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一百单八好汉齐聚梁山,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也就是说,本来应该有天来行道的,现在天道颠倒,只能由我们这些好汉来代为实行了。那什么是天道呢?老子的《道德经》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个意思很明显了,天道损强补弱,人道则损弱补强。既然要实行天道,那就应该“劫富济贫”,这也是梁山每次打劫的“精神胜利法”。


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梁山好汉

那么既然实行天道,首先当然要“损有余”了,这方面梁山还是比较在行的。好汉们打劫的不仅有贪污腐败的官员,还有很多无辜客商,长年奔波的商人其实每个铜板都是辛苦钱,赚的钱比靠强盗行径打劫来的要清白得多。但是在梁山好汉眼里贪官富商都是“有余”的人,都在“替天行道”范围。


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梁中书给他的岳父大奸臣蔡京送生日礼物,一出手就是10万贯,普通家庭一年用度也就一两贯,这家伙“余”太多了,必须劫。于是在智多星的调度下,软硬兼施,把这大批的财物成功截获了。关键是劫完后呢?“补不足”了吗?当然“补”了,好汉们说了,把这单一劫,就可以“快活自在一辈子”了。原来补的全是自己,梁山真是“穷”啊,最需要大补,吃瓜群众、贫苦百姓,你们别围观了,都洗洗睡吧。还有打无为军的那次,掠回来的财物也没有分给贫困百姓,而是大摇大摆、理所当然地全被宋江带回了梁山。


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智取生辰纲

当然说梁山好汉一点也不顾及百姓感受,也是冤枉的。攻下东昌府的时候,大部队进城打开了官府粮仓,拉走一半粮食,剩下一半还真是留给了百姓。还有就是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梁山英雄们打了个大胜仗,缴获极丰。宋江都说,干完这一票,以后的三五年都不用怎么忙活了。看着这些财物,宋江当然特别高兴,下意识又准备把它们全部弄回梁山,好在军师提醒,需要笼络人心,就不要打劫老百姓了,好歹给他们一点甜头。宋江一点即醒,不能竭泽而渔不是,于是从那些财物中分出了一点点施舍出去,就这么九牛一毛,那些得到分赠的老百姓已是感激涕零了。后来梁山即便富得流油,也没见主动帮老百姓脱脱贫,所谓行道,其实行的是“人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都说老百姓是天,要是能替老百姓行道,也是功德无量了,但从上面看来,梁山根本没把老百姓当天来看待。那这个“天”又是谁呢?也许他们把自己当最穷的百姓,自己就是天了。这样对内是不是就应该公平了呢?要说上梁山的人确有富的,但大多数还是穷得叮当响,要不然不会被把宋江几两银子当“及时雨”了。因此上梁山是,都希望好处均摊。开始也是这么做的,但是越往后,梁山财物渐渐就不再均分了。权力越大的将领分得越多,那些下层兵丁能得到的财物寥寥无几,这根他们要反的那个宋家天下有什么区别?


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所以在首领宋江眼里,替天行道那个“天”其实还是皇帝,当实力不足缕被打压后,皇帝梦做不成,那就还奉赵家帝君为“天”吧,最终问题还要回到体制内来解决。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原来体制内的人的认同,大多原先体制外的一听有进体制内的机会,也是默默盘算,有点小兴奋。只有对体制彻底失望和无感的武松和李逵等人坚决反对,那又有什么用?你们还真以为自己是“顶天立地”的好汉?于是接受招安,回归“皇天”,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能“逼上梁山”,怎么就不能“逼下梁山”?所以痛快投降吧,“天”还是那个天,咱替不了人家,“道”也还是那个道,咱行不了就别行了,老实归顺吧。


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接受招安

在梁山“替天行道”过程中,贪官污吏没见杀几个,无辜百姓倒是遭殃不少。单说“天杀星”李逵,在梁山攻打祝家庄后,随着扈三娘被捉,扈家已经派了人来联系投降的事情,李逵却把扈家庄的老小几百口人杀了个干干净净。在劫法场时,救宋公明就救呗,李逵却大开杀戒,连晁盖都看不下去了,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李逵哪里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砍将去。这样替天行道,老天爷有知,不知会不会派雷公电母来把他劈死!梁山“替天行道”大旗被李逵砍倒,也是最好的讽刺吧!


水泊梁山:替谁的“天”,行什么“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