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丨醫療隊休整隔離期間,十幾平的房間他卻日行兩萬步,為啥?

歲月荏苒今安返,戰友情深淚兩行。今朝暫別還故里,他歲再聚勿相忘…..3月31日,慶雲縣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李強在收拾行李的間隙,做了一首《臨別寄語》送給在武漢一起經歷生死的“戰友”,4月1日,是山東省支援湖北第八醫療隊解除隔離的日子,他們終於可以回到家中見到闊別近兩月家人與同事,回想起在武漢的點點滴滴,48歲的李強心中五味雜陳。

特寫丨醫療隊休整隔離期間,十幾平的房間他卻日行兩萬步,為啥?

特寫丨醫療隊休整隔離期間,十幾平的房間他卻日行兩萬步,為啥?

2月9日晚上,還在值班發熱門診的李強接到了醫院馳援武漢的通知,擁有抗擊“非典”經驗的李強自報奮勇,還未來得及與家人好好告別,便踏上馳援武漢的征途。

到達武漢的第一天,為了降低感染的風險,李強剃掉了頭髮,反覆學習防護培訓知識,2月11日,是他進入武漢漢陽國博方艙醫院的第一天,本身還有些緊張情緒的他馬上被忙碌的工作沖淡了,“標準穿戴是一層N95,一層外科口罩,一層猴服,一層手術衣,二層鞋套,一層靴套。從進艙到出艙大約近10個小時,幾乎不吃不喝。”李強回憶道,但長時間“隔絕”在防護服和隔離衣裡,汗水浸滿全身,口罩勒在耳後如同戴上“緊箍咒”一般,還常常出現憋氣、頭暈等症狀。“工作期間,我穿上了紙尿褲,每次下班脫掉全身的裝備,身體就像解放了一樣。

有辛苦,但更多的是感動,初到武漢的李強和很多醫護人員一樣,語言溝通成為障礙,一名患者見狀主動充當起‘志願者’,幫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解釋溝通,方艙醫院內留下他熱情忙碌的身影。後來李強了解到29歲的小汪家在河南,對於父母常常是報喜不報憂,而父母擔心給小汪造成壓力,也不敢過問太多。“我就充當起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聯絡員,小汪父母想了解情況就和我聯繫。”李強稱,如今小汪已經康復出院,但是兩人之間的朋友式的問候已成為日常。

每位患者的成功治癒,是醫生存在最大的意義,經過艱苦努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好轉,3月16日,李強接到返魯通知。“我第一時間不是興奮和激動,而是落寞,我對武漢這座英雄城市有了感情,也不捨得離開並肩作戰的隊友。”李強稱,在一起奮鬥的這38天裡,我知道他們是能夠用背靠背相托的戰友。

去機場途中,看到路上民眾自發向醫療隊揮手致敬,舉著橫幅一遍遍高喊“向您致敬”…李強感動不已,揮舞手臂表達感謝的同時,眼裡早已蓄滿了淚水。

特寫丨醫療隊休整隔離期間,十幾平的房間他卻日行兩萬步,為啥?

3月17日,山東省第一批342名返魯人員,順利完成方艙醫院的工作,於當天下午返回山東。在齊河正式開始了14天的隔離休整。

“老李,你在一個十幾平方的房間內,怎麼做到日行兩萬步的?”近幾日經常有李強的朋友通過微信詢問他,“難得有一個集中的時間,除了看書、作詩,我想恢復到自己最佳的狀態,儘快回到醫院一線工作。”李強笑著說,害怕影響樓下戰友休息,他就鋪上墊子赤腳原地跑步。“通過疫情我也更加認識到了擁有健康身體的重要性。”

“已年至不惑的我,上有95歲高齡的爺爺、七旬的父母,還有上高三的兒子、賢惠的妻子。隔離結束後我想第一時間去見先見的人。”談及家人,善談的李強有些哽咽。

在李強的朋友圈裡時常會發一些詩,都是他所觸所感而發,於是便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在這場抗疫戰爭中李強把醫生的工作總結為“和死神搶時間”

“我是一名老兵,雖然年紀不佔優勢,但是國家需要我,我仍會衝鋒在前,勇敢前行。”

特寫丨醫療隊休整隔離期間,十幾平的房間他卻日行兩萬步,為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