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欢开口说英语,有提高口语的办法吗?

`伱不用在意


文默默抖干货时间到!先说一句:我不是什么英语逆袭励志姐,因为我从小就很热爱英语这门学科~ 且,本回答没有精美配图。因为精力都放在了回忆上。

我们初中才开的英语课….

与题主孩子相反,我是那种最喜欢开口聊天的~所以,以前每次考试,听、说、读、写,我口语和听力的分数占比最高。

虽然我学英语的时候比题主的娃要大。但是,我可以跟你分享下,我学生时期学英语的经历。我尽量去回忆当年做学生时,一些重要的学习的方法和心得。成人想学习的话部分内容也可以采纳。当然,本回答不会秀任何奖状、分数或者其他….因为本身英语对我来说就是一门沟通语言,我会用能用,工作生活中可以解决问题,就够了。就和我们国人能够说好中文就OK,但并不代表会说话就是语文好。

通常孩子不愿意开口大致有几个原因:多选题~

A、发音不好被人嘲笑——没自信

B、单词记不住老师提问不知道——没自信

C、周围孩子都会讲自己有压力——没自信

D、家长爱比较孩子心里有阴影——抵触抗拒+没自信

题主请先自行对号入座~


一、发音问题

听力:发音问题首先要从听力入手! 听说一定不分家!我们经常嘲笑一些人唱歌“五音不全”,其实不是他嗓子不好,而是他真的“听力”不好。听的能力出现问题,唱歌就会跑调。所以听力是需要训练的!而有的人听力好,发出的音就很“准”。英语发音也是同理。我曾经有个同桌,各科成绩包括英语都非常好,可一到“说”英语,就完全变了调。哑巴英语导致他信心挫败的非常厉害,上课根本不说话。后来他在我的影响下每堂课参与英语表演活动(我们以前每节英语课前,会有20分钟留给同学们,把上次课的内容“演”出来。表演组自己找人组队),虽然敢说敢发言了,但是口音问题还是没有纠正。你说他逆袭了吗?没有。因为他没找到训练方法。

1、解决策略:

—— 多听

我们来说多听多听,磨耳朵也是有方法的。8岁的孩子喜欢什么?动画片?歌曲?游戏?…一切他喜好的,你都把相关的英文版都给他找出来。动画片最容易入手。如果中文版看过了,英文版的再来一遍他会记得更牢。重点情节鼓励他跟着喊。那么最简单的“Stop!””Let’s go!”这种,都鼓励他跟着情节走!剩下的,儿歌哼唱练习走起!孩子学英文的方法太多了,我这篇不啰嗦,但唱歌、动画片是特别有效的提高听力和口语的方式。你知道我在欧洲见过很多老一辈的移民,他们部分人文化水平并不高。一开始刚过去甚至连字都不认识。但几个月后基本都会听、会说!我也问过他们原因,他们讲一开始都是打工,住在老外家里,房东教一些简单的,剩下的他们全是看动画片学的!当然,再加上有外部环境,学起来非常快。

而且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唱歌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平时说话带口音,但一唱歌口音就没了!大衣哥就是个例子啊!孩子也是一样,有时候说不出来,但是完全可以唱出来!通过唱歌,孩子在口语上可以获得很大提高!会唱之后,

再把歌词单独拿出来读,反复练习。也是提高我初中的时候整天抱个收音机听Easy FM,(现在也不知道这个电台活着没~)然后听里面的歌,追乐队,什么辣妹组合、后街男孩…(完蛋了我暴露年龄了)…唱他们的歌....抄歌词,一句一句的学….英语进步很快。

——模仿

模仿这个事,很多人都会提。但有个问题,其实有时候模仿者并不知道自己模仿的像不像。所以孩子要模仿,一定得有观众。这里因为我说的是口语,所以这个模仿的“像不像”,是需要有人帮忙“纠音”的。只有完成了模仿——录音——回放——纠音——再来一次,这个过程,才能完成一个训练闭环。

现在很多孩子的在线课或者录播课都会有纠音的环节。在线课我没上过,但录播课里有录音提示,录的好分数会高…但是,如果有条件,语言的练习还是真人帮你纠音效果最好。如果孩子大一点有自学能力,我又要说下听歌这个事情了,如果有喜欢的乐队或组合,真的建议孩子找个“偶像”,学一学偶像的发音,这也是给孩子一个动力。(还记得当年同学里有多少个张学友…刘德华…有的模仿的真的很像!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只要你用对地方!)

强调:

但是我要强调一点,国内很多人特别强调这个正宗口音问题。的确,如果有一口漂亮的正宗美音或者英音,那很让人羡慕。但是你可能会忽略一点,其实带点口音甚至浓重的口音也不影响你在世界的低位的。伟大领袖毛爷爷就是最好的例子。换了英语中文等等各种语也是一样,重点在于表达,把事情说清楚,让别人理解不要产生误会。这样就没问题。出了国门,没人会在意你的口音。像我从前在欧洲学习生活,发现那边人很多都带着“欧洲口音”尤其是南欧,讲的英文单词有些甚至我们完全听不懂。但也不影响交流。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同胞讲的英文,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所以,如果不是那种特别追求精益求精,没有必要跟这个事情较真。当然,如果娃出门能甩一口漂亮的英音或美音,也是极好的。

二、语言环境

1、语言互动

说到底,语言是要说的。不是自己跟自己说,而是要有对话。我们写稿,闷在电脑前打字互动就可以,内心戏都藏在屏里,用符号可以代替~但是,想要真正提高口语是需要用眼观察的!不光看脸!还得看口型!成人真的想学好一门语言,得观察老师的面部肌肉、口型变化、甚至舌头的位置。你别笑,我初中的时候就是这么观察着学过来的。我那时候每天盯着英语老师的樱桃小嘴看,重点不是放在人家的口红色号,而是看老师的嘴是长大了还是变小了,或者抿着了…还有舌头,不同的音舌头的位置也不一样。我至今发不出”rr”的音,怎么都发不出那么长而且一直打卷…我记得当年为了这个音,我们几个亚洲同学专门请教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同学,同学亲自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卷舌功”!(你们不要瞎想…) 我清晰的记得他那个舌头特别长,发起rr音来能卷的像个蜗牛壳!一直在嘴里打转…看得我们都惊了。严重觉怀疑自己是舌系带过短所以发不出…这一点学过俄语的同学可能有经验。反正我是没练出老外的水平。


别以为我上面说的是针对大孩子的啊!眼光放远点,孩子大了这个过程也依旧是要走的!针对小孩子,手头老师的资源就可以用起来啊!家长有机会多和授课老师聊聊,主动一些。沟通下孩子这个问题,请老师课堂上多留意,在提问的过程中帮忙纠音。这些是沟通技巧问题,不用我罗嗦你也懂。

2、课上活动参与

因为初中班主任是英语老师的原因,我们整个班学英语都特别努力。而我们那时候虽然是最土的死背硬记法,但有些经验也是可以效仿的。比如:我们当时每节英语课前的20分钟都会留给孩子,把上节课文章里的主要段落用“英语剧”的形式演出来。每个人一个角色。学生私下组团,或者4人一小组轮流。我记得自愿参与的时候,我机会每节课都会和英语课代表一起去“演”,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因为我必须要反复记台词而且要模仿还要不断练习)。而我们的英语剧后期带动了一批孩子,包括我那个不敢开口的同桌,我们也给他一个台词相对少的角色,然他参与。慢慢几次,他的积极性也高了。因为有融入感,而且,老师发现他参与活动后,也肯定了他的表现,给他很大鼓励。他敢秀敢说,和老师的鼓励也有很大关系。虽然后期口音还是老大难。但是敢于开口,就迈出了一大步!


记得后期我们的英语剧玩火了,还加上了各种自制道具….越玩越大,最后经常去全年级各班展示….老师得意的不要不要的~


但现在的课堂,我不知道老师还有没有这样了。因地制宜吧。如果家长有英文基础,自己带孩子玩起来也是可以的~

3、课后交流

我们那时候比较土。还有英语角。英语角我以前是必参与的。但后来发现去的人水平都太差,自己不能提高,我就不玩了。因为我的问题不是不敢说,而是怎么才能说的像母语一样。(虽然这个目标现在还在努力,这几年有些懈怠了…)


所以我那时候的方法是,一个是跟老师对话,再一个是找老外对话。

我们那个年代真的是抓住老外就对话…这一点你从马爸爸的励志故事里就知道了。潮流!那真的是潮流!哈哈。


而现在孩子们条件好了,到处能遇到外国友人。外面随便一个英语班也有“外教”(我打引号是因为很多外国人只会说话不会教)撑门面,厚着脸皮练口语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语言,就是要开口。鼓励啊!我们教孩子中文的时候不也是带着一句一句来的吗。如果没环境,那就主动去找环境,创造环境。办法总是有的~

对了,还有一点要补充。找对孩子喜欢的辅助材料也很重要!!----我那个时候书本上的英语特别死板而且过时。书本上那点不地道的英文根本不够用,所以我那时候那边喜欢学“俚语”。因为感觉俚语和书本上的完全不同,更鲜活真实~有一次机会我发现了一本在那个年代特别好的一本书,叫“走遍美国”。当时只买了上册,看的我就非常嗨!后来又买了下册跟着学,口语提高了很多。只可惜我的书在 大学时借给了我辅导英语的孩子(我大学时候辅导过一个高二孩子英语),他居然给我弄丢了...书和笔记就这样没了……

三、作为家长,少对比


作为家长,我还要强调一下。孩子的学习真的要少对比!少对比!少对比!少跟别人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止~尤其在孩子建立信心的时期,爱和别的孩子比较,那孩子就会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抗拒学习。性格内向的孩子,还容易没自信。所以我的建议是,家长不要因小失大,揪着孩子眼前的问题不放。我知道这一点太容易坚守,但我更提倡:“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进步,就是好的!当然,如果发现了差距,那就找方法,方法对了,努力就会有结果!”

其实细想一下,过去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放到今天也是一样适用的。

过去我们听歌练口语,今天的幼儿英语启蒙机构用系列儿歌来引导;

过去我们课堂上演“小短剧”,现在市面上火了很多价格不菲的“戏剧班”...

过去我几乎从来不背单词,因为我也记不住。于是我只记音标,把发音搞准了直接能按音标写把单词写下来。拿到现在我才搞清楚这个跟自然拼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三点经验和方法,题主和阅读者找有用的收~ 英语学习分阶段,每上到一个阶段,都会遇到瓶颈。找对方法突破瓶颈,就能顺利进入下挑战一模式…

祝好运!


文默默


首先请注意,不开口和内向没有关系

乔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内向,毕竟在遗传上面应该不会基因突变,但是物极必反,却让我的老大有了一个高冷的性格。和很多家长一样,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乔爸也遇到了和很多家长一样的老大难:孩子见到外国人就开不了口。

而往往家长会统一把问题归结为:我的孩子和内向
似乎内向成了一个贬义词,因为内向,我的孩子无法开口与其他人交流,因为内向我的孩子错失了很多机会,而也逐渐的成为很多父母的焦虑和自责:
“我的孩子口才了得,一说起什么来滔滔不绝,再没有谁比他更能侃了。可是让他开口说英语,半天憋不了几句。”
“宝贝的性格有些内向,在家时,愿意和我练习用英语交流,可是到了外面却是一副扭扭捏捏的样子。”
“孩子能够熟读英语课本,但是有一天在街上碰到一个外国人问路,虽然课本上有类似的内容,但当时孩子还是不会说。”
我们把说不了归结为内向,一方面否定了这个性格,也一方面忽视了整个的语言成长期。作为家长以后,乔爸也有段时间和其他家长一样,希望看到孩子能过不断开口说话,说英语,尤其自己又是英语老师,那种“老师的小孩怎么能比别人差”的焦虑感,也会无法自已的流露出来,这种焦虑感会让作为英语老师的自己无法看清孩子的状态,以至于甚至忘记了对于孩子基本的耐心和语言理论。而当乔爸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是强迫自己改变的,因为我要告诉自己,英语学习是一个过程,而在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进入以下的误区:

误区一:将孩子的沉默期误认为是孩子的内向性格

语言学家krashen的理论认为,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这一规律同样适合于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沉默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只要一天,有的则要半年或更久。
这种经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有时候是不能够忍受的,我们更乐于看到孩子不断的开口说话,尤其是和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时候。因为,在我们看来,不说话的孩子会处于我们认知上的弱势群体,而这种我们对于交流的认知会给予孩子压力,甚至在不断暗示孩子不要内向。
请记住,这种不断的暗示会让积极的孩子产生自信心的挫败。原本孩子是外向的性格,但是由于语言沉默期产生了语言接触的正常反应,但是操之过急的家长会给予孩子压力,强迫他们不断的去开口表达。而这个时候会让孩子产生对于语言的抗拒。
乔爸曾经也让沉默期的大女儿参加了四岁小朋友的英语演讲比赛。由于在语言的沉默期,对于刚刚只进行了一年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个噩梦,而她自己正是Krashen所说的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那个时候当乔爸的大女儿哭着从比赛现场出来的时候,我们除了鼓励没有说任何话语,因为让她忘掉学习语言的不愉快才是父母要做的事情,而不是不耐烦的说为什么其他孩子没有哭。
而正是那次小心的处理和对于语言的放慢速度,反而大女儿在四岁以后对于英语的接触能力不断上升,开始能够整句输出,很习惯地用英文对话。而对于那次比赛我们也是很后怕,若是一个操之过急的家长,很可能从那次开始就让孩子抗拒英语了。

误区二:能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大量的倾听才是输出的基础

这个误区经常会在我们的在线口语课程中出现。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看到孩子说才是最好的表现,这样似乎孩子就可以得到提高。但作为旁观者的乔爸,经常会发现多说的孩子其实由于自己急于表达,反而在语法语言上的沉淀不足,虽然说的多,但是错的也多,而在家长眼中倒是“一说遮百丑”。一是没有办法纠正,第二是发现不了问题,以为孩子说得很好,等真正到了口语比赛或者正式场合以后再遭受打击,孩子原本建立的高度自信会急剧落空,反而不如内向的孩子抗压能力强。
krashen认为“沉默期”是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时期。在沉默期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听”来提高语言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发展语言能力。
说到这个“听”,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很简单,我天天给孩子放英文,让他多听,听过一段时间后,他就自然会说了。而事实当然不可能这么容易。语言永远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没有交流,只是被动地听,孩子是永远学不会语言的。只有当孩子想说、想表达时,他才会积极地去调动语言的组织。所以,听肯定不是单纯地听,而是在交流环境当中听。
所以,按照一个正常的英语课程设计逻辑,如果我们简单的让孩子简单的去跟外教唠嗑,当然家长喜欢孩子高兴。但是这对于孩子语言逻辑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口语最后的能力一定是思维逻辑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对话。而这也是真正有体系教材,有教学经验的外教能够带给孩子思维的碰撞。

误区三:不要被焦虑感所带跑偏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内向主要是长期泡在各种论坛上,碎片化的接受大量焦虑信息所导致的,比如下图:

一个内向的性格直接会导致小升初的失败,而小升初失败基本没有未来。在这样的逻辑下家长自我内心戏在不断叠加,以至于把所有的暴躁都会传递给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成年人要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学了那么多年英语,真正要你和外国人突然沟通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一下也反映不过来,极尽自己所能去比划,也在乎不了自己的语言动作的失态。难道会影响我们的事业,同事关系,产生了恶性循环?
你也许会说,你的抗压能力比孩子大?那为什么你要把内向害怕的标签留给孩子?而不去耐心的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别怕,慢慢来,我们一起说。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当一个外语初学者被逼着开口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转化为强烈的生物电,收集起来竟然可以电死一头小白鼠。
而这种焦虑和性格无关,家长的情绪才是最大的推手!

乔爸的教育LAB


您家孩子不喜欢开口说英语可能有几种原因:

1.单纯不喜欢说话。这需要您观察孩子平时的言行举止,是不是内向、不愿与人交谈?如果是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这可能和提高口语没有太大关系,更重要的是鼓励他张口和别人交谈。

2.英语水平不佳。如果是这种情况则需要系统地巩固一下之前所学的英语,了解孩子究竟哪部分是弱项,是听不懂发音?还是记不住单词?

3.口音。还有些人的英语水平不错,但是因为自身的口音或者发音不准而不愿说英语,这种情况建议为孩子找一位可以纠音的老师,并且告诉他口音不是阻碍语言交流的因素,大胆说出来就行了。

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总之,您需要弄清楚孩子不愿开口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温和地聊一聊,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伊顿家长大学


其实英语口语同中文口语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使用的语言。那为什么孩子中文交流无障碍,但是不喜欢用英语交流呢?原因有很多,比如不习惯说英语,不自信,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表达,没有语言环境,不知道跟谁说等。但是说到最根本原因,是中英文水平的差距。

比如,孩子想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很自如的用中文去选择合适的词汇,语法,语气,但是用英文的时候,可能一会儿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说了,一会儿又不知道时态怎么用了,明明中文我想用个成语诗词,翻到英文不知道怎么翻译了。

这种情况会非常打击孩子的热情和自信。要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孩子用英语思维来表达呢?

首先,我们的训练可以从易到难。我们可以从特定场景的词开始,将看到的词都用英文表达出来,达到看到物品即可反应单词。

第二,将词汇组成简单的句子。比如我看到了一个枕头。这个枕头是蓝色的。我很喜欢它。等简单的单句。不用复杂的句子。

第三步练习用英文做计划,同样是简单的句子。比如,我睡醒了。今天我要去见朋友。要和她吃午饭。午饭我想吃披萨。吃完午饭我们可以去书店。

注意,第二、三步骤都不要复杂的,都是最简单的句子。当这种句子没有障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再练习更复杂的句子。这个时候可以辅以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加大输入量才能讲输出。

如果是定制的考试内容,可以用主题形式。把可能考的主题都列出来,然后发散性思维,把能联系到的内容都用英语写下来,背过。熟能生巧,应对考试


全职妈妈养成记


语言类的学习都是为了交流和阅读。照您所说,孩子在不喜欢开口说英语,大半是因为自己对口语不太自信,怕说错后被别人笑话。考试临近,务必要孩子每天坚持开口练习英文。您可以给他下载一些口语软件,如趣配音、英语流利说等,让孩子自主配音和跟读,以兴趣带动说英语的动力。此外,可以给孩子报网络听口视频课程,找比较活泼开朗的老师带动孩子的积极性。现在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初中英语组有新开的网络直播课,特别适合口语零基础或是想拔高口语的孩子,您可以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