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滴滴出事就关闭业务?那要是的士出事呢,该怎么办?

小猫播客


不管是嘀嘀打车,还是其CEO程维,并没有主动作恶。这是明摆着的道理------除了当事人,最不希望发生这种事的,就是滴滴平台和其CEO程维,因为其关乎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最起码他们比我们更担心,发生这种事儿。

客服的表现,主要是平台利益取舍的结果。这里的利益取舍并不是,利润和人命之间的取舍,而是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成本之间取舍。举个例子吧!汽车厂商也许能制造出无限接近绝对安全的汽车,但这也会使汽车的生产成本,无限的增加。所以,如果发生车祸,死了人,你不并不能全赖汽车生产厂家。

当然,滴滴平台并没有,屏蔽掉有犯罪前科的司机或乘客。如果是滴滴平台有意为之,那么滴滴平台就是挣了黑心钱,这种企业就该死。但也不排除另一种情况………滴滴平台并没有相关数据。想获得这种数据,须要相关部门配合。然而几年来,各地多次对滴滴司机以非法营运为由进行处罚。滴滴平台如果主动合作,相当于送上门儿去让人家捅一刀。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相关部门也难辞其咎。

最后,我希望大家不要因噎废食。滴滴的平台上的每一次交易,是有记录可供查询的。这极大的增加了破案率。(柳青说,在滴滴平台上的犯罪,破案率是百分之百。) 。大家也不要天真的以为所有的犯罪都是可以被破获的。我记得一组2017年香港总警司的数据。说香港有700多万人,而警察有3万多人。香港的平均破案率只有40%多。暴力犯罪案件的破案率只有60%多。而香港的治安环境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我没有内地的数据,但我不相信内地,做得会比香港更好。

想想,咱们的公交车上有没有出过事儿?出租车有没有出过事儿?私家车有没有没出过事儿?跑步,有没有出过事儿(夜跑女教师,大伙儿可还记得)?希望相关部门不要甩锅。相关部门最起码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这次事件,让舆论把民众带偏了。恶人猖獗,无人能独善其身!请相关部门公布各地区犯罪率,及统计标准。注意,是犯罪率,和统计标准两项。让老百姓监督。这才是如今的当务之急。

愿逝者安息!

愿吃着受害者血染的馒头的人,

愿面对恶人恶行麻木不仁的人,

愿刻意左右舆论的人,

愿逃避责任,还想甩锅的人,

愿那些不知道数据,却在瞎扯,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的人。

愿那些,只知道捧臭脚,却不会用舆论监督的人。

都早点遇上这种人渣。


乡野莽夫


滴滴出事关闭业务的关键点不在于的士,而是背后的管理。

为什么国家要打击黑车营运?

那是因为黑车营运难以管理,出租车说白了是有背后的出租公司做统一管理的;这如同一个公司一样,有着合乎的规则和准入门槛的,并且的士车本身也有对应的GPS追踪装置,并且车辆是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养护的。这些监管会将你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尽量控制到最小,虽然不能绝对避免,至少这些措施可以过滤掉一些人,如果你实在属于穷凶恶极,那放在那里都是不安全的,和哪个公司都无关。但这些都是黑车不具备的,很多私家车进入营运市场无论车况、还是对于司机的约束都是无法监管的。

而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既然要将黑车营运合法化,那么其实你就要担负这些车辆的管理责任。准入门槛、司机的行为规范约束、车辆的定期检查、必要的话甚至需要有GPS追踪装置。而这些对于滴滴这样的科技公司而言,很多可以通过数据互联网来解决。

比如:与支付宝 及 一些其他金融平台对接,就可以获知哪些司机欠有巨额金融贷款,那么从风险上而言,他具备可能铤而走险的可能。

而你一旦具备这些监控能力,但因为其他原因(例如赚钱第一、省钱第二等等)而放宽这些限制,降低门槛,那么对于民众而言,这块业务的改进没有质变之前,还不如关闭。

如果不能提供长治久安的出行环境,那么就先关闭,等整改好了再推出也不迟。


DQ视角


  滴滴自身的问题,别对标出租车,你应该对标Uber。

  滴滴在众所周知的原因下把Uber兼并后,拿到的是市场,却没有“拿”Uber相对而言的优质管理。客服外包,而且也不专业,警方索取司机资料都推三阻四,虽然从审核身份的角度出发没有错,但实际上说明了滴滴没有在日常建立起一套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其实滴滴也没打算为突发恶性事件建立这样的机制,所谓的安全专员恐怕是一句外包客服的手册用语吧。

  新华社近期有篇对目前在美国运营的Uber的报道,统计了近年来美国网约车的恶性事件,也讲了该公司如何和911联动,如何和各地警方互通数据,如果在APP上方便快捷的报警并传递定位数据等等。请问,滴滴有做吗?广东交通部在近期的文章里提倒,滴滴居然有意拒绝或拖延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数据接轨……这些都说明了什么?明明是滴滴自身忽视运营里乘客的利益,提问的人却觉得为什么的士也有出事却没有人去喷的士公司,这样的提问真的很幼稚。

  的士公司的管理和滴滴有着天壤之别,从业资格的审核,运营车辆的标识,异地经营的管理要求,以及的士司机在经营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滴滴的司机无法比拟的。大多数滴滴司机属于兼职状态,的士司机是靠这个职业养家糊口的,谁会冒着丢饭碗的风险去调戏或侵害乘客?滴滴在运营地没有实体企业监管,如果不主动和政府监管部门合作,滴滴司机基本处以一个松散的管理环境下,唯一的纽带就是钱,如果滴滴司机不在乎这几单的钱,在车上做出下作行为,投诉有什么用,大不了不干了吧,乘客还能把他怎么办?

  滴滴司机杀人的恶性事件都带有主动性,的士司机有没有杀人的呢?有吧,但多吗?而杀人的起因恐怕都是和乘客出现纠纷后吧,被动性居多。在这里有的情况下,你觉得的士杀人,需要关闭的士这个行业吗?


楚君网络


网约车以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会有一些明目张胆的人,而坏了一锅粥。

滴滴关闭业务?

滴滴到底方不方便?从乘客的角度来说,确实方便,但是日益突出的一些问题也让很多人对滴滴报以失望的态度,比如绕路,比如一家独大之后收费变高等,再加之部分司机对女乘客的骚扰以及频发的安全问题,让乘客在这两次遇害案以后爆发了。

我觉得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两次遇害案受害者都是年轻女性,而滴滴用户中女性乘客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两次不安全事件相隔很近,给了大对数乘客一种不安全感。

2.三个月前的顺风车业务整顿,并没有达到大家预期的效果。所以,如何样建立紧急预案,在紧要关头如何能脱离危险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3.紧急情况发生时,滴滴客服踢皮球的处理速度广大网友质疑,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救援时间。

4.滴滴方面的态度让广大网友没有看到诚意,这也引起了交通部的愤怒。

最终滴滴选择了下线顺风车业务,何时复出并未明确表态。


那么下线了顺风车业务是否就表明了的士一定是安全的吗?

这个当然是不能肯定回复的。

而在17年3月的青岛,同样发生了母子被杀害的新闻,为什么没有像滴滴一样这样被推到风口浪尖呢?

这是地方出租车,虽然有很多人也会打车,但是不像网约车能让每个人感受到我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事件发酵速度没有滴滴明显。

所以其实不管什么交通工具,大家最需要的是紧要关头会有什么样的预警机制,怎么样才能快速报警并上传自己的行迹以便于得到帮助。

而近几日的新闻也提及我们常用的社交工具微信将会接入公安系统,这或许是大家所期许的福音,至于滴滴,很多人只是想看到如何样给公众一个满意的诚意。


以上,关于滴滴和的士,你觉得那个安全系数高一些?那个更便捷?欢迎发表你的意见。


嬉游视界


别骂滴滴了,我们还是看看凶手的动机吧,这才是最应该防范的吧。

一人杀人,众生皆有罪。

一个女孩因坐滴滴顺风车而被害,全国的网民都愤然了,怒怼滴滴,有关部门也极时出手,恨不得滴滴马上关张才大快人心。

可是,人心哪。滴滴是同案犯么?滴滴最多算管理不善给凶手提供犯案的便利条件吧。又因为企业官僚主义,没有极时给警方提供线索吧。这样的罪,只有以死才能以谢天下么?关停了滴滴,我们又回去受出租车司机的白眼么?骂滴滴垄断的难道忘了,打破出租车垄断的不正是滴滴么?

如果我们把这个事件的矛盾点盯偏了,就算关停了滴滴,类似的事件还是会发生一个夜跑的小河边,一个偏僻的下班路上,一次不小心的网络相亲,而且很有可能,更有可能发生在关停滴滴之后开始重现的黑车上。所以,看到了吧,问题不是场所,空间,是罪犯的动机。

看到这,还没有开骂的朋友可以往下看了。

在中国强奸杀人是死罪,是要吃枪子的,这一点,怕是有正常智商的人都知道的。那本案的罪犯不知道吗?从案件调查来看,这个犯罪嫌疑人钟某,并不是老手作案,作案之后甚至没有反侦查行为,而且作案时用的就是注册的车牌和真实信息,以至于第二天凌晨就被抓获归案,甚至没有逃跑。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该嫌疑人知道自己一定会被抓获归案,甚至不屑于隐藏身份。那我们可不可以再大胆的猜想一下:被抓获归案就是他的最终目的。

该嫌疑人有女朋友,并不是性压抑者。所以他的这次的犯罪行为并不是冲动杀人,而有一场有预谋的自我毁灭。

钟某,几次创业失败,有赌博恶习,与家人交恶,负债40余万。也许在他的心中,怕是早就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应该负的责任了吧,当这个念头产生,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就是酿成这一系列悲剧原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辜的女子被卷入毁灭之路的过程,而这样的凶徒手中只是掌握了一辆车,如果他拿的是一把枪,那更多无辜的人会卷进来。

我们可以分析钟某作案时的思路,在他心中已经有了走向毁灭的打算,死之前干点什么呢?抢劫?给家里的债减少一点压力。强奸?临死之前,体验一下越脱法律和道德的原始兽性。杀人?给不敢自杀的懦弱自已加上一根越来越紧的绞索。

早在案发一天前,钟某就试图绑架另外一个女孩,但女孩的投诉未被滴滴重视。那次失败一定让他更加恼怒。直到8月24日赵某坐上了他的车,他的疯狂终于来到巅峰。结局如他所愿,那颗弹丸应该可以让他爽快的离开这无能罪恶的一生。

那么吃瓜的我们应该干点什么呢?全网性的讨伐滴滴真能让类似的案件不再发生吗?我们的身边没有这样的定时炸蛋吗?是什么让一个年青人一步步走向毁灭,而没有受到阻挡呢?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还会有下一个走向毁灭的疯子,他可未必一定在选择在滴滴顺风车上作案。

谁能解决?社区工作者!我们社会的管理层是小到社区和村庄的。在80年代,哪个社区有一个大龄青年,有一个失业的小伙,都会让社区大妈操碎了心,他们组织工厂联谊,组织社区就业,就是为了解决那些可能的发生的隐患。想想看,一个性压抑的大龄青年很有可能选择强奸来解决生理需求,一个失业多时的小伙也会选择抢劫来解决一时的温饱。社区工作者们正是在将隐患扑灭在未燃。

可是现在呢?社区工作者去了呢?全坐在办公室里等着居民办业务呢。人口增多是理由吗?外地人涌入是理由吗?外地人不是社区居民,不应该被社区关心和管理吗?本案中的钟某,多次参与赌博,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并进行劝说或打击呢?钟某多次借贷,以至于负债累累,这样重要的安全隐患,为什么没有社区工作者察觉,对他宣传教育,帮助他或阻止他呢。单靠家庭是管不住一个孩子的,社会应该出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于安全隐患进行前期的扑灭,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发生了。

我们应该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一个犯罪份子出在社区,社区工作者就应该负责,可以作为社区维稳工作的考核指标。一个罪犯在犯罪之前,也许还是有选择做一个好人的机会,哪怕让他对生活留有一丁点信心,他们也许会在选择自我毁灭的关键时刻,犹豫不绝。

我们真的希望,这起事件的结果不是滴滴被关停,众网友皆大欢喜,而是时间回到8月24日 ,钟某在犹豫中,打开车门,放女孩一条生路……


痴人十三郎


先普及最核心的一点,所有像滴滴,阿里这种公司呼叫中心是全部外包出去的,纯做外包呼叫中心业务的公司很多,你们身边相信也有很多人做着客服的工作,现在说到这个时效性的问题,非直属公司,客服人员也是外包拿着被压榨的工资过着底层的生活,为什么说到这件事情没人去提出来外包这种弊端呢,因为牵扯的面太广,上市公司都一抓一大把,如果国家颁令不允许外包呼叫中心,那么将造成大批人员失业,公司面临改革重组,甚至于更为可怕的现象比如三大运营商,这里多附属一句话给人以百分之一百二十倍的利益或诱惑就很有可能让人冒着犯罪的风险去尝试,遇到什么人不可把控,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良好的定位这个度是可以把控的,上飞机你也不知道哪架飞机会出事但是你还是做了买了保险就等同于你是认同这种风险存在的,不要去怨天尤人反思是怎么完善体系,存在必有其道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道德评判非人情冷漠只是客观探讨谢谢!


用户2046222445186


滴滴顺风车其实还是很便民的,但是滴滴的垄断经营,一家独大,造成滴滴在许多地方忽视是司乘的利益。第一就是安全方面,那个凶手日记前一天刚被投诉,滴滴却无视这一情况,按正常至少要暂时封号和警告吧,没有,滴滴的客服没有任何作为,据说是被外包了,客服没有多少权限,这样一个连客服都外包的公司,可见社会责任感是多么的确实,这估计也是一家独大的结果。第二滴滴快车、专车在利润的榨取中过于残暴了,乘客资费提高,而司机没有收到任何好处,原因是每单收去的比例也提高了,原来是20%,现在已经近30%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指成本加上利润的30%,按纯利润算可是拿去了50%,也就是说假如司机跑一单100块车费的行程,油费去了40-50左右,另外总利润也就是50-60,而滴滴空手套白狼要拿30!这种利润比例太令人发至了,滴滴司机的保险、修车都要自己承担,好不容易跑了点钱,一半多还得被滴滴平台拿走,搁谁不气愤!难怪每次滴滴出事,舆论都一边倒骂滴滴公司,确实积怨太多啊!滴滴的整改是否真的诚心,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也希望相关部门早日制定公平的网约车标准,让共享经济更加规范,而不是一面纵容滴滴公司做强做大,一面又到处抓私家车主罚款2万元。最后我还是要说,共享经济总体是便于大家生活的,希望不要因为这一件事简单一棒子把它打死!


insky107854081


DD水军真厉害一有事屁股擦不干净就往出租身上甩屎,敢问dd你倒是把出租也下架啊别说我没看透你你真心不敢,还要拿出租当枪使了。出租出事了告诉你一样被办,公司绝对不会袒护出租车司机。只能说你们现在目中无人连警察都敢敷衍不尊重生命活该。试问出租车公司敢吗?敢不买帐吗?我劝你站墙角好好反思这关怎么过,玩不好水军就没有盒饭吃反手咬你dd没看到水军正呲牙了吗……哈哈


喆哥精神


一刀切省事,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麻烦。如果懒政肯定图省事,勤政爱民就别简单粗暴。

滴滴网约车,出事破案精准。如果换成出租车犯罪,受害者家属咋知道什么情况,等到发现亲属失踪再报案,茫茫人海到哪找线索?

目前要加强个人征信,不良记录大数据排查。提高准入门槛,另外可以加强技术监管力度。比方说车内加装网络摄像头,定时面部识别驾车司机身份,车内乘客状况,驾车线路定位,脱离规划线路,或者人为关闭定位,都要加快后台警告,处理节奏。完美制度不存在,但是根据反馈问题持续改进,会让生活更美好。


天靇琴


首先我不是滴滴司机,也没有用滴滴打过车。但是我觉得滴滴打车的确给我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出行带来很多方便与实惠!试问那个行业没有坏人?奶粉有三聚氰胺,食品有地沟油,用老鼠肉冒充羊肉,毒胶囊,就连疫苗也有假。上述的哪一样不比滴滴公司这种突发事件强,当然滴滴公司责任也是有的,一个工人在上班时间杀了人,他的工作单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关闭这家企业的全国业务?这样太不公平了!我觉得滴滴的出现是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进步,当然要求滴滴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与考核还是有必要的,不能几件突发事件就把一个行业一棍打死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