊鏈產業發展態勢

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發佈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的調研結果,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處於高速發展早期階段,產業鏈條已經初步形成,從上游的礦機、硬件錢包等硬件製造、雲平臺服務、安全服務,到下游的產業技術應用服務,到保障產業發展的行業投融資、媒體、人才服務,各領域的公司已經基本完備,協同有序,共同推動著區塊鏈產業的不斷前行。區塊鏈地域分佈相對集中,國內超八成區塊鏈創業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 廣東、浙江四地。

從區塊鏈產業細分領域分佈狀況來看,截止到2018年3月底,區塊鏈領域的行業應用服務類公司數量最多,其中主要為金融行業應用服務的公司數量達到86家,主要為實體產業應用服務的公司數量達到109家。此外,區塊鏈解決方案、底層平臺、區塊鏈媒體及社區領域的相關公司數量均在40家以上。同時,很多企業、機構等組成了區塊鏈聯盟,共享區塊鏈技術研究成果,尋求區塊鏈技術更廣泛的應用。近兩年,區塊鏈聯盟不斷湧現,全國各類區塊鏈聯盟數量超過30家。

在產業技術應用場景方面,騰訊、螞蟻金服、百度、京東等互聯網行業巨頭紛紛加入了區塊鏈技術研究與場景應用實踐化的行列中。目前,騰訊區塊鏈TrustSQL能夠提供企業級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為合作企業提供一站式構建區塊鏈行業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其已經落地供應鏈金融、醫療、數字資產、物流信息、法務存證、公益尋人等多個場景。螞蟻金服的螞蟻區塊鏈基於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分佈式存儲及防篡改的特性,已落地公益募捐等場景。百度推出的區塊鏈開放平臺“BaaS” 是一個商業級區塊鏈雲計算平臺,主要是幫助企業聯盟構建屬於自己的區塊鏈網絡平臺,同時也推出了區塊鏈遊戲產品,且旗下成立了區塊鏈技術研發公司“度鏈”。京東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的“京東區塊鏈防偽追溯平臺”,從解決商品的信任痛點出發,精準追溯商品的存在性證明特質,讓所有生產、物流、銷售和售後信息分享進來,共同鑄建完整且流暢的信息流。

在大環境方面,自從2016年12月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區塊鏈日益受到我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我國在2018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提出,將區塊鏈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聯網等並列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代表。隨著區塊鏈技術被列入國家戰略,一批具有戰略前瞻性的大型央企、國企也開始也加大對區塊鏈的研發投入,重視運用新興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目前,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央企正在展開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探索和研究,區塊鏈的應用空間將被進一步打開。


區塊鏈產業生態化才是未來的發展之度


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改進和企業運用區塊鏈需求的急速增長,出現了各類可應用於商業需求的開源區塊鏈技術平臺。其中,公有鏈技術平臺代表有比特幣、以太坊;聯盟鏈技術平臺代表有HyperledgeFabric、R3 Corda、BCOS等,這裡的BCOS是我國微眾銀行聯合萬向區塊鏈與矩陣元共同推出的企業級聯盟鏈底層平臺,這些開源區塊鏈平臺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世界主要國家對於數字貨幣有著不同的監管態度,但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態度卻趨於一致,基本上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國際上,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究和應用落地工作。根據IBM區塊鏈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全球9成的政府正在規劃區塊鏈投資,並在2018年進入實質性階段。

· 美國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前沿陣地,將區塊鏈上升到“變革性技術”,成立國會區塊鏈決策委員會,不斷完善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公共政策。除了美國央行之外,美國國士安全部支持用於國土安全分析的區塊鏈應用研究,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PPA) 則支持區塊鏈用於保護高度敏感數據方面的探索,以及區塊鏈在軍用衛星、核武器等數個場景中的應用潛力,美國電信巨頭AT&T已開發出將區塊鏈用於服務器的技術,並部署相關專利佈局。

· 歐盟在努力把歐洲打造成全球發展和投資區塊鏈技術的領先地區,建立“歐盟區塊鏈觀測站及論壇”機制,加快研究國際級“區塊鏈標準”,併為區塊鏈項目提供資金,預計到2020年歐盟為區塊鏈項目提供的資金金額將高達3.4億歐元。

· 英國將區塊鏈列入了國家戰略部署,投入資金研究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興和可用技術領域的相關新產品或新服務

· 俄羅斯在國家層面加快區塊鏈技術研究,實施政府級別的區塊鏈項目。

· 韓國將區塊鏈上升到國家級戰略,全力構建區塊鏈生態系統,推出“IHKorea 4.0區塊鏈”戰略,計劃在物流、能源等核心產業內開展試點項目。

· 發展中國家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建立的區塊鏈M-Pesa移動支付系統,徹底改變了傳統銀行業務的操作形式。

然而,目前區塊鏈在資產上鍊時,如何將區塊鏈內的數字資產與區塊鏈外的實物或虛擬資產之間建立牢固、可信任的鏈接綁定關係,並且使這種關係難以偽造和打斷,這個難題尚需予以破解。

伴隨區塊鏈技術在安全、性能上的提高以及監管等功能的完善,以及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融合,區塊鏈技術將不斷拓展出更多可應用新空間。同時,還需讓技術和管理相結合,以此來解決資產上鍊問題,建設相關標準規範,確保鏈上資產和真實世界資產的一致性。藉此,區塊鏈技術將會帶動起新一輪的創業創新浪潮,無論何種規模的公司,在區塊鏈領域都會得到創新和突破的良機。

總體而言,從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來看,區塊鏈賦能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交流效率低、信任成本高的領域; (2)對信息可驗證性、共識有極大需求的領域; (3) 對大體量數據分享和計算有較大需求的領域。區塊鏈在這些領域的應用效果尚需應用實踐的檢驗。同時應該看到,在區塊鏈風頭正盛的背景下,也催生了很多偽需求。區塊鏈技術本身還在不斷髮展,區塊鏈的應用模式仍在探索中,目前還沒有找到真正的“殺手級”應用,區塊鏈的“不可替代”優勢還未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