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互聯網職場,猥瑣發育or全軍出擊?

2018年“中美貿易戰”前夕,互聯網行業內氤氳著一股寒冬的氣息。各大廠都不同程度的開始了寒冬前的“自救”:小米“割肉”上市、滴滴裁員15%、今日頭條裁撤教育板塊、……大廠尚可自救,創業企業倒閉破產的比比皆是,互聯網江湖滿目蕭凉。


2020年的互聯網職場,猥瑣發育or全軍出擊?

互聯網步入寒冬後,一向多金的各個大廠也都開始精簡人員,招聘的需求不斷緊縮,再當大家去外面看機會的時候會發現:原來並沒有被僱主們哄搶……

雙重打擊

本以為艱難的熬過2019年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誰成想,2020年一開年居然是一個“地獄模式”的開局,新冠疫情讓很多有線下業務的企業損失慘重,再加上年末的績效淘汰和組織架構變動帶來的人員調整,讓今年的互聯網就業形勢異常嚴峻。


2020年的互聯網職場,猥瑣發育or全軍出擊?

疫情+互聯網寒冬的雙重影響讓企業和人才之間的供需關係徹底發生了變化,以前是企業需要人才,現在轉變為了人才更需要企業來“解救”。

在只要炒房就能賺得盆滿缽滿的泡沫經濟時代,互聯網人會說:不要跟我談什麼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但突如其來的疫,讓企業大面積的停工停產,降薪裁員的聲音甚囂塵上,互聯網er猛然發覺:我們沒有了工作,根本活不下去……


2020年的互聯網職場,猥瑣發育or全軍出擊?

網絡上充斥著互聯網公司“裁員&降薪”

救贖之道

1.不要跳槽

身在互聯網大廠的“幸運兒”們要珍惜現在的工作,可以先把心裡的“小九九”收一收。大廠的現金儲備和資金流讓你可以不必去接受降薪留職的流氓條款,不必在求職時被hr“拒之門外”,不必讓心驚膽戰擔心什麼時候飯碗沒了……

2.不要加盟創業公司

靠著賬面上僅有的投資款“坐吃山空”的創業公司,是這次疫情中影響最大的一類企業。他們的現金儲備有限,資金來源單一,有的業務甚至還沒穩定,疫情一來,公司瞬間“休克”。即使連58同城這種上市名企都宣佈“降薪裁員”,創業公司的日子之艱難可想而知。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很多資金鍊良好的創業公司還是能勉力堅持個幾個月的,但是這個時候還是奉勸大家別玩這種“生死急速”的高端操作了。

3.不輕易創業

現今資本世界遊戲規則早已改變,一級市場再也無法割二級市場韭菜,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之前試圖割二級市場韭菜的投資人們紛紛被套,血本無歸,而整個互聯網點石成金的遊戲也就宣告破產了。

資本的逐步清醒和冷靜,讓互聯網進入了“寒冬”。資本冷靜的直接影響就是,所有的創業項目都不能再燒錢了,要錙銖必較的開始考慮盈利,開始裁撤不賺錢的邊緣業務,收緊預算,精簡人員……

資本大環境如此,一本商業計劃書換幾百萬的故事早已是“天方夜譚”。

同樣的背景,同樣的創業方向,或許在15年-16年選擇創業,你會得到眾多資本的追逐(ofo就是活生生的例子,3年融資14.5億美元),然而在今天,你可能根本不會獲得資本加持的機會。

結語

回到題目的問題:2020年的互聯網職場,猥瑣發育or全軍出擊?筆者真誠地給互聯網er們一句忠告:

2020年,請猥瑣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